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二股東

「不給生產企業股份不行!」海處長今天心臟就像是塞車時開了啟停功能的破轎車一樣,眉頭深皺地說道:「沒錯,技術資本和渠道都很重要,但生產也很重要,你不給生產企業股份,生產企業消極怠工,造成的損失,比10%的股份還要多……」

「難道給了他們股份,就不用管理和監管了?」楊銳很無所謂。

海處長搖頭:「生產企業里的門道很多的,原料的使用,成品的損耗等等,都有各種規則,人家要是拿了成品賣到外面去,咱們不就吃虧了,總之,股份和管理是缺一不可的,再者,你不給生產企業股份,也不符合相關政策。」

「國醫外貿不是有生產企業?你們就不能組織生產?這樣一來,你們既有了股份,又方便管理。」

海處長的嘴張了張,笑了:「21%的股份再管理生產?小楊同志,不可能的。就算我同意了,下面的企業也不會同意,他們肯定得要求股份的,而且只會多,不會少。」

「不用你們下面的企業直接參与。」

「要國醫外貿組織生產,但不要國醫外貿的生產企業?」

「沒錯。我們反正是自建工廠,要什麼生產企業。西捷工廠的時候,西堡肉聯廠既是生產企業,又是原料提供商。現在不一樣了,咱們直接採購粗製茄尼醇,不需要原料供應商了,純粹的生產企業最多只能提供工人、管理和地皮,地皮不用擔心,管理由國醫外貿或者捷利康派人,工人直接招募,不就行了。給生產企業股份,完全是浪費。」在西捷工廠的談判中,楊銳其實是堅持要求生產企業涉足的,因為他當時力量弱小,需要西堡肉聯廠牽扯強大的國醫外貿和捷利康。

如今,情況再次發生逆轉。

楊銳不想生產企業分走股份,同時,他也有了一定的學術地位,沒有捷利康的合作,還可以主動出擊,尋找其他的製藥商合作,所以,他此時堅持要將生產企業踢出去。

海處長猶豫了起來,這是一個新情況,往小里說,是國醫外貿是否損失了股份的問題,往大里說,是國醫外貿和國外製葯企業的合作模式是否會發生變化。

不得不說,有了西捷工廠的第一次分紅,再看到楊銳成篇的論文,海處長對楊銳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最起碼,是承認他有相當的水平了。

所以,海處長多問了一句:「不要生產企業,你有把握建成一家全新的工廠嗎?你要知道,工廠管理也是一門科學。」

「管理還請捷利康再派一名經理,像是西捷工廠的管慎經理那樣,就挺不錯的,他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到一萬元,一年也就支出十萬塊左右,我覺得比較划算。」

弗蘭奇緩緩點頭。

海處長苦笑:「一年十萬塊,有什麼划算的。」

「總比一年10%的股份划算。」

海處長默認了:「工人呢?」

「麻煩國醫外貿解決一些名額,我們社會招聘一些名額。」楊銳頓了一下,又道:「西捷工廠目前的工人數量超出編製,我們可以請一些西捷工廠的臨時工過來,他們都接受了相應的培訓,又三四個月的工作經驗,非常適合新工廠。」

海處長對楊銳挖牆腳挖的這麼冠冕堂皇感到佩服。西捷工廠的主要工人都是沒編製的臨時工,雖然工資給的高,但明顯是缺乏安全感的,稍微鼓動一下,挖人想必不難……

而且,因為三方在西捷工廠都有股份,調動西捷工廠的臨時工是很方便的事,西堡肉聯廠即便不高興,也只能忍著,誰讓他們塞人去西捷工廠,反而把真正幹活的人放到一邊。

海處長默默點頭,問:「人夠嗎?我是說,怎麼找來足夠的工人?」

「只是精製茄尼醇工廠的話,用不了多少人,我估計,30到50人吧,熟練情況下,30個人應該足夠了。」生物工廠一向都用不了多少人。

海處長和弗蘭奇互相看看,依次道:

「咱們暫停一會。」

「我去打個電話。」

不一會兒,兩人再次出現,桌上已換了全套的茶具。

「我們得重新談談股份了。」海處長笑的像是在狐狸窩裡掃黃的狼似的。

「以三家為基礎的話,確實應該重新討論一下股份分配。」楊銳沖著海處長說完,又將目光轉向弗蘭奇,說:「捷利康公司對輔酶Q10,還有興趣嗎?」

「當然,輔酶Q10的市場前景很好,你想再開一家輔酶Q10的提純工廠嗎?」

海處長咳嗽一聲:「咱們是不是先談好精製茄尼醇的項目,再談輔酶Q10。」

「我恐怕兩者是一體的。」楊銳輕輕搖頭。

海處長和弗蘭奇都是業內人士,異口同聲地問:「什麼意思?」

「我最近正在進行的研究,是通過茄尼醇來半化學合成輔酶Q10,目前已經有了相當的成果,所以,我認為新建的工廠,應該考慮到茄尼醇合成輔酶Q10的問題。」

楊銳說到一半,弗蘭奇和海處長就坐直了。

80年代的輔酶Q10根本就是有價無市,出現多少就能賣掉多少,而且,因為數量稀少,普通消費者根本接觸不到它。

和精製茄尼醇相比,輔酶Q10的附加值更高。

當然,即使是高附加值的輔酶Q10,若是產量太少,也沒有意思。總共只需要10個人,100美元投資的西捷工廠,就將河東地區乃至附近幾個省份的豬心牛心採買一空了,繼續採取組織提取法生產的輔酶Q10,想要擴大產能是很困難的。

但如果能採用茄尼醇做基料,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事實上,凡是掛上化學合成法的藥品,都意味著極低的成本。

維生素C用化學合成法來生產,100粒的成本以「分」來計算,輔酶Q10儘管不可能降到這個程度,極高的成本優勢卻是擺在眼前的。

生產精製茄尼醇,還不是為了做葯賺錢。

若是能直接生產高價值的輔酶Q10,那顯然比生產維生素K要好。

弗蘭奇留了個心眼,問:「怎麼沒有見到楊先生的相關論文?」

「我準備論證結束以後,分階段發表,嗯,算一下時間,第一階段的論文,也差不多要發表了。」楊銳回答了一句,接著道:「現在,咱們能重談股份了吧?」

「怎麼談?」

「海處長想怎麼談?」楊銳將這個燙手山芋丟回給了海處長。

剛才還在得意的海處長,像是在狐狸窩裡被掃黃狼抓住的雞似的,垂頭道:「這個新情況,我們得重新考慮一下。」

「我們也要再評估一番。」弗蘭奇也再次離席。

和楊銳不同,他們都是有老闆和上級的人,自然得不停的溝通。

兩人都沒有想到,今天的談判,會演變到需要溝通的地步。

要是按照海處長原本的設想,他最多就準備給楊銳5%的股份。

可是,新工廠若是再次變成輔酶Q10工廠,兼且生產精製茄尼醇,這其中的利潤和產業價值,就太出乎他的預料了。

弗蘭奇關注的不僅是收入,更多的是技術。

正如楊銳最初開發輔酶Q10的植物提取法時做過功課一樣,弗蘭奇也做過功課的。植物提取法和半合成法生產輔酶Q10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技術,卻是該領域專家鑽研二三十年也沒有突破工廠化生產的極難技術。

過來陣子,弗蘭奇回來了,盯著楊銳的眼睛,問:「你做到哪一步了?」

不用細說,楊銳也知道他說的是半合成法生產輔酶Q10。

楊銳想了想,說:「關鍵部分都完成了。」

「特拉普先生想了解詳情。」

「等華銳公司幫我註冊好專利,論文應該也發表了。」楊銳停了一下,道:「我以技術入股,希望捷利康能讓出20%的技術。」

他轉頭向海處長,說:「國醫外貿的決定呢?」

「我們維持21%的股份要求,粗製茄尼醇工廠可以由我們出資解決。」海處長增加了籌碼的,一系列的粗製茄尼醇工廠建下來,恐怕也要上千萬元,不過,國企向來都是不缺人民幣的,無論是撥款還是貸款,此類問題解決起來都很簡單,但對楊銳和捷利康公司來說,也是減輕了不少的負擔。

楊銳點頭,看向弗蘭奇。

弗蘭奇用花手帕擦擦額頭,緩慢地道:「如果特拉普先生看過你的技術,並認可的話,我們讓5%的股份出來,但你也要注資,以保證工廠的進度符合大家的利益。」

「注資多少?」

「30萬美元,相當於總投資額的10%。」

「那就給我10%的股份。」

「29%的股份加上5%的股份,你已經是擁有34%股份的第二大股東了。」

楊銳撇撇嘴,心裡已是同意了。按照這個分配方式,捷利康將有45%的股份,楊銳全資的華銳製藥是34%,國醫外貿是21%,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