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斷頭台城殺人事件 解析「I」,「YOU」之迷

北山猛邦在《「斷頭台城」殺人事件》一書中,在全文中埋下了一個極難察覺的敘述性詭計。由於手法新穎,導致有欠公平,且讀者追溯前文時仍會感到難以理解。因此,筆者參考了大量推理粉絲的評論資料,試著對敘述性詭計做一個全面的解析,以幫大家理清思路。

本書雖不以猜測兇手為賣點,但最後揭曉的罪犯仍讓人大吃一驚。頭部為「藍」(日語發音「I」),頭部以下為「悠」(日語發音為「YOU」)。如此兇手,在「斷頭台城」這一背景的映襯下,既顯得詭異又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貼切感。然而縱觀全書,曾出現過數次「藍」、「悠」同時在場的情景,不僅讀者誤以為「藍」、「悠」為兩人,連文中的偵探也受到了同樣的誤導。作者在行文時遵守了怎樣的原則,才使得「一人二角」的詭計得以成立呢?這篇解讀將試著幫這一點理解。

同樣是被誤導,不同的是,讀者是因為敘述性詭計,而偵探是由於兇手設下的陷阱。回顧最初相遇的場合:

「你是……」賴科問道。

「我是阿藍。」

是那個「王」。

道桐藍的眼睛彷彿是清澈的湖面,

(中略)

「道桐悠小姐也在嗎?」

「在呀。」道桐藍說著,側頭向暗處一望。而道桐悠則輕輕舉了舉手。

(中略)

道桐悠沒有理會賴科和幕邊,快速翻著手上的書。

(中略)

「名字……」道桐悠停下翻書的手指,輕輕撫摸著手上眼鏡的框架。

房間被一片沉默籠罩。

「名字有意義嗎?」道桐藍滿臉憂鬱地說。

以上,讀者就是被屢屢出現的「道桐悠」這一名字的行動所誤導。從最初登場開始,作者在描寫道桐悠、道桐藍時便遵循兩大原則:1、描述頭部及動作時使用「道桐藍」這一稱謂,例如眼睛的描寫、說話時的主語;描寫頭部以下及動作時使用「道桐悠」,如四肢和軀體的活動等。2、敘述言行舉止時,嚴格遵守原則一,並不使用文中人物視角。

或許有讀者抱怨:我們哪會知道啊……其實當真相揭曉後,作者便立即給了讀者一個重大提示:

道桐藍說話的同時,道桐悠慢慢給她戴上的眼鏡。

說話是頭部的動作,因此使用「道桐藍」;戴上眼鏡是肢體動作,因此使用「道桐悠」。一個人給自己戴上眼鏡,卻使用兩個人名,這足以說明了敘述並沒有遵循書中人物視角,只是客觀地陳述事實。

明白這一點後,再去讀文中的話便不會感到困惑,同時,也能發現不同的效果。

來看以下節選:

賴科先生。」是道桐藍。道桐藍那笑意輕浮的臉龐,比昨夜昏暗燈光下所見到的更顯俊俏、溫柔。

「王」……和「看守」!

道桐悠坐在沙發上,那穿著黑色緊身褲襪的瘦長雙腿,彷彿描畫著奇怪的幾何圖形一樣,大大咧咧蹺在一起。

「早上好!」賴科向道桐藍打了個招呼,「我正準備到你那裡去呢。」

「你還記著昨晚的話?太好了!」道桐藍有些興奮,「所謂約定,就是能讓明天更加快樂的東西。歡迎你的光臨,我是帶你去見『獵頭玩偶』的嚮導,請多關照。神秘的玩偶正在黑暗的森林裡?著你呢。」

「森林?」

「只是打個比方,別介意嘛。那好,我們走吧。」

「道桐悠小姐呢?」

「阿悠也去。」道桐藍答道。

道桐悠把手上的咖啡杯往玻璃桌上一撂,站起身來,沒塞進裙內的白色上衣和灰色的百褶裙一同晃動連連。

「不用等等她嗎?」賴科問道。

「不用。」說著,道桐藍忽將話題一轉,問道,「賴科先生,你去過二樓沒有?」

這一段文字,堪稱是本書誤導性最強、同時也是最容易被看出端倪的段落。

藉助「道桐悠」和「道桐藍」兩個名字交替出現,使讀者誤以為現場有兩人,但同時,書中偵探只看到一人。只要結合讀者和偵探各自獲得的訊息,便能得到兇手的面貌。雖然有欠公平,但可見作者的一片精心設計。

接下來,我們從「讀者」、「偵探」、「藍·悠」三方角度來分析這段話。

首先是「藍·悠」。其目的明確,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道桐悠」的存在感。然而「阿悠也去」這句話實屬冒險,因為事實上最後「阿悠」並沒有一同去(因為不存在)。好在賴科問需不需要等阿悠時,她的回答不至使得賴科產生很大的懷疑。

其次是「賴科」。由於眼前只有道桐藍一人,因此賴科會問「道桐悠小姐呢?」也情有可原,儘管最後「阿悠」並未一同前去,但問題不大,賴科最多會理解為「阿悠」有事脫不開身。

最後是「讀者」。由於讀者認定「藍」、「悠」兩人均在場,因此勢必會察覺兩人的對話不自然。感覺敏銳的讀者也許已從中嗅出敘述性詭計的味道。

再來看這一段:

「道桐藍小姐,」賴科有些躊躇,「我有個問題,不知該不該問——你和道桐悠小姐不是雙胞胎吧?」

「當然不是,怎麼了?」

「啊,不,沒什麼,沒什麼。只是,從名字上來看,沒使用數字的就你們兩個人呢。」

「就這些?那未免太簡單了吧。」

道桐悠邁開大步,向前方走去。

「從長相上,應該也能分辨出來的吧。」道桐藍緊接著說道。

此時,道桐悠突然駐足。緊隨其後的賴科無暇站定,肩膀撞到了道桐悠。道桐悠立刻誇張地跑到離賴科很遠的地方去了。

「抱歉,你沒事吧?」賴科被道桐悠出乎意料的舉動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嗯。」

道桐悠的手按上胸前。

「對哥哥以外的男性,我還不太適應。」

話音剛落,道桐悠就恢複了平靜。

套用兩大原則,此處依舊。讀者誤以為「藍」、「悠」在場,因此賴科關於雙胞胎的提問便顯得怪異,這也是作者給出的一次懷疑機會。

「從長相上,應該也能分辨出來的吧。」這一句話很是耐人尋味。賴科從未見過道桐悠,自然沒有「從長相上」來分辨兩人的機會。而看似突兀的這句話在揭曉兇手動機之後,就變成十分突出道桐藍此時的心情的話了。

接下來,看看其他的敘述方式:

「王」、「看守」和「斧頭」上了樓梯。賴科跟在後面,考慮著若自己加入她們的行列,是選擇「刑吏」好呢,還是選擇「記錄員」才好。

作者用「王」、「看守」、「斧頭」等名詞代替了人稱,成功解決了眾人在場時人稱代詞使用上的難題,而且如果使用「她們」的話,則對讀者太不公平。

接下來,再來看看這段節選:

道桐二和道桐悠率先進了飯廳。廳里被一道隔斷分成了兩個部分,外側擺著兩張很大的木質餐桌,裡面似乎也有一張。道桐二和道桐悠佔據了裡面的餐桌,後到的賴科和幕邊選了外面離門口最近的座位坐下。兩人被隔斷擋著,無法看見裡面的一舉一動,但道桐二那「阿悠姐姐」、「阿悠姐姐」的甜甜嗓音卻總是透過隔斷傳來。顯然,她對道桐悠非常仰慕。

(中略)

「另一個偵探也起來啦。早上好!」道桐藍那溫婉的笑容,不知何時出現在了道桐五旁邊。道桐藍的兩鬢均用發卡別著,俏臉上似曾薄施粉黛,比片刻前更顯得成熟、動人。

「小三和小四還沒來?」道桐藍四下一顧,說道,「昨晚肯定又熬夜了。」

「藍·悠」與道桐二率先進了飯廳,片刻之後有出來和眾人會合一起就餐。難以判斷這是不是道桐藍有意為之。隔斷的阻礙和道桐二的呼喚聲,同時加深了書中人物和讀者的誤解,可謂一箭雙鵰。而感覺敏銳的讀者,當然會不解為何道桐悠沒有和道桐二一起出來。

以上簡要分析了「藍·悠」的幾次登場,還有部分未引用或引用篇幅較短,讀者可參照兩大原則自行解讀。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