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誰是包袱!? 後記

大家好,我是主角梅貝兒.瓦伊斯的友人A芭希拉.亞維西絲。

如果硬要把我的名字直譯成日文,就是『鳥網雀科』

算了,還是改得像個名字一點,寫成『鳥綱雀』吧

對不起。沒什麼特別意義。純粹只是想說說看而已。

這次我也遵循代代相傳的傳統,以擲硬幣的方式,從作者那裡搶來了後記發言權。我們說好十元硬幣擲出正面就由我,背面就由作者來負責後記。

結果擲出正面,因此,這回就由我負責後記啰,十元硬幣上刻著『日本國』的那一面才是正面,不過以為刻『10』那一面是正面的人好像比較多。由上述內容來看,十元硬幣是沒有背面的,我可以在此斷言。

因為這樣,這次我也守護了傳統。

好了,各位覺得槍與劍可以對等交戰的世界如何?

長劍不可能贏過火槍嗎?

不盡然,畢竟那可是在槍枝的命中率提升,射程也獲得延伸之後的事情,在這個故事裡的槍枝,仍是命中率低,射程比不過弓箭的弱小武器。

因為彈丸是球形,會受空氣阻力影響,無法直線飛行,速度也會下降,再加上與槍管同樣大小的彈丸會堵住槍管,而稍微小一點的尺寸,又會在槍管內到處撞擊反彈,更不知道它會飛往何方了。

史實上的槍枝,是在槍管內側刻有螺旋膛線的來福槍誕生、彈藥改為流線型之後,命中精準度上才得以提升的,順便一提,來福(Rifling)就是膛線的意思。

這種螺旋狀的膛線似乎是在偶然中被發現的。最初,據說是為了方便打掃煤灰,而在槍管內刻出直線型的膛線。似乎是因為直線型的膛線會使爆風外泄,讓子彈無法飛遠,才會把膛線改成螺旋狀。

在技師之間,很早就得知這種螺旋狀的膛線能令子彈迴轉,讓圓形彈丸也能夠筆直飛行。這方面的記載,早已在十五世紀的文獻里便已記載。

不過,在戰場上使用的大炮與手槍內也刻上膛線,則是三個世紀以後的事情了。因為當時還是由槍管前端填充彈藥,在槍管內刻劃螺旋狀的膛線會卡到彈藥,填充時得多費些工夫,這樣一來,在戰場上可會丟了性命,好像是因此而沒有普及。

膛線的技術,似乎在比起省事,更注重命中精準度的獵槍上獲得了普及。

而子彈會改成流線型,同樣也是偶然的產物。為了讓來福槍更加便於使用,有人研究比槍管小上許多的彈藥,於是發明出一種把圓形彈丸切成一半,在彈底設計凹孔的子彈。如此一來,發射時的爆風會經由這個凹孔將彈頭底部撐大,得到讓子彈與槍管內側咬合的效果。子彈會改為流線型,是因為光是把圓形彈丸切成一半,無法使子彈有凹孔的部分必然朝下。流線型彈身是為了讓子彈能筆直地裝填,而在較長的一端增加厚度的結果。偶然很有意思吧。

也就是說,本書里提到的世界,是槍與劍還能對等交戰的世界。應該說在接近戰中,拿劍的一方佔有壓倒性的優勢。雖然納巴爾先生是拿著平底鍋戰鬥

順帶一提,種子島火槍好像是拜制槍師傅技術優異所賜。不論在命中精準度或飛行距離上都無可挑剔,讓人感覺不出有改良的必要。需求可說是發明之母,不過,如果能以工匠高明的技術補足,那不需要、不方便的發明就已經夠用了。有這種環境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真是難以判斷啊。

槍的話題說得太多了,接著來談談設定吧。

作者一開始設定的,似乎是個夏冬兩季寒暖差異不大的世界,即使在高緯度地區也十分溫暖。像是地軸傾斜幅度比地球來得小的星球,或是就此變成比地球更炎熱的環境,距離太陽稍微遠一點,這樣一來,一年的時間會變長。同時也需要重新思考歷制,以春分為起點等等,作者好像構想了很多。

不過,最後因為嫌說明上麻煩,而讓一年與一天的長度,依然與地球相同。歷制也連帶延用了太陽曆,只是將名稱改為聖歷。

這就叫作『桌上的空談時間的浪費電腦要靠電力運作』吧。

這次也是說了好多話喔。作者雖然用象形文字來寫原稿,企圖讓我看不懂,不過,這種小計倆對我而言是無效的,

那麼,下次再見啰。當然,我會繼續守護代代相傳的傳統!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傳統的繼承者芭希拉亞維西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