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換個思路

「楊教授,我們現在想做一批對比試驗,以提高成功率。」蘇帆和王良才準備了數天,才去找楊銳。

雖然就在一個實驗室里工作,但是,實驗室負責人並不是好隨便打擾的,肚子里沒有點乾貨,很容易就被欺凌了。

楊銳坐鎮實驗室內,也不是偽裝萬事通的。

就算是他開啟的克隆羊的項目,他也不會事必躬親的做每一個實驗,事實上,這麼大規模的項目,他的任務是督促關鍵點的完成。至於那些細小的部分,並不值得去投注精力。

因此,對於蘇帆和王良才的問題,楊銳也沒有給予絲毫的關注,淡定的點點頭,道:「很好啊。」

本來,做對比試驗就是必由之路,如果這還要楊銳教的話,這個團隊就太弱雞了。

蘇帆早就熟悉了楊銳的性格,笑笑道:「楊教授,我們在對比試驗方面有些想法,想請您看看。」

「哦?哪些?」楊銳對這種具體問題還是願意做的。

「首先是預處理溶液方面。谷強採用了3%的蔗糖,看起來效果很不錯,但他也說不出所以然來,考慮到蔗糖溶液可能對卵母細胞產生一定的化學損傷,我們覺得是否需要對蔗糖溶液的比例做一些考察。」蘇帆有些試探的提出第一個問題。

楊銳點點頭,道:「想法沒錯,有什麼問題?」

他已經自動自覺地將自己放在了解決問題者的角度上了。

蘇帆一聽有戲,連忙道:「我想能不能請實驗室組織一個小組,或者給我們增派一些經費人手,來做這個對比實驗。」

「唔……」楊銳對於繼續增加資源給蘇帆和王良才的組有些猶豫。

他們的進度不慢,但是,如此穩紮穩打的風格,其實也不太受楊銳的認同。

以國內目前的經濟狀況,即使是楊銳的實驗室,也拿不到國際平均水平的經費,只能說較低的物價水平,降低了實驗室的運營開支,但許多實驗指出都是用外匯的,經費永遠都很緊張,若是每一個難題都用資源夯過去,後期肯定會乏力的。

「僅僅是一個預處理溶液,就開一個課題組,有點小題大做了吧。」楊銳沉思片刻,表達了自己的反對。

換在地方大學,專門為此做一番研究,似乎是個不錯的選題,許多學者大概都不介意投入一兩年的時間在這裡。

但從楊銳的角度來看,克隆羊的步驟太多了,預處理溶液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點,研究的再透徹又能怎麼樣呢。

蘇帆盡量把開支往少里說,道:「預處理溶液方面,再增加10萬到20萬元的經費,應該就差不多了。」

若是節省一些的話,20萬元還是能將預處理的操作液研究的相對清楚的,10萬元經費就是開玩笑了。

楊銳更是搖搖頭。

20萬元也不少了,雖然他拿到的經費總額有八位數,但各個項目和課題組都是流水價的花錢,僅僅是一個預處理的操作液就花20萬元,並不是一個好的範例。

歸根結底,在國內做項目,經費開支能省就省才是正途。

「我覺得你們的開發方向,可以調整一下。」楊銳考慮片刻,點撥道:「你們的問題是擔心蔗糖溶液對卵母細胞造成化學損傷,所以,想要選擇一種損傷儘可能小的溶劑,是嗎?」

「對。我們希望能儘可能的增加成功率,用蔗糖溶液產生的化學損傷較難估計,我們擔心對後期的成功率產生影響。」王良才趕緊向楊銳解釋。

楊銳頷首道:「你們有這方面的擔心不難理解,但是,化學損傷的程度是很難驗證的。」

「是……」王良才有些無奈。

「我覺得,應該從兩方面來考慮這個問題。」楊銳緩緩開口。

在指明實驗方向來說,楊銳向來是不吝嗇的,也沒有太多的顧忌。

從混亂中看到方向,在大霧中駕車,原本就是學者們做的事。

做的好,得到的只會是讚歎,而非懷疑。

王良才也一下子來了精神,屏息凝視的聽楊銳說話。

楊銳斟酌一番語氣,道:「第一個,我們先說預處理操作液的事,你們不光可以從減少化學損傷的方面來考慮,也可以從保護卵母細胞的方向來考慮。」

王良才和蘇帆互相看看,沒有吭聲,這是顯而易見策略之一,但是,策略不見得能夠實現。

楊銳用手指叩了兩下桌子,決定說的更清楚,道:「如果是我做這個實驗的話,我肯定不會用單純的蔗糖溶液。我會考慮,給卵母細胞更適應的環境,比如說,胎牛血清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胎牛血清……」王良才沒想到楊銳真能說出東西來,而且,聽起來還蠻有道理的。

在遺傳學實驗室裡面,血清也是常用的試劑,胎牛血清也不會讓人陌生,但是,如果不是楊銳提出來的話,滿腦子蔗糖溶液的王良才和蘇帆是不會想到的。

事實上,包括谷強組在內,整間實驗室,都沒有嘗試過在操作液中添加胎牛血清的。

「我們試試看。」王良才顯的振奮了一些。

僅從經驗來判斷的話,添加胎牛血清也是很靠譜的選擇。

「主任,第二點呢?」蘇帆也覺得靠譜,他做細胞克隆做了很久了,胎牛血清也是用過的,現在回想一下,各項指標都很契合的感覺。

楊銳笑笑,道:「第二點,我覺得你們的思路還是要有所變換的。」

「是。」

「我們的目標是克隆羊,恩,無性繁殖的克隆羊……總而言之呢,這個項目,暫時還不是一個商品化的項目,所以,我們最終只要做出一隻克隆羊就可以了,無限的拔高成功率,性價比並不高。」

楊銳說的彷彿很輕鬆,只要一隻克隆羊什麼的,聽在王良才和蘇帆耳中,簡直是無奈了。

偏偏楊銳說的又很有道理。如果經費充足,人手充沛的話,自下而上的平推過去,自然是最簡單易行的模式。

然而,經費充足和人手充沛,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很少有什麼科研項目,能讓學者肆意消耗資源的。

從楊銳的角度來看,克隆羊更是個無底洞型的項目。

就是再過三四十年,人們對於克隆中的種種關鍵點,也是一知半解的。

歷史上,蘇格蘭人是做了600多組實驗,才做出一隻克隆羊多莉,如果他們前期的研究非常充分的話,哪怕出於保險措施,最終也可能誕生兩三隻的克隆羊。

只能說,克隆羊多莉的出現,也是具有一定的運氣成分的。

在它之前,光是流產的克隆羊就有數只之多,浪費的時間和精力不計其數。

楊銳如果不想將未來十年都耗費在同一個項目上的話,採取更經濟的方式是勢在必行的。

將每一個關鍵點都研究透徹,既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也不可能達成,更加的沒有必要。

只要楊銳的實驗室能完成克隆羊的項目,之前的漏洞,沒有研究清楚的關鍵點,自然會有人來查遺補缺的。

那麼多地方大學的學者,剛出道的年輕人,第三世界的貧民實驗室,一輩子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而且是樂此不疲,也得給人家一點機會。

蘇帆和王良才也聽懂了。

楊銳明顯是不贊成他們步步為營的模式,王良才不禁有些著急,忙道:「楊教授,楊主任,克隆羊是一個系列項目,如果前期的成功率就不能保證的話,連進入後期的資格都沒有啊。」

「谷強不是做到注核了嗎?」

「谷強的方法,我們學不來啊。他自己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王良才嘆口氣。

楊銳淡定的道:「那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好了。」

「啊?」

「咱們同在一個實驗室,同在一個項目組,分成不同的課題組,只是為了嘗試不同的道路。既然谷強走通了一條,那就利用起來嘛,何必將經歷花費在開闢一條並行道路上?我的建議,直到注核的部分,你們只進行查遺補缺的工作,從注核開始,繼續發力好了。」

王良才聽的發愣,卻有醍醐灌頂之感。

「您說的對,沒必要糾結為什麼用5%的濃度,5%的濃度好用就是了。」王良才不由的敲敲自己的腦袋。

有沒有人將一個實驗研究的無比透徹呢?

當然是有的,但做到這一步的,通常都是由後往前研究的,也就是後人研究前人的成果。

真正在做開創性研究的,站在科學前沿的學者,他們就像是在原始雨林中探險的外鄉人似的,誰有精力和時間,去探討每一顆樹的品種和特性?誰有能耐弄清楚每一寸土壤下的生命,或者觀察到每一顆樹冠里的動靜?

做科研就像是在大霧天里開車,你不能停下來,那是等著被後車撞。你也別指望能有多遠的能見度,看得到腳下的路,別一股腦的跌下去就不錯了。

谷強的實驗報告固然是缺少細節分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