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統一思想

確定了楊銳是關鍵所在,徐文濤也是認真準備了一番。

他首先邀來了生物系主任張延齡,重複了沈平輝帶來的消息以後,張延齡的臉是又紅又白又黃。

太可怕了!

張延齡真的是被嚇住了,咬牙切齒的道:「老沈這個壞種,虧我年前還請他吃飯了。捷利康首先看中的肯定是他,要生物實驗室,不找生物研究所找哪裡?他這是把我們給賣了啊。」

徐文濤也是這個想法,不過,他不像是張延齡這樣反應激烈。

因為做這個事情,他也是完全沒好處的,至少,讓梁省長看到了河東大學的付出和努力。

不說徐文濤本人能從中得到多少,就是河東大學來說,下次從河東省爭取經費的時候,聲音也能大一點。

當然,前提是不要把生物系給徹底犧牲了。

而生物系不被徹底犧牲的前提,就是安撫好張延齡。

張延齡是全國知名的生物學教授,也是河東大學生物系省級實驗室的主任。或者說,河東大學生物系之所以能有一間省級實驗室,也是人家張延齡努力申請來的,自申請以來的成果,也都是張延齡主持做出來的。

張延齡生氣是理所當然的,徐文濤就勢勸道:「老張,你不要想的太複雜,這對你們生物系確實是有利有弊。的確,弊端是很明顯的,你們生物系做實驗,出成果,都要受到影響,但我們和捷利康好好談,盡量讓互相之間的要求都滿足,我覺得還是有途徑的。弊端說完,我也說點有利的地方,有利的地方就是捷利康的跨國公司的屬性,老張,你想想,全國有幾個學校的生物系,與跨國公司組成了合作關係?一個都沒有,咱們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應該趁著別人不會吃,先把大的好的吃了。」

「合作是沒譜的事。」張延齡不上當,道:「校長,我們生物系就一個重點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用不了,我們生物系再想做研究就難了,五年時間……別說是五年了,就是一年時間都要落後的,您說,我們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的搶時間,追上來,這一下子……哎!」

張延齡的學術成就和仕途基礎,都有賴於這個重點實驗室,沒有這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想要做出點東西來,那就太難了。

而從張延齡的角度考慮,不到萬不得以,他也是不願意「跳槽」的,畢竟,他換學校雖然容易,但重新熟悉學校環境,經營新的實驗室,培養助手,積累成果,再申請省級實驗室,免不了辛苦不說,還浪費了時間。現如今,國家剛開始國家級實驗室的評定,河東大學生物系的實驗室即使不夠格,那也排在新建實驗室的前面。

當然,沒有這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就是所謂的萬不得已了,張延齡寧願去別的學校重建一個實驗室,也不願意浪費一兩年的時間。

徐文濤亦知此點,竭力勸說,就是不讓張延齡有萬不得已的感覺。

他覺得危險說的夠多了,於是,在張延齡開始氣哼哼的時候,徐文濤小聲道:「老張,我倒是有一個主意。」

「什麼?」

「我們弄一個實驗室,再買些硬體設備,讓實驗室的硬體水平提高一些,不說達到省級實驗室的水平吧,盡量接近,當然,這要看他們的需求,到時候,請捷利康的人看了,他們要是願意,就把這個實驗室借給他們,如此一來,省級實驗室還是你的,你們生物系還能多一個好實驗室,三五不時的用著,等捷利康不用了,你們說不定還能再申請建一個新的省級實驗室。」這是校長同志想了一晚上,想到的好辦法。

只要不佔自己的實驗室就好,張延齡也覺得有點意思,說:「這行嗎?」

「試試看吧。人家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就考慮和他們談條件,比如使用時間等等。如果行得話,這不是皆大歡喜?再怎麼說,也是他們借我們的實驗室,不能強來嘛。」校長嘴上這麼說,心想:捷利康或許是不會強來,梁省長為了爭取捷利康的歡心就說不定了。

張延齡又問:「買硬體的成本從哪裡來?」

「學校出一部分,我看捷利康願不願意再出一部分,一年一萬塊的租金也太少了。」

「對的,他們要是能給一點外匯,這個問題就好解決了。」

徐文濤點頭,道:「讓他們捐獻一些儀器之類的,我覺得還是能做到的,總而言之,你們生物系內,也要統一思想,不管是哪個實驗室最終被選中了,這都是好事,要積極配合,不要埋怨。」

如果最終被選中的還是張延齡的省級實驗室,意思張延齡也要積極配合了。

張延齡黑著臉點頭,他也沒啥好辦法,只能見招拆招了。

學校里開會向來拖延,張延齡回去招呼著開會,還沒有通知到人,校長室就派人過來了,說:「捷利康的代表中午就來,校長讓您準備一下。」

「這麼快?」張延齡想說我們系還沒有統一思想呢,話到嘴邊停住了。

校長室來通知的年輕人留了點小鬍子,一副挺認真的模樣,道:「外國人的效率是挺高的,中午要來一輛車,三個人,午飯由校本部安排,張主任也請過去。午飯過後,就到生物系來考察。」

張延齡看一下表:「現在都11點了。」

「是。」

「你們也不能提前說。那個楊銳來了嗎?」

「來了,捷利康的人陪著,坐主座。」這位說的相當詳細。

「是那個楊銳嗎?」

來人知道他問的是什麼意思,點頭道:「是去年的高考狀元楊銳。」

「去年的時候,還是鄉鎮中學的學生,今天就是跨國公司的座上賓,要我們的校長作陪了?」張延齡嘖嘖兩聲,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楊銳,真真是趕上好時候了。」

張延齡感慨一句,又讓人取消會議,然後穿外套往外走。

這麼大的事,他是一點耽擱都不敢的。

這次要是順利了還好,要是不順利了,他未來幾年可要顛沛流離了,不像是校長,要是弄壞了,最多失去一個生物系,要是弄成功了,也不過是得到梁省長的認可,給河東大學贏得一個跨國公司的合作夥伴,再多給生物系找一個實驗室……仔細想起來,校長得到的好處還真不少。

張延齡暗暗搖頭,要不然說官大一級壓死人,校長比系主任高了一層,結果拿好處拿的多多了,損失起來又少多了。

再想想楊銳,人家什麼都不用做,就有外國公司幫他跑前跑後,為此還逼得一個正廳級大學雞飛狗跳,實在不知道怎麼能有這樣的能量。

張延齡昨天倒是找來看了楊銳的論文,雖然看的不全,但他覺得,楊銳的水平並沒有突破天際,別說外國有的是這種水平的論文,國內也多的是。他本人沒有在《JMC》上發表過論文,但要說影響因子4.0以上的論文,也還是有幾篇的,偌大的省級實驗室,要是連這樣的論文都拿不出來,還怎麼申請經費。

第一批申請國家級的實驗室更是厲害,中國雖然是第三世界國家,院士里還是很有一批能拿得出手的,生物學方面,在《細胞》,《科學》和《自然》上發表過論文的頗有些人,那些動輒20乃至30多影響因子的論文,才是讓人望塵莫及。

然而,楊銳得到捷利康認可的,並不是他在JMC上發表的高影響因子論文,卻是幾篇影響因子1到2的論文,這讓張延齡總覺得心裡彆扭。

他覺得捷利康這樣重視楊銳不對,而捷利康重視楊銳的原因,那就更不對了。

作為老派人,張延齡無論如何都不會理解技術壁壘的價值的。

他不理解,弗蘭奇等人卻是非常清楚的。

就藥品或者保健品市場來說,年銷售額10億級的輔酶Q10是一個小項目,並沒有得到多少生物製品公司的重視。那些重資產的公司,最重視的還是止痛藥品,心血管藥品,抗癌藥品等年銷售額數百億的市場。

而在輔酶Q10這個市場,最大的日本公司也不過100多號人,幾名研究員而已。

如果說在動物提取法方面,日系公司還有積累,植物提取法方面,日本公司最多也就是拿到了准入卡而已,他們的技術專利,不僅不能阻止楊銳的技術侵蝕,甚至隱隱要被楊銳的技術壁壘給隔絕開來。

當然,捷利康就更外行了,雖然在全球市場上,捷利康也是排名前20的跨國葯企,但就特定的輔酶Q10的植物提取法方面,捷利康還達不到日系公司的水平。

日本國內,可是允許輔酶Q10當藥品來販賣,歐美只給了輔酶Q10的保健葯資格,雙方的投入自然不能同日而語。

正因為如此,捷利康最初的競爭方案,其實是開發更先進的微生物提取法,或者化學合成法,徹底拋開植物提取法和半合成法,自然也就避開了重重的技術壁壘。

但是,嶄新嶄新的技術,哪裡有那麼好開發的,到開發出來,更不知道會用到哪些舊技術……

相比之下,討好楊銳,就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