第二卷 揚帆起航 第一百零六章 小夫人

諸葛亮看到孫紹時,還沒說話就笑了:「殿下,益州可不靠海啊。」

「孔明兄,我不是來跟你談生意的,我是來跟你算帳的。」孫紹佯作嚴肅,指指諸葛亮,然後也不待諸葛亮請,自己上了座。諸葛亮見他這麼不見外,倒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好也跟著上了座,小心的陪在一邊,等著孫紹和他算帳。

「孔明兄,劉備在江陵遲遲不進,到了襄陽又駐足不前,浪費了合擊夏侯淵的大好戰機,他究竟是想幹什麼?」孫紹沉下了臉,非常不高興的說道:「我想他不會和我有什麼矛盾,可是他也不應該和我岳丈有什麼齟齬吧?我岳丈和張將軍可是他起兵時就跟著他的老人,忠心耿耿,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拋棄他,如果他有這個想法,那可和他的仁厚之名相去甚遠,讓人太寒心了。」

「殿下誤會了,劉使君怎麼可能有這種想法呢,那是形勢所然啊。」諸葛亮明知孫紹是來訛詐的,也不敢讓劉備承擔這個罪名,他自己也不想承擔,所以只能往形勢上推,往江東身上推。「殿下想必也明白,當時孫車騎駐兵柴桑,其意也不在救援殿下,而在西川,你說劉使君還能怎麼辦?關君侯是忠臣,他想必能明白劉使君的無奈的。」

「哼哼。」孫紹似笑非知的看著諸葛亮:「法孝直死後,孔明兄就是劉備身邊的首席謀臣吧?」

諸葛亮知道這不是什麼贊語,連忙搖頭,半真半假的謙虛。

「孔明兄不肯認沒關係,不過,我那岳丈可是認定了你。」孫紹不遮不掩的說道:「別怪我沒提醒你,他是個嫉惡如仇的人,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這個仇,恐怕要落在孔明兄身上了。」

諸葛亮淡淡一笑,雖然眼下關羽的威名赫赫,在劉備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可一世,但是他並不擔心,關羽在權謀上的短視他知之甚深,到時候只要略施手段,也許就能擺平這件事。

「我岳丈梗直,不懂那麼多彎彎繞,我這做女婿的,也只能多辛苦一些了。」

孫紹一句話,把諸葛亮嚇得一激零。他可以不把關羽當回事,但是他不能漠視孫紹。眼前這一切都是這個年輕人不動聲色的運籌帷幄造成的,看似痴人說夢的弭兵大會也在他一步步引導下正式啟動,老辣如楊彪也倚重他,他如果幫助關羽對付自己,那自己豈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關羽如今的地位無人能比,自己還有點優勢的只有權謀,可是孫紹的權謀顯然不亞於自己,或者說聰明還有過之。比如自己苦心研究的那個千里眼,在自己手裡還覺得精妙絕倫,可是和孫紹手中的一比就相形見絀了。孫紹在幾年內衝破孫權的猜忌,才二十齣頭就封王了,而自己呢,到了劉備手下十三年,剛剛鬆了一口氣,又一著算錯,被關羽死死的壓住,這裡面的差距顯然不可以道里計。

諸葛亮沉默了,眼角耷拉了下來,顯然有些沮喪,壓力很大。在那次孫紹和他討論一滴水中的墨經學問時,他在這方面就認輸了,而現在,面對已經貴為越王的孫紹,他的心理優勢全面崩潰。

「士載。」孫紹對身後的鄧艾擺擺手,鄧艾從懷裡掏出一張紙,雙手送到諸葛亮面前。諸葛亮看了一眼,吃驚的抬起頭:「孫夫人要回益州?」

「屁話。」諸葛亮話還沒說完,孫紹就爆了一句粗口:「你覺得現在孫劉不聯盟的話,能和曹操對抗嗎?真的憑天子一紙詔書,你們就能割據江南?」

諸葛亮一愣,孫劉要聯盟,這個道理他懂。可是要讓孫尚香回來,這可有點難了。且不說吳夫人關係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就說孫尚香那脾氣,劉備也不敢要啊,萬一哪天孫劉再翻臉,孫夫人會不會成為刺客?在公安那兩年,劉備哪天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怎麼可能還想再過這樣的日子。

「孫劉要聯盟,我姑姑當然要回益州,將來劉備封了王,這王后之位,除了她還有誰能坐,還有誰敢坐?」孫紹蠻橫的說道:「我姑姑現在的身份,你想必也掂量得清楚。至尊要面子,他不出面,可是我這個做從子的不能視而不見。我今天來,與其說是跟你算帳的,不如說是跟劉備算帳的,他要是不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覆,不答應全副儀仗的迎我姑姑去益州,你看他封王能不能封成。」

諸葛亮苦笑了一聲,孫紹如果從中作梗,劉備封王也許還能封,但是肯定不會順利了。要說孫尚香做益州之主的確也是名正言順,她兄長是未來的江東之主,她侄子是堂堂正正的越王,掌握著大漢最強大的水師,可是……可是劉備不願意啊。

「這個……」諸葛亮沉吟不語。

「我知道,你們是覺得有三峽之險,我的水師攻不進去嘛。」孫紹陰森森的笑道。

諸葛亮一身冷汗,隨即勃然大怒,他冷笑一聲:「以越王的智慧,難道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嗎?打破了益州,對江東恐怕也沒什麼好處吧?」

「未必。」孫紹不以為然,斜睨著諸葛亮,一臉的痞氣:「與其和一個不守信用的人聯盟,不如我們自己佔了,再和曹操隔江而治。」他手裡撫摩著諸葛亮放在案邊的玉如意,眼皮一翻:「我還省得去當海盜了。」

諸葛亮無語,對貴為越王居然還想著當海盜的人,他實在沒有什麼好辦法對付。

「讓孫夫人做王后,於情於理,都不過分,可是,這件事觸動太大,實在很難辦。」諸葛亮搖搖頭,攤開手,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你們真要攻打益州的話,就悉聽尊便了。」

「沒想到以管樂自比的孔明兄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孫紹撲嗤一笑,在諸葛亮聽來,這笑聲中的譏諷意味太明顯了,他鬱悶的嘆了口氣,正要反唇相譏,忽然靈機一動,笑道:「你今天到我這兒來,不會就是為了威脅我吧?真要是想讓孫夫人回益州,你找關將軍商議,豈不是更合適?」

孫紹心道,要想騙住這人還真是不容易,眼看著要進圈了,居然又跳出來了。他不動聲色,從容的說道:「我是來給孔明兄一個機會。」

「什麼機會?」

「當然是能建功立業的機會。」孫紹笑道:「你也知道我岳丈是個眼裡揉不得砂子的人,你們借刀殺人的事,他不會記在劉備的頭上,肯定會記在你的頭上。弭兵大會之後,他肯定要和你算算帳,他要算帳,可就不是我這麼動動嘴皮子的事了。」

諸葛亮不說話,他知道孫紹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有水份。

「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有兩條路。」孫紹用手中的玉如意輕輕的敲著案面,敲得諸葛亮眼皮一陣陣的跳動,他非常擔心孫紹一下子把玉如意敲斷了。雖然孫紹有錢,賠得起,可是這柄玉如意是他最喜歡的一柄,敲掉了可就沒有了。他的眼神不由自主的跟著孫紹的手上下晃動,幾次準備開口讓孫紹小心一點。孫紹一邊晃著玉如意吸引諸葛亮分神,一邊笑著說:「第一條路,辭了劉備,跟著我吧,我手下將軍不少,唯獨缺幾個象孔明兄這樣的謀臣,孔明兄如果肯屈就的話,三公九卿隨你挑。」

諸葛亮心中一動,隨即又搖搖頭:「多謝殿下謬讚,然劉使君三顧茅廬,枉顧亮於南陽,故土難離,舊主難忘,亮做不出這樣的事來。」

「那只有第二條路了,建功立業,成為國之棟樑,與我岳丈一文一武,並駕齊驅。」孫紹慢條斯理的說道:「比如眼下就有一個機會,你如果能把我姑姑這件事處理得妥貼,就是一個大功。」

諸葛亮一皺眉:「殿下咄咄逼人,我怎麼處理也無法妥貼啊。」

「要不怎麼說我是來給你機會的呢?」孫紹笑道:「換了別人,一點讓步的可能性也沒有,至於孔明兄嘛,我可以讓一步,不接回去也可以,但是要寫一份休書,另外再送一份豐厚的禮,多少給我孫家一點面子。你說這個不過份吧?」

諸葛亮笑了,他如釋重負的瞟了孫紹一眼,明白了他的真正用意。不過,他也知道,換一個人,也許孫紹根本不會把這個底牌露給他,這的確是給他的機會。

「殿下放心,我這就急書劉使君。」

「我給你這麼好的一個機會,你準備怎麼謝我?」孫紹大模大樣的撫著雙腿,微仰著頭,用鼻孔對著諸葛亮。諸葛亮不為所動,淡淡的說道:「殿下富有四海,馬上還能從益州得到一批財物,想必不差錢吧?再說了,你也到我家中去過,知道我家徒四壁,沒什麼錢的。」

「唉,想不到孔明兄居然是如此憊賴啊。」孫紹嘆了口氣,又對身後另一邊的石苞示意了一下。石苞緊趕兩步,將一直抱在懷裡的錦盒放在諸葛亮的面前,然後找開錦盒,從裡面拿出一卷卷好的紙緩緩展開。呈現在諸葛亮面前的是一副圖,看起來是一個機械,但是諸葛亮卻看不出是什麼機械。他們夫妻向來喜歡研究這些,一看就入了迷,仔細端詳了一會道:「殿下,這個……難道是一個車?」

「孔明兄高明。」孫紹贊了一句,用手中的玉如意指著圖紙:「這是車輪,這是車廂,這個輪子是調整行進方向的,我稱之為方向盤。」

諸葛亮靜靜的聽完了,最後指著車廂下部的一個機構問道:「這個又是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