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自費

「我能不能自費出國,請學校幫我聯繫一個國際會議的報告名額。」楊銳自己出國也是沒用的,各種國際會議都是需要邀請函的,高級學術會議的規格更高,在會議上做報告更難。

楊銳若非有一篇CELL,現在的文章又不錯,想都不用想。

而若是沒有邀請函,那就和許多等在各類國際會議外面的民間科學家一樣,只能舉著牌子抗議了。

蔡教授知道楊銳有錢,卻只能遺憾的搖頭,道:「有一個國際會議的邀請名額,才有一個出國的名額,最近幾個月也都沒有空下來的名額,你自己能要到的話,我不阻你出國。」

「怕是時間來不及了。」楊銳嘆口氣。

「我幫你問問吧,也許化學系或者學校還有名額,機會不大。」蔡教授再次搖頭,表示幫不上忙。

當然,他也是沒有真正認可PCR的價值,要是知道PCR能拿諾貝爾獎——其實都不用拿,二十年內只要能題名一次,蔡教授立即脫光衣服赤足13分鐘環遊北京二環,乞討一個會議名額出來。

然而,大部分的學術成果,在它還是種子的時候,是看不出以後的參天枝葉的。

再者,坐在系主任的位置上,蔡教授也是希望楊銳能將北大放進署名里的。

安慰了一番楊銳,蔡教授將楊銳送了出門。

楊銳只能回到實驗室里悶頭思考,間中打了兩個越洋電話,也沒有遇到奇蹟。

他在北京的國際會議中認識了幾名國外的教授,亦有維持著聯繫的,但他們的能力並不足以讓楊銳插隊。

這時候,楊銳是深切的感覺到了自己的人脈不足。

好在考上了北大,若是《nature》發表順利,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到時候,楊銳名下的成果有一篇CELL,一篇NATURE,儘管說,歐美頂級大學能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的學生和教師非常多,但能發表兩篇的就少的多了。

這會讓學術界更容易認可他在PCR上的貢獻。

但是,如果不能在《自然》上順利發表,又沒有會議做報告的話……楊銳的糾結幾乎沒有盡頭,而且難以找到解決方案。

他這時候止不住再次產生先前的想法:我要是再晚一點開始PCR……

然而,事實是不能再晚了,再晚下去,美國人固然還沒有註冊PCR的專利,但PCR的想法也該冒出來了。

到時候,一名中國大學新生與一名美國白人博士競爭發現權,怎麼想都是楊銳要輸的節奏。

這樣熬到了周末,李文強等人倒是把「黃金準則」做出來了一部分,更準確的說,是他們把手做熟了。

做「黃金準則」,最繁重的工作是跑膠,而大多數人剛開始跑膠都會做的一塌糊塗,泳道跑歪的,條帶缺了的,還有花式混亂的,總而言之,各種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錯誤,都有可能出現在最初幾次的跑膠中,唯獨見不到正確的。

在楊銳讀研的時候,跑膠屬於生物學研究的基礎活,就像液相氣相色譜儀是基礎配置一樣,沒有哪個學生不學的。但在80年代,頂級大學往下,院系弱一點的名牌大學,都是沒有相關技術和設備的,李文強等人以前也都不懂得怎麼跑膠,就在華銳實驗室練手了。

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膠片自然是越跑越漂亮,PCR的反應結果也就因此慢慢變的可靠了。

背景反應消失,負對照中的信號消失,各種無法解釋的奇葩現象漸漸消失……

在楊銳看來,跑膠和洗衣服疊被子也差不多,都屬於熟能生巧的技術活,會疊被子的孩子第一次跑膠,依舊要從一塌糊塗開始,會跑膠的孩子第一次疊被子,也要從亂七八糟起航。

所不同的是,疊被子在哪裡都能學,跑膠的成本就有點高了。

為了儘快在「黃金準則」的標準下完成實驗——這是向其他人證明PCR可行性的關鍵——李文強和段波都是主動加班的在工作。

張學通需要提供更多的寡聚核苷酸,也不得不用晚上的時間來改進設備。

資金如流水般的花出去。

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華銳實驗室的賬戶里就多了三萬美元的材料費,而律師們花掉的錢就更多了。

僅憑積累,著實讓楊銳心焦。

好在DNA合成儀的生產公司「生物研究」免費贈送了一批配件和材料給他們,減少了實驗室的成本——該公司正在根據楊銳提出的改進意見,完成改進型的DNA合成儀,待其上市,還會有一筆退款。

只是遠水不解近渴了。

焦慮和研究成果在同步增長,楊銳周末也留在了實驗室里,希望儘可能快的推進項目。

下午,卻有一位出人意料的訪客出現。

「劉院長?」楊銳打開門,倍感驚訝。他現在可是在華銳實驗室,而非離子通道實驗室。

劉院長是騎著自行車來的,騎的滿頭大汗,就用袖子一抹,笑道:「我是來看看你的,能進去不?」

「哦,進來進來。」楊銳趕忙將劉院長讓進院子里,又將他的自行車放在靠牆的位置,且道:「實驗室里的人少,我們就沒弄專門的停車棚。」

「修的挺漂亮的。」劉院長打量著四合院格調的大院子,主動站到中間的樹蔭下,笑道:「秋老虎熱的很,你們這個實驗室倒是涼快,好大一塊地啊,比學校的實驗室還大?」

「佔地面積和學校的實驗室差不多,但跟前沒有鄰居,以後有擴展空間。旁邊已經多建了一個院子了,現在是用來當庫房什麼的,我計畫著,等翻過年去,就再向區里申請大一點,最好是建幾個職工宿舍,研究員跑來跑去的浪費時間。」楊銳和劉院長說著閑話,揣測著他的目的。

「這點好,這點好……」劉院長笑呵呵的點頭,目光看向實驗室的方向,問:「你拿給蔡教授看的項目,就是這裡做出來的?」

「哦,對。」楊銳沒有多說話。

劉院長卻是不怕尷尬的人,只當沒看出楊銳的冷淡,繼續道:「蔡教授拿去上會了。」

楊銳不抱希望的看他,問:「通過了嗎?」

「蔡教授提了兩個方案,都沒通過。」

楊銳不出意外的聳聳肩。蔡教授既然當面沒有答應他,上會也沒有太大的區別,當然,這不是說蔡教授不願意推動此事,而是他願意給出的推動力,他認為應該給出的推動力,遠遠不足以推動楊銳的要求。

蔡教授固然可以乾綱獨斷的給楊銳一個名額,但事情不是這樣做的。

劉院長等了幾秒,讓楊銳緩解一下情緒,道:「你不要不高興,我實話實說啊,時間太緊了,確實是騰不出名額,別人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出國名額,也有自己的工作,你說對不對。」

「我能理解,本來就是個不情之請。」

「你能理解最好。」劉院長笑著,觀察著楊銳的表情,又道:「你的項目做的是相當好,會上,不止是蔡院長,大家都是給了好評的,我們也不想你這樣一個項目失去機會,你想爭取在《自然》發表論文,我們也都願意支持,但俗話說的好,要師出有名,你的項目和咱們北大,基本沒有聯繫。你是咱們北大的學生沒錯,但你在論文里不署名,咱們學校也不能強算,你說是不是?」

劉院長沒有等楊銳回答,緊接著道:「我們也知道,你的項目是華銳公司支持做出來的,你看這樣如何,你幫我們聯絡一下華銳公司,就說,我們願意出三分之一的經費,要一個署名。」

楊銳挑起了眉毛:「這個項目做下來,可是花了近百萬美元呢。」

劉院長眉毛也跳,轉瞬笑了起來:「哪裡能有百萬美元那麼多,我們估摸著,不算儀器,60萬美元應該夠了吧。」

60萬美元是根據華銳公司能給楊銳的經費,以及項目消耗的時間來估計的,而不是項目本身的花費。

若是楊銳從頭來做PCR,60萬美元都是不夠的,但華銳做PCR出來,確實沒花60萬美元。

楊銳對此不置可否的道:「60萬美元不止,但就按60萬美元算,你們也要拿20萬美元,咱們系啥時候這麼有錢了?」

「這個錢可以給學校出,你要讓一個第一作者出來。」

楊銳恍然,這還是學術交易了。

20萬美元買一篇《自然》,用的還是國家的錢,自然是不虧的。

放在中國任何一個高校,但凡是有實力的學校領導,大概都願意出這個錢。

太划算了。

事實上,就國內目前的環境,20萬美元想做一篇《自然》出來還真不容易。

也是楊銳有良好的歷史,有發表過頂級期刊的經歷,人家才願意冒這個風險。

有那麼一瞬間,楊銳心動了一下。假如是一篇輔酶Q10相關的論文,填一份合同,楊銳肯定就從了,畢竟,像是這種技術性論文,以後都屬於成果中的數字部分,多一個並列第一作者,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