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兼職

若以潛龍在淵來形容某些偉人崛起前的狀態,那北大圖書館就一潭深不見底的「淵」。

與普通人想像的不同,圖書館其實並非僅僅是藏書的地方,如果只是需要藏書之處的話,圖書倉庫的名詞豈不是更恰當。圖書館的實際用途,其實是對書籍的分類整理,以及最重要的,對圖書的分析和報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就是北大圖書館領銜的一項成果,就使用而言,《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SCI別無二致,都是對期刊價值的評價。

而從圖書館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一項省錢的工作。因為天底下的期刊千千萬,再大的圖書館也不能毫無選擇的訂購所有的期刊,既然如此,訂購哪些期刊就需要一個評價體系了。

而在實際應用中,核心期刊就變成了中國期刊的一個評價標準,發表論文到核心期刊上被認為至少是有意義的,相對於普通人而言,無論是教師教授,或者是工程師藝術家,你要評職稱,最起碼得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

1983年,北大雖然還沒有做出這個東西,但需求其實已經出現了。

而就外國論文來說,他們首先搜集的也是華人作者的論文。

訂閱的期刊寄到,首先翻開目錄頁,將華人作者尤其是國內作者的工作單位、姓名以及論文等信息記錄下來,接著逐月整理,從而形成面向全國的報告。

在計算機尚未介入以前,這項工作即使粗糙也能幫助良多。

唐集中到了以後,就喊了兩個學生,在「yang」的條目下尋找。

三個人找的呲牙咧嘴,也沒有找到合適的。

眼看著要吃飯了,一名學生小聲道:「要是知道單位,說不定好找點。」

「他就是北大的……等等,誰知道他以前是哪個學校的?」唐集中自說自問。

兩名學生面面相覷,他們哪知道ruiyang以前是哪個學校的。

唐集中摸摸下巴,寫了個紙條,叫過一個學生,道:「你現在去行政樓問,找招生辦或者檔案處,讓他們查一下。」

學生接到任務就飛奔而走。

再回來的時候,紙條上已經有了河東省南湖市溪縣西堡中學的字樣。

「先在南湖市的條目下查。」唐集中下了命令,兩名學生就哼哧哼哧的去翻條目。

一個地級市,一年也出不了多少文章,唐集中擔心的是楊銳根本沒有標註所在單位,畢竟,他當年和現在都是學生,不特別標註學校似乎也是正常的。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楊銳以前沒有發表過文章。不過,唐集中回憶自己看的那篇綜述,覺得不太可能。別的且不說,光是行文風格,就能看出那篇綜述已經非常成熟。

論文語言用不著千錘百鍊,但是,沒有一定的積累,想舉重若輕的寫出論文,還是非常困難的。

楊銳身為一名大一新生,又是在北大,沒有哪個教授會閑得無聊的下大力氣修改一名本科生的綜述的。更明顯的答案是,如果有哪個教授下了如此大的力氣,也不可能不在論文上署名。

「找到了。」

一名學生如釋重負的叫聲,打斷了唐集中的思緒,就好像是導演喊了卡,於是滿屋子的激蕩之聲都消失殆盡了。

唐集中站了起來,問:「有幾篇?」

「好像有十幾篇呢。」學生將寫著條目的兩張拿給唐集中。

蠅頭小楷,一水的書名號加ruiyang的標註,出現在唐集中面前。

「這是為捷利康的工作寫的論文。」唐集中想起楊銳說過的話,暗想:他在捷利康的作用似乎不小。

按照時間線排列的論文條目在第一張有中文有英文的,唐集中一邊讀名字,一邊抽開第一張,看向第2章卡片。

「ACS」三個字母跳過數行,直接映入唐集中的眼帘。

唐集中顧不得其它,立刻細看條目。

原來是《ACS化學生物學》……唐集中頓時輕鬆不少,心說:還好不是JACS和AO。

JACS是化學領域的頂級期刊,是唐集中自己都達不到的高度,如果楊銳能發表這樣的文章,他也不好意思將之收入自己的科研組。

然而,唐集中轉念一想,《ACS化學生物學》也是不錯的期刊了。

四到五的影響因子,在美國學術界或許只是碩士畢業的標準,但在80年代的中國,這是許多本土教授都可能達不到的。

80年代的中國學術貧瘠,前代幾乎沒有延續下來什麼有意義的學術基礎,80年代人重起爐灶,差不多都是從SCI入門級期刊搞起,除了少數從國外回來的教授以外,中國本土能發表論文在頂級期刊上的少之又少。

ACS化學生物學這種期刊,放在中文期刊里,也可以說是頂級了,要不是在北大這樣的學府,其他學校有這麼一個學生,已經可以大張旗鼓的炫耀了。

唐集中在北大屬於普通牛,但也發表過影響因子超過10的論文,此時心思立刻向招攬楊銳的方向琢磨起來。

讓楊銳離開捷利康的實驗室,看起來是不太現實,唐集中知道,現在的大學生都想去外企工作,深圳為什麼那麼多人搶著去,因為深圳一家外企玩具廠的工人工資都有三四百塊,許多內地人寧願放棄優渥的政府工作或者大學教職,寧願跑去深圳當工人,就能說明兩者之間的吸引力差距。

給捷利康的實驗室工作,畢業以後進入捷利康,看起來似乎也是很順當的事。

這樣的外企實驗室工作可遇而不可求,國內高校實驗室與之相比,吸引力弱的不是一星半點。

另一方面,楊銳的幾篇論文的研發成本都在數萬元以上,儀器的成本最少也要幾十萬,唐集中這樣一算,自然可以判斷出楊銳在捷利康的受重視程度。

可以說,北大的資深講師,也沒有楊銳這樣的實驗條件,水平差點的副教授,也同樣爭取不到如此規模的經費。

唐集中的實驗室有些積累,再加上今年申請了百萬元的經費,倒是能撐起一個看似比楊銳進入的還好的實驗室,但是,唐集中的實驗室是為唐集中本人以及多名科研組成員服務的,他不能讓給楊銳的。

何況,研究方向也是不同的。

無論是輔酶Q10,或者植物提取法,或者茄尼醇的精製,那與唐集中的蛋白質研究的關係都不大,楊銳最近的這篇綜述亦是如此。

想來想去,唐集中不禁暗道:難道只能讓他兼職了?就怕兼職也不願意。

雖然帶著這種疑惑,唐集中仍然決定試一試。

第二天一早,唐集中就打電話叫來了楊銳,而且直接將他約在了自己的實驗室。

就實驗室的行政等級來說,國內第一序列的應當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第二序列是省級重點實驗室,第三序列是部門或校級實驗室,比如省農業廳這樣。

對於比第三序列還低級的實驗室,基本就只是實驗室而已,已經很難稱得上有所研究,而就第一序列實驗室而言,它是上不封頂的,有強有弱,強悍的有院士有長江學者,弱的甚至只有副教授。

不過,80年代初剛剛開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此時能通過申請的,放在30年以後,也都是第一序列中的第一序列。

唐集中的實驗室申請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不過,就目前的設備來說,要通過還有難度。

倒是北大出於支持他的考慮,今年幫忙弄到了較多的經費,算是得到了一些實惠。

楊銳在實驗室轉了一圈,默默與自己的實驗室對比,發現還是有所不足。

以個人資金建設實驗室,對於社會人來說,至少也得是福布斯上榜富豪的水平才夠,楊銳現在的錢是不少,和國家投入相比,還是太微不足道了。

即使唐集中的實驗室只是一般水平,他也尤有不足。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楊銳念叨了一句。

在實驗室里的兩名研究生好奇的目光下,唐集中問:「這個實驗室,你覺得怎麼樣?」

「好是挺好,但我在捷利康有了實驗室的工作……」楊銳再次簡略解釋了一遍,他也不知道唐集中為什麼喊自己來實驗室,按道理來說,唐集中是沒有理由再要求他加入研究組了。

以楊銳目前的狀況,還能拿出有誘惑力條件的,要麼是大犇級人物,名下資金充沛,甚至擁有多個實驗室,要麼就是普通的教授,對楊銳不做限制。

唐集中思考過後,卻是頗有自信地道:「你看這樣如何,我在實驗室里,給你留一個獨立的位置,你平時幫同學們做一些實驗,自己也可以用實驗室的設備,我還可以替你向學校申請實驗材料。你的論文也可以由你獨立署名,不過,我希望你能添上我的研究組的名字。最後,我不干涉你在捷利康的工作。」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允許楊銳在唐集中的實驗組內兼職,除了名頭掛實驗組的以外,只需要楊銳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