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太大了

在最後的實驗階段,巫塵遠和他的精英團隊迸發出了久違的激情,翻譯了大量的國外資料引經據典,與捷利康公司據理力爭。

弗蘭奇一度採取了各種偏門方式,包括賄賂談判團成員,借用衛生部的高級幹部施壓,都被巫塵遠頂了回去。

冷眼旁觀的楊銳,此時也不由得生起些佩服。仔細想想,巫塵遠等人頂住的壓力著實不小,其中有來自上層的,有來自同僚的,有來自談判對手的,也有來自他這種合作夥伴的,換一批人,還真不一定能做到這一步。

光是楊銳的步步緊逼,就不是每個談判團隊都能忍受的。忍不住,就不免有一拍兩散的可能。

如此算來,卻是巫塵遠團隊的堅強,促成了談判的最終達成,也維護了楊銳的利益,否則,讓楊銳和捷利康公司直接談判,結局實難預料。

另一方面,巫塵遠除了騷動的官癮,自己收穫的東西其實並不多。準確的說,巫塵遠並不是為了私人利益而談判,而是真正的在履行自己的責任。

能做到這一點的官員,也著實不易。

相比之下,弗蘭奇等人的商人劣勢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暴露無遺,他們的談判團人員雖多,能一天到晚堅持參與談判的卻不多,能持久保持精力的更少,翻譯的敬業水平且不去說,談判桌上的堅持又遠遠不能與中方相比。

簡單來說,他們賣節操的時候,沒有中方賣的便宜,當他們要立牌坊的時候,立的沒有中方高。

一周後。

協議談判漸漸明朗。

弗蘭奇的代表團成員,又邀請楊銳做重現性實驗,這一次,他們送來了更多的設備,直接架設了西堡肉聯廠的臟器生化車間。

西堡肉聯廠上下亦是如臨大敵,整整準備了3噸重的干豬心。

假如工廠化的重現實驗能夠成功,簽約也就是板上釘釘了。

為了準備這次工廠化實驗,捷利康公司提前購買了價值20萬美元的設備,自天津港直接送到了西堡鎮。

假如談判不成,這些設備自然是要送回去的。但是,提前投入也是一種態度,重現工廠化的實驗,與其說是考察,不如說是證實。

捷利康的英國總部為此將他們此行的首席技術官也從天津調到了西堡鎮,這位名叫特拉普的謝菲爾德大學的前教授,和許多生物專業的研究者一樣,做到了學界頂端,然後選擇了收入更高的公司。

很多做基礎研究的教授,人到中年都會遇到嚴重的經濟危機,他們的年收入往往和年輕自己10歲的藍領工人一樣,為了擺脫經濟危機,更多的是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家庭經濟問題,有機會轉行的生物學教授,很多都會選擇進入製藥公司。

以純收入論,製藥公司的高級技術官員拿到的薪水是學校薪水的5倍以上,厲害的拿到十倍也不稀罕。

不過,進入製藥公司通常意味著不再繼續基礎性研究,對於做了半輩子類似項目的教授們來說,這並不一定是令他們高興的決定。

80年代以前,大部分的歐美研究者是安貧樂道的,正如中國的研究者一樣。然而,里根時代的美國和歐洲,卻慢慢變的功利化和金錢化。社會評價成功者的原則也變成了能否賺到錢,而非社會貢獻。

可以說,自80年代以來,發生在中國的社會價值觀庸俗化並不是中國獨有的,而是世界性的。

60年代或者70年代,若是有國際生物研究會議,與會的老朋友會談自己的實驗和理論,並不多談實驗室條件和收入薪金,但到了80年代,情況顛倒了過來,老朋友們總是在談論實驗室條件和薪金,它們似乎也比實驗和理論更能證明成功,或者說,實驗室條件和薪金的重要性,在慢慢的超過純理論的價值。

特拉普首席技術官依舊保持著做教授時的嚴謹,看過了楊銳的實驗準備與實驗設計,又檢查了他安裝的設備,才退出臟器生化車間,讓楊銳和他的實驗助手自己操作。

近百頁的翻譯文獻,看起來也不輕鬆,特拉普也算得上盡職盡責了。

而更讓他感興趣的顯然是楊銳本人。一名中學生,能夠撰寫學術文章,在世界範圍內不能說稀罕,每個國家都有不少的早熟少年,可是,能看了說明書,就幫工程人員安裝先進設備的少年,顯然是非常少見的。因為這更多的是經驗問題。

特拉普因此問了好些個問題,得到了相對滿意,卻不是真正滿意的答案。

想來,也只有這種時候,特拉普才能重新找回教授的幸福感。

西堡肉聯廠的賀海川和寧民也進了臟器生化車間,幫楊銳操縱數量眾多的大型設備。當然,說是大型,最多也就是幾十升容量的裝置罷了,80年代的生物製藥公司,處理能力普遍不高。

他們聽楊銳和特拉普的對話,基本是聽天書的感覺,有翻譯幫忙也是一樣,到了實驗開始,二人還是沒有搞明白整個循環運轉的體系,只能像是何成和姚尺一樣,做某個局部的工作。

楊銳設計的輔酶Q10的生產線需要10名工人,現在算上他自己有5個,雖然僅有總數的一半,勉強卻也夠用。

這種運行效率也正是英國人所看重的,他們都不耐煩管理大量的工人,十名工人加一名脫產幹部的組合,非常符合其預期。

西堡肉聯廠方面比較無所謂,從內心裡,他們其實是希望增加工人數量的,這樣也就有了更多的編製。但從另一方面講,他們承擔著製藥工廠的工人培訓和工人管理的任務,越多的工人數量,也就是越多的壓力。

原來的西堡肉聯廠臟器生化車間就是一個班組二十多人的編製,現在劃10個人出來,倒是不用他們費什麼事。

如此一來,等於西堡肉聯廠白得了製藥工廠的股份,管理層倒也挺高興的。

至於地皮和廠房,對於一家副廳級規模的工廠來說,也就等於沒有付出了。偌大的西堡鎮,有此規模的工廠一個都無,現在的土地又都是劃撥性質的,除了些磚瓦人工,他們想要多少廠房就有多少廠房。

倒是全新的生物製藥工廠,對西堡肉聯廠來說頗為新鮮,也有不少人圍在原來的生化製藥車間外面,大眼瞪小眼的參觀。

兩天後,3噸重的干豬心被消耗的一乾二淨。

將近1公斤的輔酶Q10,也以大顆粒的結晶呈現在眾人面前。

「稱量了嗎?」弗蘭奇搓著手問。

「980克,接近一公斤了。」楊銳將口罩解了下來,在助手的幫助下脫防護服。

弗蘭奇默默心算,連連點頭,道:「產率果然很高,特拉普先生,特拉普教授?」

特拉普低著頭看結晶,像是完全沒有聽到弗蘭奇說什麼似的。

弗蘭奇不得不輕輕地拍了他一下。

特拉普「啊」的喘了一口氣,用手撣撣肩膀,腦袋卻轉向楊銳,問:「你確定這是輔酶Q10?」

「高純度結晶,非常確定。」楊銳疑惑地看向特拉普。

特拉普「哦」的一聲,緩緩地戴上手套,接著用鑷子夾起一顆輔酶Q10的顆粒,放在臉大的放大鏡下,翻來覆去的觀察。

楊銳低頭看向托盤,輔酶Q10的結晶顆粒相對均勻,大小與二三十分的鑽石差不多,整體呈現橙黃色,有微微的光澤。

「應該沒問題啊?」楊銳對特拉普的動作頗為不解。

後者卻沒時間解釋,一邊觀察結晶體,一邊在紙面上畫圖,做完了這些,竟是當場將細粒溶解,開始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算輔酶Q10的含量。

眾人只好耐心的等待,畢竟,特拉普才是目前最有權威的傢伙。

在新儀器的幫助下,最終的結果很快顯現。

輔酶Q10的濃度竟是比實驗前的預計還要高。

看到這個答案,巫塵遠首先有了底氣,代替楊銳義正嚴詞地問道:「特拉普先生,我們的輔酶Q10,沒有問題吧。」

「沒有,沒有,只是……」在翻譯的幫助下,特拉普想了半天,說:「它……太大了!」

「太大了?」巫塵遠完全不理解。

特拉普卻是兩眼冒光地看著桌面上的托盤,道:「我從來沒有見過,從來沒有,見過,長的如此漂亮的Q10晶體……太……令人難以置信了,這就是新工藝吧?太值得了,太值得了。」

弗蘭奇又是高興,又是鬱悶:你這樣說,我們接下來還怎麼談。

巫塵遠等翻譯說了一遍,又問了一遍,才知道特拉普在說什麼,驚喜莫名地看了楊銳一眼,不失時機地問:「特拉普先生,請詳細解說一下,這個晶體有什麼特殊的嗎?」

「以目前的工藝條件,我們做出的輔酶Q10結晶,應該更接近粉末,通常來說,是黃色的板結性的粉末,也不會有這樣漂亮的光澤,哦,這個結晶的光澤,真是太美妙了,像是寶石似的……」特拉普喋喋不休地說著,鑷子夾著一顆輔酶Q10的結晶,翻來覆去的看。

楊銳聽了他的說明,才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