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面

「今天沒有事,我就先回去了。」楊銳施施然的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又問:「老蘇,味道怎樣?」

「非常好,牛肉爛的很,這個咖喱也好吃。」蘇先凱恨不得將舌頭吞下去的模樣,抹抹嘴,道:「謝謝余大廚,謝謝主任。」

「謝謝余大廚是應該的,我就不用謝了,我也是蹭吃的。」楊銳笑了兩聲,再道:「有空請老婆孩子也來吃一次,余大廚,不算太不合規矩吧。」

余先堯呵呵的笑兩聲,說:「你想請誰就請誰,不過,要是人多了,我是做不及的,就得徒弟們上陣了。」

按照最初雙方商量的,余先堯是只給楊銳一個人做飯的,奈何楊銳紅包塞的又多又勤,偶爾參與的人數多一些,他也就默許了。當然,楊銳也不會過分,他通常只是做為獎勵,邀請一兩名研究員來品嘗美食,每當這種時候,他選擇的都是非常實惠的菜肴,像是今天的咖喱牛肉,就是特意挑出來的。

余先堯反而比較喜歡楊銳這種既靈活有人情味,又在一定程度上遵守承諾,照顧他的做法。

此時,余先堯也是主動道:「給小孩子做菜的話,我推薦牛肉和豬肉,或者選一點海鮮也不錯。粵式的海鮮比較清淡,豬肉和牛肉的話,做法多樣,就看個人口味了。」

這個話也就是他敢這麼說,身為特級廚師,余先堯掌握的技術也是相當多的。

蘇先凱又是連連道謝,之後面對楊銳,嘆口氣道:「我都一周沒回家了,老婆還好,孩子都要不認識我了。」

「沒那麼誇張,今天不就可以回去了。」楊銳安慰式的拍拍蘇先凱的肩膀,道:「你要這麼想,谷強和老范,都有快一個月沒回家了,身上的衣服都餿了,還不是奮鬥在實驗室第一線?」

蘇先凱無言以對,過了一會,道:「楊主任,真不發表成果嗎?」

發表了成果,就代表實驗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現在也就可以休息了。

楊銳似笑非笑,問:「發表什麼成果?」

「我……」蘇先凱其實有很多話可以說的,但他一聽楊銳這個意思,就知道說了也是白說。只能嘆口氣,道:「楊主任,您要求也太高了,真搞的非S不發了,大家壓力就太大了。」

「這一次寫出來的論文,你們的名字都上第一作者,誰做出來的成果,誰就單獨上第一作者,但是,什麼時候發,怎麼發,我要決定。」楊銳短短的一句話,就讓蘇先凱的眼神放出了光。

「真的?」

「真的。」

蘇先凱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甭管是《CELL》,《nature》還是《sce》,就國內目前的狀況來說,那都是要內定院士的節奏。當然,院士不是說你的水平到了就能上的,它是個榮譽,也是有相當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所以,不得罪人的學者會容易評院士一些,愛得罪人的學者會艱難一些,會來事的學者會超格提拔,但不管怎麼說,有一篇S,成為院士的幾率就要大很多了,而且是越早的S越有用。

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創建至今,S級的論文也是發表了好幾篇的,但基本都是楊銳做的,楊銳提供思路,楊銳主持研究,有時候還深入實驗。

所以,這樣的論文第一作者署名楊銳,大家也都是贊同的,事實上,能拿到第二作者,就國內來說,也是非常有用的。

至於並列第一作者什麼的,在國外期刊上是一回事,在國內的職稱體系中又是一回事。

終究,還是比不上第一作者就是了。

別的不說,楊銳能夠擁有離子通道實驗室,成為老闆級的人物,憑的也是一篇CELL。

一篇CELL就能換一個實驗室的大佬,完成別人二十年也達不到的成就,就是這麼直接。

蘇先凱又是激動,又是不解,問道:「您把第一作者讓出來,這樣子的話……」

楊銳打斷他的話道:「我仍然是通訊作者嘛,你們主持實驗,理應做第一作者,不過,就像是我剛才說的,什麼時候發表文章,要聽我的,沒有我的命令,你們連文章都不許寫,明白嗎?」

「明白了。」蘇先凱堅定的點頭,又不好意思的道:「我當初說請您參與,都說不要第一作者了……」

「你當初想做的,恐怕不是這麼大規模的項目吧。」楊銳笑了起來。

「我之前怎麼敢想600萬美元的項目……」

「600萬也不夠。」楊銳點到即止,又道:「你可以給其他人轉述一下。」

他也是考慮了幾天,才做出了此激勵措施。

這是有幾重考慮的。首先,實驗確實是蘇先凱等人做的,而且和以前的實驗不一樣,以前的實驗,楊銳是提供全套思路的,其他人只是單純的執行,自然應該他得第一作者,其他人付出體力,拿勞務費也就是了,拿第二第三作者都是按規矩來的。

但是,G蛋白偶聯受體太難了,其中的關鍵點也太多了,難到多到論文和書籍中幾乎無法全面描述。

這就好像是幾百年前的化學,玄學的成分不比科學少,許多結論都是試出來的,許多關鍵點都是猜的,或者用好一點的描述,是抓住了成功的瞬間。

因此,在G蛋白偶聯受體的研究中,楊銳需要其他人自己設計小的思路,甚至修改大思路都沒有問題,因為後世的答案,也不是最完美的。

這也意味著,楊銳真正的成為了此項目的老闆,而非又做老闆又做員工的模式。

小超市升級大超市,操作模式自然不同了。

理所當然的,楊銳決定將第一作者的名頭讓出來,換言之,就是將員工的薪水和榮譽,歸於員工本人。

否則,那就不是剝削,而是扒皮了。

剝削是科研界的生態,扒皮就完全不符合楊銳做科研的心情與理想了,那種將所有工作都交給手下,甚至連經費申請和思路都不提供的老闆,曾經也是楊銳厭惡的對象。

他不要成為那樣的人,祖宗保佑,他也不需要成為那樣的人。

此外,作為一個如此龐大的項目,楊銳其實也不需要第一作者的名頭的。

當然,第一作者的名頭是很有用的,S級的論文,在任何一個國家的院士評比中,都是有需要的,其他榮譽也是如此,但是,就像是沃爾瑪的老闆只需要證明自己能做一名好員工一樣,國際級的大型實驗室的老闆只要有過S級的第一作者的名頭,或者說,偶爾能夠成為S級的第一作者,那就足夠了,老闆有通訊作者的名義,已經能夠證明自己,就像是沃爾瑪的老闆,不需要證明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做的一樣。

如果放在一個更大的項目中,例如曼哈頓計畫中,奧本海默其實一個實驗都沒有做過,他不需要做,他只要看下面一萬多名科研人員的成果,然後分析路線和方向就行了。

最終,胖子和瘦子起爆,所有人都知道奧本海默的價值,而並不在乎他是否真的做過某個具體的實驗,下面的一萬多名科研人員,以及全世界的科學家,也都明白此道理。

從楊銳的思路出發,G蛋白偶聯受體對他的核心價值是面向諾獎的。

他對一篇CELL或者nature的第一作者已經沒什麼絕對性的要求了,北大離子通道實驗室是奔著國際級實驗室去的,他都是要做大BOSS的人了,又何必再證明自己有超強的僱員能力呢?更不要說他已經證明過了。

而諾獎,諾獎向來都是沖著通訊作者去的。

事實上,包括國內的傑青、院士等稱號,其實也都是沖著通訊作者去的——世界是勞動者的,也是資本家的,但終究還是資本家的。

諾獎每年的三個名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提名。

而提名是來自於國際聲望的。

換言之,一名沒有什麼名氣的學者,就是有資格得諾獎,你拿不到提名也是枉然,甚至去年有提名,今年沒提名,今年照樣沒資格得獎。

史上最慘岡伯格因為發現了自由基而原本有機會獲得諾貝爾獎,然而,由於沙俄的秘密警察刻意拖延了邱蓋夫從聖彼得堡提交的提名,他失去了1915年的首次機會,到了1916年,作為最欣賞也最了解岡伯格工作的邱蓋夫,卻沒有收到提名他人的邀請,於是,岡伯格照例失去了1916年的第二次提名機會,最終,岡伯格從1921年到1940年間,共收到了16個人的8次提名,卻總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成為了有諾獎成果,而無諾獎榮譽的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而最牛的諾獎提名者當屬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在1945年1月19日,發出了一封電報,也就是民國人常說的通電,說:「提名泡利獲得物理學獎,他的包括有我們稱之為泡利原理或不相容原理的對現代量子理論的貢獻構成了現代量子物理學的獨立於其他基本粒子理論的基礎部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於是,泡利得到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且有一個與愛因斯坦的電報說法一致的頒獎詞:引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