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為了提振經濟

陳廠長帶著姜志軍去驗貨,路上就問道:「楊教授最近幾天忙嗎?他有時間喝茶嗎?」

他對於楊銳購買茶葉的用途,還是頗有些好奇心的。

姜志軍笑道:「忙是忙,喝茶看起來是他的新愛好。」

「他這都是諾貝爾獎了,一天還忙活著什麼?」

「楊銳的說法,諾貝爾獎,才能大幹一場吧。具體想幹什麼,我就弄不清楚了。」

「剛聽他說捷什麼的,是外國公司?」

「是,英國的製藥企業。」姜志軍知道陳廠長有所疑惑,也就解釋的多了兩句。

陳廠長遲疑片刻,道:「英國人好像也是喝茶的。」

「他們喝的是紅茶。」

「說的也是。」陳廠長默默的點頭。

姜志軍笑看了他兩眼,卻是沒有再多說。

其實,就算是楊銳能將普洱茶賣到外國去,也沒有陳廠長什麼事。

國企的產品滯銷,結果被民企另闢蹊徑賣出去的,如今也不少見了,沒聽說國企還能找到後補的。

牟其中的輝煌戰績,帶著N個火車皮的輕工產品,從前蘇聯換了飛機回來,說到底也就是一樣的套路。

與其關注楊銳的渠道,陳廠長更應該關心的,實際上是楊銳的購買能力。

現在有了40萬元,姜志軍不覺得任何一家茶廠,能拒絕楊銳的開價。

兩人各想各的,到了倉庫。

姜志軍仔仔細細的驗看了茶葉以後,給陳廠長簽了字,再將裝著40萬元人民幣的兩個箱子交給他,笑道:「你點一下,還得給我開一個回執。」

這是完全按照智科的套路來走了。

陳廠長的眼睛全被兩箱錢給吸引過去了,連連點頭,道:「沒問題,沒問題。」

說歸說,他還是將錢給點了一遍。

他點的很慢,畢竟不是什麼專業的會計,4萬張10元的大團結,真點起來是很費時間的。

但是,這麼多錢,點起來的感覺卻是很好的。

陳廠長不禁回想起不久前,廠里的會計向自己的報告。

偌大的昆明茶廠,一年到頭,結餘都沒有40萬元。

倒是應收款和久遠的賴賬加起來,能湊個好幾百萬出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如今滿地都是賴賬的公司,私人企業賴賬的也就罷了,他們要提貨,總得在下次提貨的時候,將之前的欠賬給還掉。

反而是同為國企的單位賴賬驚人,甚至還有的單位沒錢發年貨了,賒賬來拿茶葉,等到再付款的時候,就遙遙無期了。

「還不如將那些茶葉拿給楊銳呢。」陳廠長提著沉甸甸的兩箱子鈔票,心裡突然升起了這個念頭。

「老薑,錢數對上了。」陳廠長在姜志軍的回執上籤了名,笑道:「明天有時間嗎?我做東,好好的感謝一下你。地方你來選,沒二話,眉頭都不皺一下。」

姜志軍生意場上廝混多年的人了,呵呵的笑兩聲,道:「真是想請我?」

「看你說的,這單生意都是你給做成的,不請你請誰。」陳廠長打了個哈哈,道:「再有好生意,您可不能忘了我啊。」

「你先把貨款拿回去,再組織貨源,我打電話給你。」姜志軍聽到這裡,確定陳廠長確實是有意思再做,就給了準話。

陳廠長眼睛徹底亮起了,連聲說好,轉瞬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咱們還是現金?」

「現金交易,童叟無欺。」

「老叟謝過了啊。」老陳同志也是位妙人,立即就給配合上了。

姜志軍順利完成交接,心情也很是不錯,按照楊銳之前的要求,拉著貨櫃箱,就往什剎海去。

楊銳在這邊買下來的四合院總數都超過百套了,而且都是面積較大的類型。這年頭,租金和租客都是很沒有意義的行為,還不如用來充當倉庫。

普洱茶的倉儲有兩種,一種是恆溫恆濕的倉庫存放,也就是廣東人所謂的入倉。這樣做的好處是加快普洱茶的陳化,10年就頂30年的時間,能很快就將茶拿出來喝。

不過,入過倉的茶,不管怎麼喝都會有倉味,雖然也有人謂之為香味,但在價格上,卻能明顯體現出差距來。

楊銳也懶得做這樣的麻煩倉庫,就將普洱茶存放在自己的房子里。自然陳化的速度雖慢,但如果是自己喝或者送朋友的話,卻是很不錯的選擇,就是有需要出售的時候,價格也會高一些。

儘管是在自家宅子里放普洱茶,楊銳也不是隨隨便便就一搞的。

除了選擇位置安全,治安良好的地區,並加裝了防盜措施以外,楊銳還給放普洱茶的四合院,都放滿了大架子。

如今的紅木價格還很低,除了楠木稍微為人所知以外,紫檀都不算是大眾了解的貴重品,只能算是好東西罷了。一把紫檀椅子5塊錢,一面牆的博古架10塊錢的生意,是經常在潘家園琉璃廠等地方出現的。

楊銳給的更貴一些,也就吸引了許多做二手販子的人跑過來,自動自覺的送滿了幾間房的老傢具。

第二天,楊銳再來什剎海的小宅子,看著幾間房的博古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普洱茶餅、茶磚和茶坨,地上還有大罈子里,也裝的茶葉冒頭,不禁志得意滿,道:「再往後,誰再敢卡我經費,我就……送他一兜子茶,看看還有經費不通過的嗎?」

「七餅是一提,六提是一件。」姜志軍聽不過去,給楊銳做了個科普,緊接著不解的道:「其實您要用錢,還不如拿點股份。您不喜歡智科,就再搞一個嘛,有這份錢,開個什麼公司不比存茶葉好。」

楊銳道:「太麻煩了。」

「賺錢不能嫌麻煩。」

「行了,你們賺錢就行了,我就買點茶葉什麼的,自己開心一下。」楊銳說的不盡其實,論賺錢,開公司還真不一定有存茶葉多。

86年昆明茶廠的茶葉,不論好差,放到20年後,以05年06年的炒作力度,一餅上萬都是有可能的,最不濟,一公斤兩萬元,能輕鬆出清。

100噸是10萬公斤,可以作價20億元!

當然,05年是普洱茶炒作的高峰,之前之後都沒有這樣的價格了,與郵票、紅木等炒作品一樣,也都只能從後往前了看。

而從楊銳的角度來看,一家公司要想做出20億的價值來,可是不容易的。

就是智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看起來轉眼就能攀上產值過億的高峰,可那也就是高峰了。

不管國內還是國外,牛胚胎移植的市場就是那麼大,每年的移植量是不可能擴展的太多的。另一方面,胚胎移植是需要獸醫等相應的技術人員來配合的,隨著產能的增加,管理和人員成本也就越高,接下來的盈利空間,只能是精耕細作,從而對公司管理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倒是華銳製藥這樣的公司,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只要技術水平跟得上,發展的上限是很高。

不過,這些話是不用向姜志軍解釋的。他現在還很滿意智科有限公司每年幾百萬的收入,就是讓他選擇一個高上限的公司,他也沒有動力。

姜志軍哪裡想得到,楊銳都已經看到30年以後的事了,見說不動他,就繼續說明道:「老陳已經回去準備貨源去了,就我了解,勐海茶廠的存貨量更大一點,下關和昆明茶廠差不多,這樣算的話,他最少還能弄來200噸貨。」

「都是一樣水平的?」

「對。」

「能預定明年的嗎?或者能買到以前的老茶嗎?」

「老茶估計剩的不多了,你是大客戶,要的話,他肯定能弄來些,但最多也就是個位數。」

個位數的噸,換成餅的話,也是幾千上萬餅的老茶,楊銳立即道:「老茶能買多少買多少,再給我預約明年的新茶。」

「我看不如這樣,明年的新茶配老茶,拿來10公斤老茶,我們才收1噸的新茶,否則不要。」姜志軍對茶葉市場了解的清楚的很,道:「他們的老茶是不愁賣的,所以肯定不願意送過來,但是,新茶可是現錢,沒有不願意的。」

「10公斤配1噸新茶,這樣剛好配一兩噸出來。」楊銳滿意的點頭。

姜志軍笑了起來:「何止一兩噸,您只要放開了收,四五百噸的新茶,甚至1000噸都能收到。」

「這麼多,不可能吧。」楊銳完全不信,道:「他們今年也就剩下三百噸的樣子,再要多兩三倍?能有這麼多?廣交會他們還是要參加的吧,而且,港澳地區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吧。」

不止港澳地區的需求量在增加,東南亞和大陸內部的需求量也在增加,這些都是茶廠要滿足的。

姜志軍卻是解釋,道:「賬不是這麼算的。您可以以為普洱是像龍井一樣,雨前采一次,雨後采一次,秋茶再采一輪。」

「難道不是?」

「季節上類似,采法不同。」姜志軍道:「普洱茶的話,雲南只有版納地區是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