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多加些擔子

「西地那非在北美的售價是7美元,去掉成本,我們每粒大概能拿到五塊左右的毛利潤,這個主要是綠石角承擔了前期的很多成本,他們想拿下西地那非的全球銷售代理,就願意承擔的多一點……」楊銳手裡拿著報告書,並沒有打開,而是複述似的給胡主任介紹。

胡主任是化葯振興辦公室的主任,算是華銳的一個主管單位了。

當然,楊銳也可以向衛生部的葯監局等部門做彙報,但那是沒必要的事兒,人家也不好意思聽。

胡主任就聽的非常之認真了。

新葯究竟是怎麼回事,在楊銳之前,國內真的是沒有什麼經驗的。

別看國家每年批准的藥品那麼多,但是,去掉仿製葯以外,剩下的都是中成藥。中成藥賺錢就只能靠國內了,賺的是最沒意思的錢。

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國家還有出口中成藥到東南亞和港澳的,八十年代以後就很少了。主要原因,可以說是很多文化因素的影響,其中不可避免的還有FDA的影響。

在FDA以前,歐美的藥品質量其實也不怎麼樣,吃死人不常有而吃殘人常有,能治療的疾病也不多,許多常見病都是無能為力的,尤其像是癌症類的絕症,服用西藥和中藥,生存時間都差不多,基本都靠個人體質和精神。

但在80年代以後,西藥在常見病上的水平明顯上了一個台階。從科研的角度上說,就是二戰以後成長起來的一代學者,尤其是成長於基因學時代的學者們,所研究的生物學技術,終於開始應用於民生領域了。例如達爾貝科在70年代搞的癌症攻克計畫,雖然是宣告失敗了,可10億美元也不是純粹浪費的,這些錢產生的研究成果,在80年代到90年代,終於是陸陸續續的出爐了。

有了這樣的科研基礎,西方的強勢政治才有了發揮的餘地。

到了90年左右,東南亞各國都建立了相應的藥品審查機制,中藥以往的玩法就不好實現了。

對胡池這樣的領導來說,他對FDA啊,西藥啊之類的單詞,是又恨又怕。

這種感覺有點像是中國足球面對五大聯賽和世界盃,一方面,他是迫切的想要入局,另一方面,決定入局關鍵的又不是自己。他除了拚命的了解情況,發布一些沒什麼卵用的命令之外,剩下的就只能是宣傳足球來源於蹴鞠,我們大宋年間曾有蹴鞠高手,以球入道,直達天聽……

西地那非通過了FDA的審查,就相當於有球員進入了英超豪門,賣的好,就等於是成名了,胡池自然是想要了解細節。

他想知道,楊銳就介紹。

他先是說了臨床三期和臨床四期的審查過程,又說了與輝瑞的後期交涉,然後談綠石角的合同與銷售政策,接著才是西地那非在市場上的表現,以及回籠資金的幾種模式。

胡池聽的懵懵懂懂。

90年的中國人,對外國了解的太少了,就是胡池這樣的偽高層,他也不了解醫藥領域的專業情況。

又聽了一會,胡池終於是放棄了,決定從自己懂的部分入手,笑道:「這樣看來,你還是賺到了呢,哈哈哈哈……」

「賺是有賺到,說到這裡,我想說一下資金的去處。」楊銳也說出自己此行的目標。

胡池連連點頭:「資金要花出去才有價值嘛,你說。」

「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已經做好參與基因組計畫的準備了,儀器、設備、人員和培訓都完成了,能不能請您出面,敦促談判。」人體基因組計畫是國際間合作,也就是國家間的計畫,所以是需要以國家為單位來談的。當然,楊銳早就做完了前期的溝通,專業的部分所剩無幾,剩下的都是些政治外交工作了。

不過,政治外交也是最複雜的部分。在國際合作與對抗的背景下,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為交換的籌碼。

90年的國際形勢,對中國是很不友好的,與80年代中期可謂是天壤之別。

楊銳拿諾貝爾獎的時候,走到哪裡都有媒體捧,諾貝爾獎委員會內部,甚至有一股聲音,是希望給中國一個諾貝爾獎,從側面推動中國的民主事業的發展……

但在90年以後,媒體的聲音就徹底變了,中國的一切都要變成錯誤了。

楊銳做克隆羊幾乎都被看做是威脅了……

這是西方世界的政治正確,也是各種委員會最在乎的。

如果不是醫藥公司確實強,醫藥系統確實有錢,遊說集團確實厲害,嘴炮們確實需要用它,西地那非的通過都會受到種種限制。

因此,楊銳對於加入人體基因組計畫,也不是非常輕鬆隨意的態度。

胡池也知道此事的難點,沉吟道:「你也知道現在的外交情況,我只能說是儘力而為。」

「恩……」楊銳摩挲著下巴,道:「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北大是可以提供一些幫助的,比如經費和人員。」

就他目前的影響力,代表一下北大也是可以了。

像是人體基因組計畫這樣的項目,只要拿下,北大的影響力也會大大提升的,這是雙方都期盼的大好事。

胡池倒是沒想到楊銳有這麼一說,不禁笑道:「就西地那非一項,他們也該幫忙的。」

「還是給點實在的好。」楊銳大大方方的給錢。綠石角在美國搞遊說,花了上千萬美元,數萬乃至十數萬美元的酒會,一辦就是七八場,放在國內都夠搞800場流水席,衣錦還鄉三年半了。

外交部這樣的單位,對於部屬的職員是非常開心的,哪怕不要什麼灰色收入,攢一點差旅費,買一點國外的特產都能賺翻天,但對單位自身來說,每一次出差的成本都要用外匯,實在不敢說是富裕。

類似的其實還有派出所刑警隊之類的單位,員工平日里固然是滋潤,但真到了辦案的時候,動輒驅車上千里的取證,長期蹲點的食宿開銷,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楊銳就是知道這些,才會經常給轄區內的警務部門捐款。同樣的道理,捐款給外事部門,他也無所謂。

如果不算外掛,分析他和同時代的學者有什麼區別的話,除了顏高之外,主要就是有錢了。

再要仔細分析的話,那就是有錢又大方。

其他的國內學者,就算是拿到大筆的經費,因為過往的經歷,多數也會扣扣索索的用,這是一個大家還把節儉當做美德的年代。

楊銳就沒有這種習慣了,科研做到了頂峰狀態,其實就是氪金。

任何高級技能,想要提高就得花費上一級數倍、數十倍乃至於數百倍的錢。

1990年的中國,還習慣了做跟隨研究,簡單來說,就是習慣了跟著大佬混,還沒有自己闖世界的自覺,花錢的時候自然喜歡考慮性價比。

但是,做伺服器第一,從來就不是有性價比的事。

胡池雖然不習慣這麼直白的操作,見楊銳堅持,也就應諾了下來,轉頭道:「如此一來,你就要考慮考慮,國內競爭的問題了。」

這是他有意提點楊銳。

楊銳也不是當年的初哥了,笑笑問:「您有收到什麼風聲嗎?」

「你知道我現在的位置,總有人少不了會來試探一番。」胡池先是解釋了,再道:「摘桃子的人嘛,總是少不了的。」

「您覺得他們能摘得走?」楊銳略微認真的詢問。

縱觀國內,楊銳也不是唯一一個在喊人體基因組計畫的。

別看楊銳三五不時的就喊一喊人體基因組計畫,甚至喊到了諾貝爾獎現場,但國家隊決定次序的時候,從來不是按照聲音大小和次數來評判的。

人家可以將最早喊人體基因組計畫的學者提上來,也可以提最老資格的,或者,就是拉一名學部委員出來領頭,也說得過去。

諾貝爾獎只是一個獎項,並不是資格,學部委員才是。

而且,如蔡教授、伍洪波、朱院士,其國際聲望固然是不能與楊銳相提並論了,國內聲望卻絲毫不弱。

到時候,人體基因組計畫成立,給楊銳一個副組長,再將組長高高掛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當然,胡池是支持楊銳的,所以才會特意提醒,且道:「你注意一點的話,應該沒什麼問題,但不能不放在心上。」

說到此處,胡池道:「你最近多參加一些會議好了,給大家提提醒,另外,也可以把人體基因組計畫再提一下,弄個預備組之類的。」

楊銳有點煩悶的道:「我哪有時間做這麼多沒用的……」

預備組什麼的就是排排隊吃果果,要把其他人都給安頓好了,大家都開心,倒也不至於都來搶了。

等於是給大家分官許諾,然後保一個自己的高位。

但楊銳也不太願意這麼做。

排座次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也不是他的專長,最重要的是,人體基因組計畫是要真的去做事的,到時候一群七老八十的老頭兒,誰來幹活?

胡池問:「你最近有什麼事要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