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優越與幸福

楊銳被兩人邀請的有些發傻,問:「我今年才是大三,怎麼能去工作?」

「可以安排實習,到時候,也可以計算工齡。」江錦程立即給出了回答,從他的角度來說,計算工齡就是很難得的優待了,以後工齡多一年,就能多幾塊錢工資,而且是拿一輩子的。

楊銳此時有些緩過神來了,婉拒道:「我還在學校讀書,恐怕不能長期離開學校……」

「你先聽我說。」江錦程擺擺手,鄭重其事的道:「楊銳,咱們國內的醫藥管理制度,是一定要改的,前幾年,政務院就發出了《關於加強醫藥管理的決定》的文件,文件內容,主要就是強調醫藥管理總局是醫藥管理行業管理機關,規定的是統一管理,統一計畫,統一規劃和統一核算。」

江錦程開口就背文件,也算是一門本事,楊銳姑且聽著。

江錦程抬頭看了一眼楊銳,又道:「我請你到醫管總局來,不是讓你打雜,或者真的實習的。我們現在面臨改革的重要關口,我們也是希望能有專業的專家,來共同建立發展型的體制。」

韓田路此時插了一句話,道:「我們醫藥工業總公司也是一樣,不管你選哪個,都是立即入職中樞的。」

江錦程點點頭,道:「《關於加強醫藥管理的決定》的文件,是政務院直接發出的,也是說明上級領導對醫藥市場的重視,你到我們醫管總局來,一切待遇從優,而且,是能夠真真正正做事的。」

最後一句,倒是稍微吸引了楊銳一下子。

他還真的知道,醫管總局未來的發展是極好的。

醫藥市場的發展是一方面,國內醫藥管理的集約化又是另一方面。

搞活經濟一方面是增加了醫藥市場的活力,另一方面,又需要更加強力和嚴格的醫藥管理局,這樣的結果,是讓醫管總局的權重加大,最終成為了食葯監總局。

在這樣的機構中,若是真的能佔據一定的位置,確實是能夠做出一番事業的。

最起碼,再像是律博定一類的事件,楊銳的影響力和決定權會相當之大,就國內的歷史來看,救個幾千幾萬人都是可能的。

若是能將地溝油之類的問題給解決了,也算是留下了一些名字。

然而,行政終究不是楊銳喜歡的工作。

楊銳輕輕搖頭,並道:「實話實說,兩位的條件卻是極有誠意,可我無意做行政,醫管總局和醫藥工業總公司,都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江錦程動動嘴,只覺得楊銳任性的過分,偏偏人家又有任性的資格。

「楊先生,你在這裡了。」帶著洋腔的中文,打破了早餐桌上的尷尬。

只見兩名外國人,臉上堆笑的走了過來。

「楊先生,你好,我是駐華記者霍華德,我的中文名是黃河。」帶著洋腔的中文來自一名瘦長身材的白人,他的旁邊是綠石角公司的杜威。

「兩位,沒有打擾你們吧。」杜威笑呵呵的問江錦程和韓田路,黃河同志給他們做了翻譯。

雖然是被打擾了,江錦程和韓田路也只能笑笑,總不能怪外國友人沒禮貌吧,友人怎麼可能沒禮貌呢。

「楊先生,我想採訪一下你和杜威先生,可以嗎?」黃河怪聲怪調的說話,像是個奇怪的節目主持人似的。

楊銳也不想繼續與江錦程他們說下去了,於是點點頭,道:「我的早餐時間還有幾分鐘。」

言下之意,自然是只給他幾分鐘的時間了。

黃河立即坐在了楊銳對面,道:「那我就直接開始問了,楊銳先生,我們什麼時候能用上去鐵酮。」

楊銳遲疑了一下,道:「去鐵酮的三期正在進行,如果順利的話,應該很快就上市並進行四期了吧。」

楊銳說著看向杜威,道:「這方面的消息,應該問杜威先生吧。」

「綠石角公司主持的去鐵酮三期實驗,效果極好。」杜威明顯是當做公關項目了,他用英語大聲說道:「我們預計去鐵酮的三期實驗,會在今年上半年結束,緊接著,就將進行上市和四期實驗,在此,我也希望各位臨床醫生,能夠積極的參加到我們的去鐵酮的四期實驗中來。」

「杜威先生似乎很有信心?」

「當然,非常的有信心!」

「臨床試驗四期,綠石角計畫的規模是多大?」

「因為去鐵酮不像是心血管藥物那樣,有非常大的市場規模,因此,我們計畫的四期臨床試驗,大約準備一萬人左右的病人參與。」

現在正是吃早餐的人最多的時間,隨著兩人大聲的對話,漸漸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這也是杜威的目的所在,他是需要一個非正式場合來吸引醫生們的參與的。

臨床試驗的第四期,就像是考駕照的科目四一樣,屬於並不重要的環節。臨床試驗真正的難度,其實都在前三期裡面,尤其是第三期的擴大實驗,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

但是,第四期的臨床實驗,是允許上市以後監控的,也就是說,進行了三期臨床實驗以後,藥品已經可以上市了,可想而知,四期如果不出什麼幺蛾子的話,都是能夠通過FDA的認證的。

不過,沒有通過四期的藥品,通常來說是不會賣到很多地方去的。

製藥公司雖然沒什麼節操,但他們也怕藥品出事,遮掩死人什麼的,都是非常花錢的公關行為,還不一定能夠成功。

所以,如果不是生死存亡的圈錢時間,藥廠通常習慣將臨床四期當做是實驗銷售階段,也就是只在一定範圍內進行出售,最好是由臨床醫師申請,同時驗證四期的各項數據。

而從醫生們的角度來說,若是確有創新的藥品,也的確值得他們推薦給患者,尤其像是地貧這樣的疾病,重度以前都是必死的,去鐵酮若是能夠增加一定年限的存活期,那副作用之類的都可以不做考慮,還有比死亡更大的副作用嗎?

幾名醫生自然而然的走到了杜威和楊銳的桌子這邊來,束手站立,等他們聊了一會,就有人插入道:「綠石角在放出名額嗎?我有好幾位病人,都很難堅持三個月了,他們急迫的需要去鐵酮輔助治療。」

此君語氣鄭重,內容更是嚴肅的讓人笑不出來。

整個臨床四期,總得持續個半年時間,在此期間,其他病人的確有可能等不及該葯。

楊銳並不反對宣傳去鐵酮,再怎麼說,他也能從賺到幾千萬美元的。

他指了一下杜威,道:「可以請綠石角公司考慮你,麻煩給我一張你的名片。」

「好的,我的病人里,有三人都不到15歲,請一定把我加入到你們的名單中來。」這位遞出名片的同時,又用筆在上面寫了一行字,正是說明自己病人的情況。

杜威接過,肯定的道:「沒問題,15歲的患者,的確應該加快治療了。」

不知道是他的話,引起了在場諸人的共鳴,還是其他人原本就有這樣的想法。

隨著此君的名片落手,又有十幾名醫生,將自己的名片送了過來,自願成為去鐵酮四期的試水者,這也是業內的常態,製藥公司固然是有求於醫生的,但是,真正的好葯依舊是醫生們所推崇的,尤其是一些能夠真正治療疾病的藥物,是非常難得的。

杜威全部接了下來,一會兒就在手裡積累了半疊的名片。

他本人也笑的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去鐵酮是以里程碑的形式賣斷給楊銳的,雖然里程碑的總額極高,不過,只要三期通過,多少錢都是能賺回來的。

現如今,一款新葯的價值實在是太高了。

記者黃河亦是想到了此點,問道:「楊銳先生,聽說去鐵酮是您開發的?」

「是。」

「這樣的話,去鐵酮賺到的利潤,是歸於華銳實驗室呢,還是歸於您本人呢?」

「當然是華銳。」

黃河並不意外的道:「楊先生,能否透漏一下,您和華銳實驗室的合同是什麼樣的?去鐵酮的里程碑完成以後,你有獎金嗎?」

他這個問題出來以後,不止是杜威等人好奇,江錦程和韓田路等人一樣好奇。

楊銳覺得是應該給自己發一筆獎金了,於是點點頭,道:「應該有吧。」

「有多少?」黃河一點都沒有老外不問工資的禁忌感,就用中文講了出來。

楊銳張口想說個幾萬塊,突然醒悟過來,那不是要好幾個萬元戶了?不能給自己找這麼大的麻煩。

於是,楊銳在心裡將幾萬塊改成了幾千塊,等出口的時候,再次發生了變化,道:「總有幾百元吧。」

80年代的中國人發獎金,很少有能發一個月工資的,事實上,如果發半個月的工資做獎金,單位領導就要承受極大的壓力,個位數的舉報信算是他運氣好。為了100元獎金而得到雪片般獎金的領導,在改革開放初期不在少數。

楊銳自覺華銳實驗室是私企,私底下也是經常上千元的發著獎金,給自己安排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