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揚帆起航 第一百章 共贏

「陛下,你覺得現在比起哀平之際,如何?」楊彪啟發道。

天子愣了一下,沒有立即回答,但是他已經有些明白了楊彪的意思。哀平之際,王莽攝政,天下大權盡掌於王莽之手,皇帝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傀儡,和他現在的處境一樣,或者說,比他還不如——他現在雖然有三個賊臣,但誰也沒有占絕對優勢,他多少還有些騰挪的空間,就算曹操的勢力最強悍的時候,也有不少忠義之士起來反抗,雖然聲音很弱,但終究比王莽時文武大臣,包括劉氏宗室都一齊站在王莽的身後支持他代漢的情況好一些,王莽代漢時可沒有吉本、魏諷這樣的人鳴不平啊。

從這一點上來看,情況似乎比哀平之際要好一些。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又好不到哪兒去。王莽控制了皇權,但是他沒控制地方,如果很快各地起兵,打著復漢的旗號反對王莽,王莽來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沒幾年時間,他的新朝就被當初支持他的人拋棄了。而現在呢,曹操、劉備、孫權都手握重兵,這個弭兵大會要想順利,承認他們的割據是基礎條件,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孫權,要想他們把已經佔領的土地吐出來,那是千難萬難,天子能掌握的,也許只是南陽,也許只是宛城,也許只是他這片宮殿,或者什麼都沒有。

這麼想的話,情況又遠比哀平之際更沒有希望。

「那……又當如何?」天子語氣中已經沒有了興奮,恢複了往常怏怏的感覺。

「陛下,這只是個機會。」楊彪卻一點也沒有沮喪的意思,相反,他顯得比天子還有信心。他耐心的解釋道:「周有天下八百年,可是真正政出於天子的能有幾年?」

天子咧了咧嘴,無聲的笑了笑,笑容有些苦澀。周號稱有天下八百年,但是從平王東遷開始算的話,其實後面的四百多年根本就是名存實亡,但是不管怎麼說,姬氏又傳承了四百多年是實情,而大漢才多少年?從高祖皇帝開國算起,到現在也不到四百三十年,中間還得除去新朝的十五年。以他現在的情況,如果能夠象平王之後的周朝天子一樣,未嘗不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至少大漢不是亡在他的手裡。

天子繃緊的臉皮慢慢的松馳開來,他緩緩的點了點頭,算是接受了楊彪的意見。

「只要大漢火德不滅,焉知沒有中興的一天?」楊彪見天子有些悲戚,又安慰道:「高祖皇帝以布衣起兵,提三尺劍以定天下,最開始的時候除了蕭曹之輩,還有什麼?世祖光武皇帝起兵之時,情況不比陛下現在更艱難嗎?他能在二十年內平定天下,重興漢室,開創光武中興的盛世,陛下為什麼不能?」

天子苦笑了一聲,他怎麼敢和高祖、世祖相比啊,不過話又說回來,好象高祖、世祖當初的情況確實比他現在更艱難。忽然,他想起了孫紹的話,孫紹曾經說,陛下你也許比不上高祖皇帝,可是你能和世祖皇帝相提並論。當時他只是認為這是孫紹的狂悖之言,現在看來,孫紹實有所指。

「楊公,你覺得……朕能效仿光武皇帝的功績嗎?」

楊彪眨了眨眼睛,定定的看著天子半晌,然後點了點頭:「陛下九歲登基,飽嘗人間辛苦,洞達世情,正和光武皇帝當年的情況彷彿。只要陛下有信心,君臣同力,重現盛世又未嘗沒有機會。」

天子笑了,他聽出了楊彪的勸諫,但是有這些就足夠了,他不敢奢望再現光武皇帝的功績,他只想盡自己的一份力,挽救大漢的火德,能拖一天是一天,只要能延續這大漢之火,縱使象東周天子一樣虛有其表,他也認了。

「一切都委託楊公了。」天子懇切的拉著楊彪的手。

「臣敢不效死力。」楊彪拜服在地,泣聲道。

「下詔,拜楊公為太僕,錄尚書事,持節,全權負責弭兵大會的相關事宜。」

楊彪領詔。

出了簡陋的南安殿,楊彪登上馬車,沒有去休息,而是直接去了關羽的府第。關羽雖然不喜歡士大夫,但是看到楊彪,他還是很客氣,親自到大門外把楊彪迎了進去。楊彪打量著身高足有九尺的關羽,嘆了一聲:「關將軍,二十年前在同在許縣,我一直沒能和你見面,去年你奇襲許縣,我又碰巧不在,想不到今天我們見面了。關將軍雖然年屆花甲,可是威風不減當年白馬之時啊。」

關羽大笑,他被楊彪這句贊語說得心花怒放,連忙還禮道:「楊公謬讚了,羽一武夫爾,焉能當得楊公此語。楊公,你到宛城來,那可比我這幾萬兵馬強多了。」

楊彪微微一笑:「關將軍也不要太過自謙,俗話說得好,文武合濟,方能家國安定。我賣賣嘴皮子還可以,真要想鎮住那些宵小之輩,還得關將軍的雷霆之威啊。當年在西京之時,若有關將軍這樣的忠義之臣在,焉能容李傕、郭多那樣的匹夫囂張。如今關將軍力挽狂瀾,將來青史上一定會有將軍的一席之地的。」

關羽聽得這幾句話,美得心裡冒泡,雖然臉上還要保持幾分矜持,眼神卻有些熱烈起來。他讀春秋,最敬重的就是忠臣義士,最嚮往的事情無非是青史留名,楊彪這幾句話可謂是正撓到了他的癢處,怎麼能讓他不高興。他連忙將楊彪往裡讓,一面在前面引路,一面笑道:「羽不才,之所以輕兵突襲許縣,就是不忍天子蒙塵,劉使君當年接受衣帶詔,二十年來須臾不敢有忘,我只是邀天之倖,偶成其功罷了。說實在的,這幾個月宛城被孟德所困,羽真是戰戰兢兢啊。不是羽怕死,只是擔心連累了天子。羽不顧性命的將他救出來,如果最後反而害了他的性命,羽萬死不能辭其咎啊。」

楊彪看了關羽一眼,嘴角輕輕的一顫,隨即又恢複了笑容。兩人來到堂上坐定,關羽命人奉上茶,然後恭恭敬敬的坐在客席陪著。楊彪呷了一口茶,贊了一聲:「好茶,聞說此茶在許縣、鄴城賣到一金一兩,還有價有市,我也是托小兒之幸,偶爾嘗過一些,沒想到今天在將軍這兒喝到了。」

關羽驕傲的拍拍胸脯說道:「楊公如果喜歡,羽馬上就派人送一些給楊公。」

「將軍有很多這種茶嗎?」楊彪很驚訝的說道。

「不算很多,但是也足夠楊公飲用的。」關羽極力讓自己保持淡定,但是他的性格顯然不是那種有城府的,臉上的喜色將他的心情表露無遺。「這種茶是我的女婿孫紹所制,如今三方會談,他的商船可以直通宛城。這還是去年的茶,再過幾個月,春茶上市,那才叫一個香呢。」

楊彪附和的連連點頭:「我正準備拜會完了關將軍之後就去孫將軍府上呢,這麼說,到時候倒是要厚著老臉向他討要一些。」

關羽大笑:「楊公何必如此麻煩,你且安坐,我派人去叫他來便是。楊公德高旺重,他本當來拜見楊公,如何能讓楊公去見他。」說著,他不容分說,叫過一個親衛來:「去把孫將軍叫來,就說楊公在此,要與我商談國事,讓他來聽聽。」

楊彪哂笑,這關羽果然是個武夫,孫紹雖然是你女婿,可是他現在是衛將軍,哪能這麼呼來喝去的。不過這是他的家事,自己沒有必要摻合。

時間不長,門口響起一陣馬蹄聲,緊接著,一身戎裝的孫紹和關鳳並肩走了進來,在楊彪和關羽面前拜倒,大禮參拜。楊彪打量著眼前兩個威武的年輕人,有些奇怪,指著關鳳道:「這位是?」

「這是我女兒關鳳,小字銀屏。」關羽撫著鬍鬚,滿臉的得色。

楊彪有些惱怒,這女眷怎麼也到處亂跑,還穿著甲胄,可是他見孫紹和關羽並不介意,也只好把這份不快掩藏在心裡,強笑著接受了關鳳的禮,微微頜首,算是還禮。孫紹見楊彪臉色不郁,便笑道:「銀屏,楊公到訪,頗為難得,你去東廚安排一下,安排人做一點清新爽口的菜,楊公一路勞頓,想必吃不得太油膩的東西。」

關鳳應了一聲,轉身走了。孫紹走上堂來,端端正正的坐好,提起旁邊的茶壺,給楊彪和關羽續了一杯水,然後又給自己倒了一杯茶,雙手捧起,對楊彪笑道:「久聞老大人之名,今日一見,足慰平生。請以茶代酒,祝老大人千秋萬歲,延年益壽。」

楊彪滿意的笑了笑,端起茶杯飲了一口,笑道:「小兒書札中多次提及將軍,說將軍少年英雄,足智多謀,又寬仁溫厚,那時還以為小兒荒悖,今日一見,方知他雖然平時胡言亂語頗多,這幾句卻是實情。」

孫紹靦腆的一笑:「楊公此言,讓紹無地自容了。楊公德高望重,令郎天下俊才,我怎麼擔當得起啊。」

「擔當得起。」楊彪示意旁邊的侍者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沖著孫紹舉起杯:「老夫代夫人向孫君致意,謝孫君傳達袁氏兄妹的消息。」

孫紹一聽,不敢怠慢,連忙還禮,飲了一口。

關羽有些詫異,楊彪對孫紹這麼客氣已經讓他不解了,怎麼他的夫人還要對孫紹表示謝意?從來沒聽孫紹說過他和楊家有什麼淵源啊。

幾句閑話說完,楊彪扯上了正題,他詢問關羽、孫紹對這次弭兵大會的意見。關羽對此知之甚少,他是直到天子下詔封他為驃騎將軍,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