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成果認定

表彰會的規格升級的很快,從期末的院系小節目,變成院系期末的重要工作,再到學校的重要工作,只過了兩天時間。

與此同時,參與綵排的人數也在增加。

原本,生物系是挑選出了8個人,現在變成全校性質的表彰大會,人數就一口氣增加到了90多人,這還是為了避免人數破百而特意限制的。

當然,綵排的時間也就因此而增加了。

生物系將受表彰的8個人雖然高興,但仍然覺得綵排辛苦。

胥岸青更是很有意見,到了一天結束,忍不住問:「楊銳怎麼沒來?」

他指了一下頭頂的橫幅,以示自己是被提醒的。

今天的負責人不再是學生會的幹部,而是生物系的輔導員柏善文。

他「嗯」了一聲,沒什麼表情的晃動著嘴上的黑痣,道:「楊銳比較忙,等到咱們排練好了,他再過來排練。」

「我們也很忙啊。」胥岸青實在是太不爽了,藉此發泄了出來。

柏善文微笑道:「我知道,大家都很忙,所以咱們才要抓緊時間排練,對吧。楊銳現在人不在學校,喊他也沒有用的。總之,我會讓他不拖我們的後腿的。」

換了一個角度來說話,聽起來好像柏善文很為大家著想的樣子。

胥岸青自然不會被他簡單的糊弄了,但眼下的情況,他又無能為力。

無能為力的鬱悶,就會轉化為憤怒。

胥岸青不停的比較自己和楊銳,心裡不知第多少次的問自己:「我究竟差在哪裡?」

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而大家繼續排練起來,胥岸青也只好跟著做。

楊銳卻是跟著蔡教授,在實驗室里,給他演示起了PCR儀。

作為一項學術界的實用技術,它就和商界的實用技術一樣,不用是說不清全部功能的。

就好像一台冰箱,要說簡單,那再簡單不過了,就是用於製冷罷了。至於製冷出來做什麼,這個屬於家用或商用小技能,你用來放剩菜是一種方式,用來製冰塊喝酒是一種方式,用來放細菌的培養基也可以。

同樣還可以千百次的被拿出來的是X光,拍骨科片子是可以的,拍油畫看分層也可以,拍DNA同樣可以。

而這樣一種技術,在剛剛出現的時候,要說誰能預見到,那是不可能的。

只能說,人們能夠看到它有極強的擴展性。

至於是擴展到烤箱的程度,冰箱的程度,X光的程度,還是電腦的程度,沒有哪個人能預測得到的,很多時候,進一步的發展也是需要創意的,就好像水浴鍋的發明人,不會知道水浴鍋改改,還能做成PCR儀一樣。

當然,PCR儀和水浴鍋是沒有什麼專利衝突的,後者甚至不能算在其中,因為專利的核心並不在於燒熱水,或者恆溫控水。

即使到了30年後,PCR儀的潛力也沒有被挖盡,換言之,楊銳也不知道PCR儀最終究竟能做多少事,而這也正是PCR的強悍之處。

事實上,PCR到93年就拿到諾貝爾獎了,離PCR儀面世僅四五年的時間,離開PCR技術發明也不過七八年,而在PCR得到諾貝爾獎之前,行業內就不斷的有人預測此點……

總而言之,PCR的發展,就像是它的功能一樣,起始的點很小很少,而擴張的卻很快很多。

之前,蔡院士就認為PCR是一項好技術,但並沒有覺得它能好到哪裡去,加上PCR儀尚未做出來,研究領域本來就不在基因方面的蔡院士就沒有多想。

現在,楊銳在「國際遺傳學大會」的成績卻使得蔡院士不得不好好的研究一番PCR了。

對他這個層級額的學者來說,好好研究就不僅僅是看文獻了,實驗都不是做一個兩個了。

蔡教授是騰出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約好了楊銳,來到華銳實驗室。

楊銳亦是恭恭敬敬的等著,到了現在,他是不擔心泄露一些實驗內容了,因此非常大方的將各種儀器擺開。

段波等人也是一水的儀器,準備同時做多個實驗。

楊銳從最簡單的質粒擴增開始,給蔡教授演示,口中道:「等我們再做一些深入研究以後,應該就能夠複製人的DNA了,比如提取頭髮絲的DNA,然後再擴增,目前暫時還不能做到……」

「雖然如此,你的研究也得到了伊文思教授的認可了。」蔡教授笑笑說道:「伊文思教授在基因學方面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判斷力在業內也是出名的。」

「是嗎?」楊銳知道伊文思很牛,卻不知道他牛的方向。

蔡教授點頭,又道:「我能自己做嗎?」

「哦,您請。」楊銳連忙讓出來地方,然後叫黃茂過來做指導。他的身份畢竟是學生,不適合直接指導蔡教授。

蔡教授一步步的實驗做下去,間中休息的時候,就觀察這間華銳實驗室。

楊銳被他看的心緒,小聲問:「您看實驗室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非常好,代價不菲吧。」蔡教授說著又道:「正好和你的離子通道實驗室互補。」

楊銳的離子通道實驗室目前仍然是精品流,買的昂貴儀器來做一些不常做的實驗,相比之下,華銳實驗室是一點點置辦起來的,自然傢伙事極多,完全能夠承擔多組實驗,已經有大實驗室的傾向了。

楊銳不在意的聳聳肩,笑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您要是給我再撥個大幾百萬的,我倒是能置辦一組好儀器了。」

「好啊。」蔡教授笑著回答。

「嗯,嗯?」楊銳瞪大眼睛看向蔡教授:「學校這麼有錢了?」

要說2000年以後,北大一個院系拿大幾百萬也不容易,恐怕要到10年以後,才會動輒給一個實驗室撥款幾百萬,至於現在,84年的當下,大幾百萬也就院士能見到,像是唐集中教授那樣,一年也就守著百來萬的資金,即可申請國家級實驗室了。

蔡教授做著實驗,並不抬頭,道:「不用我給你錢,如果你能通過國家級的成果認定,我就能幫你找到錢。」

「能找到多少?」楊銳一聽「國家級」三個字就不知道不好搞,先問好處。

蔡教授習以為常的道:「少則一二十萬,多則三五百萬,看怎麼評定了。」

「您覺得我能評定到多少。」

「這要看前期的工作。」蔡教授並不多說,再次全神貫注的做起了實驗。

到了下午時間,蔡教授才將適才寫下的實驗記錄拿起來,翻看一遍,道:「楊銳,我們出去走走?」

「哦,好的,裡面是有點氣悶。」楊銳懵懵懂懂的跟著蔡教授出了門。

華銳實驗室外,如今還是一片荒野之地,兩人順著小路走上一座小丘,才聽蔡教授道:「你在華銳實驗室里的收入高嗎?」

「啊……好像還可以。」楊銳不明所以。

「家裡有負擔嗎?」

「這個……應該沒有吧。」

蔡教授點點頭,道:「我看過你的檔案,你父親是鄉黨委書記,沒有負擔的話,應該用不著你操心什麼了,是吧?」

「基本上是這樣吧。」

蔡教授點了點頭,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在這裡對你說,咱們私下裡談,窮人的孩子是很難做科研的,尤其是中國窮人家出身的孩子,更不適合搞科研,太苦!」

楊銳沉默不語。

蔡教授繼續道:「做科研要學習,學習期間,不僅沒有收入,還有花銷,你們大學本科畢業,年輕一些的二十一二歲,年紀大一點都二十四五歲了,這個年紀,如果去政府,去工廠,都很有前途,但在科研界,本科是不夠的……咱們國內的條件比較差,很少有人能讀研究生,讀博士生,出國就是唯一一條出路了,不過,就算是出國回來,想有大把的收入還是不容易的,而在這段時間,你都是無法照顧家人的,中國古語云,父母在不遠遊,就是因為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困局……」

蔡教授說的話,楊銳其實很有感觸,他讀完了碩士,沒有繼續讀下去的原因,一方面是科研之路艱難,另一方面,也未嘗沒有經濟壓力的困局。

中國的博士生,一年都不耽擱,畢業都要二十七八歲,但這種理想狀態,十個博士沒有一個。大部分的博士,是到了三十歲左右,依舊頂著在讀博士的頭銜在實驗室里拼搏。

讀研讀博與本科不一樣,是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兼職的,因此,全中國的在讀博士,差不多都是拿著600元到1200元的補助生活。

30歲的大男人,拿著1200元生活,若是再談一個女朋友,拮据難以想像,而若是家庭還有負擔的話,那整個博士生涯,在生活方面,就再凄慘不過了。

與之相反,如果家裡能有一些補貼,讀博就要輕鬆許多,也從容許多。

蔡教授也並不准備要楊銳回答,他看著年輕的楊銳,等他消化了自己的話,又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