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如意班演出的舞台依然很簡單,說唱加表演,只是增加一點故事情節,調子依然。聽眾還是上海四郊的進城農民,未忘鄉土之情,來聽老家的原腔舊調,筱月桂就給他們原汁原湯。幸虧工廠商店每天大口吞進人,「本地人」紛紛成了上海市民。

其他花鼓戲班,都不敢用女角,由男扮女裝。有好心人來勸說,應遵循這行規。筱月桂說,她自己還得演戲,女角怎麼能讓男孩子演?好多人特地來看如意班的「男女同台」,覺得真是破天荒的大膽挑逗。

如意班還是靠著印子錢維持,收入只夠還每月三分的高利,勉強保住吃飯,不至於立即破產。本錢卻一直無法還,積余更談不上。筱月桂考慮再三,決定再借一筆高利貸,索性做大一些,不然永無脫身。

兩個多月後,演出場所改到了「觀藝場」,這是一個設備比較齊全的劇院。班子又從川沙松江一帶鄉下揀進幾個不錯的人材,樂器添加了一些,服裝也稍考究。就這樣的小改進,都引得債主吵上門來,責問筱月桂有錢為什麼不還,弄得她差點在全如意班面前下不了台。她好說歹勸,好不容易才讓債主相信了這幾個月將大發利市,全部還清。債主走時還威脅月底肯定再次上門,決不許再拖欠。

債主丟下臉色,如在她胸口掛了一個死豬頭。

觀藝場的戲場生意興隆,炎夏過後,氣候也宜人。夜裡總是暴雨,一到早晨雨便停了,街道被沖洗得乾乾淨淨,天碧藍深遠,人的心情格外好。多少年都未有這麼好的一段日子了,那些足不出戶的人都聞聲想來看稀奇,聽聽戲。他們的家小和父母妻女更是著迷,會跟著台上調子一起從頭哼到尾。

她去棋盤街望平街找《申報》和《滬報》的記者,希望記者能報道。記者並不熱情,甚至都不搭理。她不卻步,親自上門遞上戲票,懇請他們去看她的戲。

好在觀藝場離望平街並不太遠,《禮拜六》專寫京劇捧坤角的記者,好久沒有驚人文章可做,看到這個漂亮少婦竟然敢弄一個上海鄉下來的新劇種,有點佩服她的膽子,晚上閑著無事,就晃過來。

可能原先期望不高,看了,覺得還相當不錯,唱得有腔有調,演戲也挺認真,比起同時闖進上海的紹興篤班、寧波灘簧,似乎並不遜色。

記者寫了一篇報道,尤其稱讚筱月桂的演技和歌喉,半開玩笑地給了她一個西洋贊語——「一顆上升的明星」。這張上海最熱門的消遣周刊報道後,其他報紙,尤其是娛樂小報也跟了上來,戲評記者紛紛到劇場採訪如意班。

我大半年時間讀到的,大都是娛樂小報,文字多為陳腔濫調,而且在對筱月桂的讚美中,更免不了輕薄調子:什麼閉月羞花之貌,攝人心魄之態。但是大部分戲評,說到筱月桂的嗓音,都認為是千古一人。

民國初年,地方劇種紛紛繁榮,曲藝回到孔子刪削《詩經》之前的輝煌。

只是各地方劇不得不模擬京劇,劇目雷同。只有上海的本地戲,完全自成一路。這個先後叫做花鼓、東鄉調、本地灘簧的戲,本是簡陋寒酸,不便做京劇的孫子,情願與話劇和電影攀親。畢竟上海歷史極短,古人說上海話,聽來滑稽。

不管是陰差還是陽錯,我的主人公憑空凌虛,標新立異,創造新劇,這是何等氣魄!

我放了一張周璇的舊唱片,就是那首周璇在電影里唱紅的《四季調》,又放了一張筱月桂的舊唱片。當時的錄音實在令人遺憾,不過從舊唱片中也能聽出一點,為什麼筱月桂能叫多少聽眾夜不能眠:周璇沒有筱月桂鄉土音中那份柔情繾綣。

可以想像當時「進城人」聽戲,男人聽得直想家中媳婦,女人聽得淚水盈盈,一直守在吱吱呀呀的收音機旁,把筱月桂撩人魂魄的歌聽到爛熟於心;想看到筱月桂的,一直把她的每場戲看遍才甘心。

我在那迷魂人的歌聲中想遠了。抱歉之極,讓我把眼光收回來。

沒過多久,戲院門口又貼出海報:

本灘明星筱月桂領銜如意班

今晚隆重獻演

磨豆腐

《磨豆腐》是鄉下男女戀愛故事,三角戀的架式,裡面兩個男人分明一好一壞,女人當然糊塗,聰明太遲,最後才是一對苦命鴛鴦,苦盡甘來白頭偕老。不同的是豆腐磨起來時,做功帶著節奏,一詠三嘆,男女勾引相戀對唱,一時大受歡迎。

筱月桂託人給新黛玉送信兒,想請姆媽替她問問,她當年的丫頭秀芳和娘姨李玉兩人是否願來幫手。

信送出的第二天,這兩個女子便挎著包袱到她跟前了。晃眼一瞧都還是原樣子,仔細看,李玉眼角添了一點兒皺紋,她成了寡婦;秀芳出落成一個標緻的大姑娘。筱月桂一手拉著一個,三人的眼睛都濕濕的。

「真願意跟我一起做事?」筱月桂說。

李玉說,一品樓生意如日西下,新黛玉已經準備洗手不做,正在找脫身之法。筱小姐這麼念舊情,信任她們,真是危難之中給了一條生路。秀芳告訴筱月桂,她的父親半年前過去了,家中無人,已無牽無掛,她一心一意跟上筱月桂,還是她的貼身丫頭。

打李玉秀芳兩人來後,筱月桂心情好多了,那是跟常爺一起的那段日子留下的舊情。她凡事都有人商量,也有人照顧,一切好像有了好跡象。

這天開演之前,台下異常喧鬧。筱月桂覺得不對勁,連忙出了後台換衣化妝的小房間。在門口照看的門衛跑上來,著急地報告:「有些觀眾模樣兇狠,不像是來看戲的,他們口袋裡揣了不知什麼東西,有股味道。」

筱月桂緊張起來。近日報上說,租界工部局要取締煙賭娼,有一家報指責唱本地花鼓的如意班男女同台。其他戲班,讓男少年扮演女人,本來戲裡有淫詞猥調,男扮女裝不打緊,都知是假戲;男女合演,就是真調情真淫穢!為挽救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首先應當取締男女同台演戲。不然淫娃妖姬,國將不國。

李玉端了碗茶遞給她,「小姐,喝點水。」李玉聲音平靜,筱月桂知道這忠心的娘姨是給她鼓氣。今天的事蹊蹺,莫非一開始接近順道,就會浪打船翻不成?

筱月桂接過茶碗,喝了口茶水,心定多了。她站在幕布後,從縫隙里看場內形勢。忽然,她看到坐在最後一排戴墨鏡、西服革履的男人有點面熟。她想了想,把李玉叫過來,問了兩句,果真不錯,就轉過臉來,對那個門衛說:「去,把那位戴墨鏡的先生請到後台來。」

門衛剛走出兩步,筱月桂叫道:「如果他不肯來,就說一品樓老相識請。」

場子不大,門衛馬上到了後排,向那先生恭敬地一躬身,「我家老闆有請先生到後台一晤。」

那人架子大著,不僅不肯來,脾氣還火,「去,去,少來煩我!」

門衛便將筱月桂的話說了。果然,那人聽了一愣,想了一下,站了起來,跟著來到後台。

筱月桂放下幕簾一角,轉過身來,高興地兩手一拍,走了幾步,便安靜地站著不動。待那位男子走進來,她才露齒一笑,說:「阿其,在哪裡發大財,就此不認識我了?」

余其揚納悶地脫下墨鏡,半信半疑地說:「小月桂?」他再看看簡陋的後台,「你——你就是唱本灘戲的筱月桂?」

「怎麼,不像?」筱月桂取掉鄉下女人蓋頭布的裝束。

「你家裡不是姓陳嗎?陳月桂?」余其揚拍拍頭,恍然大悟,看著筱月桂,似乎開始想起舊事來,「當然當然,『筱』就是『小』。我怎麼會沒有想到可以當個姓用?而且沒有想到你出落得——」他上上下下打量筱月桂,話沒說得下去,像在找恰當的詞兒,已經好多年沒見面,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我看你倒不像當年的小跟班了,現在做大生意,一出手就能要人命!」筱月桂說話聲特別悅耳,不像一般唱紅的京劇坤角那麼尖細,而是沉著有韻味。她個兒修長,穿著高跟鞋差不多就與余其揚一樣高。

「我還是跑腿的。你嘛——」余其揚看筱月桂臉相身態的丰韻,舌頭打了結,「你好像命該上台讓大家看的。」

「不要話裡有話。」筱月桂微笑著說,「並不是一品樓出來,都逃不了當野雞的命!」

余其揚連忙擺手,「不是這個意思,絕對不是這意思。」他沒想到她出落得漂亮,嘴也變得厲害不讓人。

「今天怎麼有空來聽這種鄉巴佬唱戲?如果今天出什麼事——」筱月桂靠近他跟前說,「不會跟你有關吧?」

聽到外面開始出現異樣的吼鬧聲,她眼光逼向余其揚說:「難道真是一品樓的小龜頭,來打一品樓的小丫頭?」

余其揚跳了起來,剛想說什麼,場下騷亂起來。有人往台上扔黑泥包的臭雞蛋,登時滿場惡臭。有人大吵大鬧:「男女同台,敗壞風俗,叫巡捕來!」有人扛起凳子,準備往舞台上扔。有人扯下木腿當武器,一木腿扔來,打倒一個走得慢了一步的男琴師。演員嚇得往裡奔,害怕地擠到窄小的後台,觀眾則嚇得往門口跑,大哭大叫,亂成一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