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買輛車

楊銳坐在教室里,忍不住拿出一個小本子,將自己的收益記錄下來。

到目前位置,楊銳已經積累了三份的分紅收益。

馬力全開的西捷工廠是收益最穩定的,去年一個季度的利潤是60萬美元,分給楊銳15萬,今年的預計利潤應當有300萬,意味著楊銳能夠得到80萬美元以上。不過,最終利潤會受到半化學合成工廠的影響,而日系工廠若是全面更新設備的話,這樣的利潤還能保持一年。

銳捷工廠正在天津建設當中,有地方政府的支持,進度將是無比的快速,預計第二季度開始,就能進入生產狀態,而擁有34%股份的楊銳,首個季度就有可能得到三倍於西捷工廠的收益。

權利金則是意外之喜,每年5噸以上的產量,每噸75萬美元的權利金,等於說捷利康的工廠全部投產以後,每年收益將超過365萬美元!

今年一年,他至少能從西捷工廠拿到60萬,運氣好的話能得80萬美元,銳捷工廠若是在第二季度順利投產,他或許能分到180萬美元,權利金大概從後半年獲得,也是180萬,再加上已經獲得的80萬美元授權費,以及即將支出的30萬美元股本,他在1983年的預期收益將有490萬美元。

這樣的收入,雖然還比不上歐美生物公司的同行,但楊銳已經很滿足了,準確的說,簡直是樂瘋了。

就是30年後,能賺到490萬美元的生物公司也是不多的。

誠然,在高新科技產業的刺激下,生物技術公司的發展是如火如荼,動不動就有獲利破億,或者收購價過十億的小型生物公司冒出來,研究和製造的還是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無聊東西。

但是,純盈利和營業收入畢竟是不同的。

對一家歐美小型技術公司來說,490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最多就是讓公司繼續生存一年而已,在這個生物公司平均生存36個月的時代,也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成就。

盈利490萬美元就不同了,事實上,剛剛開始指數性增漲的生物公司,燒錢的很多,盈利的很少,一如90年代的互聯網公司。

一年需要3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的中小型生物公司,在歐美國家大行其道,可要說盈利的,100個裡面也挑不出兩個來。

同樣是研究輔酶Q10,楊銳如果不是早知道答案,看過完整的論文和相關研究,然後對比著做實驗,光是精製茄尼醇一項,就有可能用掉數百萬美元,半化學合成輔酶Q10更是一個大坑,用1000萬或者5000萬美元做不出來,也不奇怪。

正因為如此,捷利康才願意與楊銳合作,而日系公司寧願邊打官司邊生產。

楊銳吁了一口氣,翻過一頁,開始記錄自己想購買的儀器。冷凍離心機似乎是需要的,電泳儀也需要一個好的,定氮儀也想要,粒度儀似乎也可能用得上,如果是激光的就更好了……

楊銳輕輕鬆鬆的寫了半頁紙,愣了一下,再用鋼筆使勁的畫了個叉。

做實驗室就像是發燒友配電腦,賣音箱,永遠都有更好的,多少錢都不夠花。

還是先從手邊的技術做起吧。

楊銳正想著,一抹陰影遮擋住了光線。

「楊銳,有道題不會。」許靜的聲音聽起來不錯,只是身軀著實健壯,像是女子舉重運動員似的。

楊銳思考了兩秒鐘,才意識到自己在自習課上,轉手將自己的筆記本給合了起來,拿起許靜的練習冊看了起來。

「是一道立體幾何呀。」楊銳常常地嘆了一口氣。

許靜莫名地看了他一眼,奇怪地說:「是。」

楊銳點點頭,一邊看題,一邊問:「班裡能解立體幾何的學生,能有多少人?」

「鴻睿班裡?有十幾個人吧。」許靜給了個大略的數字,問:「怎麼了?」

「感慨一下。」楊銳笑著搖搖頭。

許靜有點好笑,說:「有什麼好感慨的,老師天天在台上講,不會的也會了。」

「能會就好。」楊銳繼續感慨。

理科從來不是左耳進右耳出,聽聽就能長分的科目。

在高中數學中,立體幾何是絕對的難點,尤其是對基礎不牢的學生來說,任何一道立體幾何題,都是地獄難度的。

要解出立體幾何題,首先你得熟悉平面幾何,如果平面幾何題都做的吭吭巴巴,立體幾何就不用想了,能做得出來全憑運氣。

在還有中考的年代,120分至少得有100分的數學成績,才能說平面幾何基本掌握,隨著高中的學習,知識面逐漸拓寬,當年中考數學100分的學生,再考一次,或許能有110分,乃至115分,以這樣的水平學習立體幾何,才能說是有不錯的基礎,從而在高考中得到一個優秀分,也就是85%左右的分數。

換言之,如果是剛開始讀高一的學生,見面就學立體幾何,他中考的成績應該有110分或者115分才夠格。許多重點中學的重點班,也是以此為基礎來招收學生的,他們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高中所有課程,然後參加各種競賽以獲取保送名額,而一些不明所以的家長想盡辦法將子女送進這樣的班級,結果往往並不如人願,也是相似的理由。

普通的高中學生,通常不會接近滿分的數學基礎,所以,到了高二高三再學立體幾何,大部分學生還會頭疼。

中考100分的學生頭疼,多多少少還能完成立體幾何的學習,初中成績更糟的學生,即使是頭疼,往往也學不懂了。

對後者來說,重新補習初中的平面幾何,是唯一的出路。

這當然也是不容易的。初中數學總共也就是兩個大項,平面幾何和代數,用兩年時間讀完的平面幾何,讓學會的人重讀是很簡單的,讓沒學過的人再讀,而且是在學習緊張的高中,壓力可想而知。

後世讀6年中學的全日制學生,覺得立體幾何困難,那對80年代讀4年中學的學生們來說,立體幾何就更困難了。

看高考大小年,凡是立體幾何出的多的,全國平均分肯定要降,對於此類題目,即使是楊銳,也只能難處些有用沒用的技巧,也不確定是否能發揮作用。

簡而言之,這就是一系列考察基本功的題目,而且不像是函數概率等等,立體幾何是考察整個中學階段的基本功。

對此,除了努力聽課和練習,立體幾何想獲得及格分都是不容易的。

鴻睿班能有十幾個人做出立體幾何的題目,即使是最簡單的立體幾何題,楊銳也覺得不容易。

而以目前的高考難度來說,能做出簡單的立體幾何題也就可以了。

就分數來說,只要50%以上的分數,基本就能考上大專,而若是將的成績按照難度分配給各個知識點的話,立體幾何完全用不著一半的分數。

當然,高分總是沒壞處的。

楊銳將解體步驟寫了下來,交給許靜,說:「先看看,能不能看懂。」

許靜搬了個板凳,坐在了邊上。

一會兒,繼續又學生來問楊銳題目,楊銳一邊回答,一邊判斷著各人的程度。

銳學組成立至今大半年了,所有人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分數的差距也變的明顯起來。同樣一道題,有的人似是而非,有的人完全不懂,都得零分,經過了練習以後,以前是似是而非的人如今能得滿分,以前是完全不懂的人能得一半的分數,分數自然就有了差距。

「再分一個快慢班吧。」楊銳找來王國華商量。

學生的成績慢慢拉大了,一個老師講課,不可能顧及到所有學生的,總有人在課程中是屬於被放棄的。

細分班級,能更好的講課和練習。

王國華意外地道:「分到慢班的學生,會有想法吧。」

「可以給大家說明一下,如果實在想不通也沒辦法。」

王國華額頭擰出一個結,道:「怎麼解釋?」

「鴻睿班是以高考為目標的班級,一切不以分數為目標的行為都是耍流氓。另外,成績不好,又想不通的,可以自動申請退出鴻睿班和銳學組。」楊銳的念頭很通達,他以前就是做補習老師的,身上沒有公立學校的種種束縛,其目標就是給想升學的學生補課,用盡一切方法,讓學生能得到高分。

王國華還是有點糾結地說:「田世昌都不讀書了,還是銳學組的成員,就因為快慢班踢人,不好吧?」

「正式組員自然不能直接開除……行了,別管那麼多了,我就不相信學生就這麼脆弱,難道在一個班裡,就沒有成績高低了?」

「那……我可就直接通知了?」

「等等,再加一句。」楊銳琢磨了一下,道:「別說快慢班了,就說,一個是以全員通過本科,部分人通過重點為目標的重本班,一個是以全員通過專科,部分人通過本科為目標的普本班,這樣好聽一點。」

王國華咋舌道:「太囂張了吧,這讓其他班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