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連勝利者也被勝利毀滅 (德萊頓) (3)

兩天後,海軍上將雷德爾到總理府向希特勒彙報。兩人小心謹慎地討論了「海獅」計畫,好像兩人都不怎麼相信這計畫似的。末了,雷德爾提了一個本來會惹來激烈反駁的問題。「『海獅』戰役萬一不打」,他問,「元首的政治和軍事指示是什麼?」

然而,希特勒卻一點兒也不惱怒。雷德爾多少有點滿意地告訴他的同事們說,「元首關於在英國登陸的決定還不是最後的,因為元首有這個信念,就是說,不進行登陸,英國也可能投降。然而,與先前一樣,從各個方面看,元首把登陸看作是結束戰爭的一種打擊性的手段。如果風險太大,元首便不想進行登陸」。很明顯,「海獅」若敗北,希特勒是不能容忍的,因為這肯定會提高英國的威信。他要的是能一舉結束戰爭的成功的閃電戰——沒有風險的閃電戰。普特卡默對新近在布洛涅舉行的登陸演習所作的目擊報告說,由於潮水的關係,用拖輪拖的駁船被搞得一塌糊塗。這特別令希特勒擔心。普特卡默認為,在英國海岸登陸時,情況若相類似,結果肯定同樣是個災難。

入侵能否成功,英國能否投降,這全要以空襲情況如何而定。於是,在與雷德爾單獨會面後次日,希特勒便批准對倫敦進行大規模空襲。一隊又一隊的德機飛往英國。當天下午晚些時候,320架轟炸機,在僚機的重重保護下,從戈林的頭上飛過——他在開普布朗內的懸崖上觀察機群。密集的機群像蜜蜂似的飛過英吉利海峽,朝泰晤士河飛去,轟炸伍爾維奇兵工廠、發電站和碼頭。戈林一聽到最後一個目標已成「一片火海」的消息,便急忙走至麥克風前,向聽眾廣播說,倫敦正被毀滅。他吹噓說,他的計畫是要「擊中敵人的心臟」。這次毀滅性的進攻一直延續至拂曉,並於次晚恢複。在恐怖的兩天內,842名倫敦人被炸死。希特勒利用將「他們的城市夷為平地」的威脅,趁熱打鐵,批准進行另一次大規模空襲——9月15日舉行。這將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空襲,其目的不僅在於懲罰倫敦,而且要消滅皇家空軍。

「超級「機密又一次向丘吉爾提出了警告。於是,在空襲前4天,他發表了廣播演說。向全國提出了警告。「毫無疑問,希特勒先生是在高速地消耗其戰鬥機群。照此下去,經過許多星期後,他的空中力量將會削弱,其主體將消耗殆盡。」與此同時,他警告說,「德國人正在精心策劃對本島進行全面的大規模入侵。它可能現在就——入侵英格蘭,入侵蘇格蘭,入侵愛爾蘭,或同時入侵三島。對這種危險,我們絕不能視而不見。」入侵或許會在日內發生。「所以,我們必須將爾後的一周左右時間看作是我國歷史上的緊要關頭。它與西班牙艦隊已逼近海峽而杜累克還在踢足球,或納爾遜還站在我們中間而拿破崙已在布洛涅的情形一樣緊迫。」他的話提高了這個堡壘島上人民的士氣,使他們受到鼓舞,覺得自己也參與戰鬥。

在公開場合,希特勒雖然表現出信心十足,但在9月14日的軍事會議上他卻露出了擔憂的情緒。在表揚了空軍在「老鷹戰役」中收到了「令敵喪膽」的效果後,他承認「海獅」戰役所必需的前提條件「尚未成熟」。由於氣候惡劣,空軍尚未取得空中霸權。不過,他仍拒絕取消入侵計畫。這是因為,空襲正使英國人喪膽,用不了10天或12天,英國便會爆發群眾性的歇斯底里。

戈林的副手抓住這點,提出轟炸平民以迫使英國屈服的計畫。除海上入侵外似乎對一切都熱情洋溢的雷德爾,對此表示衷心支持,但元首卻仍堅持己見,只准空軍攻擊主要的軍事目標。「最後一招才是以引起群眾性恐怖為目的的轟炸。」

一切議論都銷聲匿跡了。原來明明是決定發動「海獅」戰役的決議,現在僅成為一紙空文,只同意於9月17日再行議決。與此同時,「不列顛戰役」加強了,德國的損失越來越慘重。例如,15日那天,德軍折機60架,英國只損失26架。因此,希特勒只好面對現實。17日,星期二,他承認,空襲恐怕永遠無法令英國投降。接著,他便簡明扼要地宣布:由於無法取得空中優勢,「海獅」計畫延期,何時發動,另行通知。延期意味著取消;從這時起,入侵英國僅是紙上談兵。「超級」機密以及一小隊英國飛行員,充分體現了人民團結一致的精神,令阿道夫·希特勒首次遭到軍事失敗。「這塊神聖的土地,這個地球,這個王國,這個英國」,也因此得救了。

「我們以3萬士兵為代價征服了法國」,決定作出後希特勒對普特卡默說,「若渡過英吉利海峽,一夜之間的損失就會超過這數字的許多倍——而能否登陸還沒有把握。」他的海軍副官覺得,他好像很高興,因為「海獅」計畫已被束之高閣。當天,「超級」機密便得悉,希特勒已批准拆除設在荷蘭各機場上的裝彈設備。晚上,丘吉爾便召開三軍參謀長會議。文特波德姆回憶道:「當時的情況就像是在一場乏味的音樂會中間,某人突然把所有小提琴琴弦折斷。這些人的臉上出現了壓抑的微笑。」空軍參謀長說出了所有人在私下都希望的東西:他認為,希特勒業已放棄了「海獅」計畫,至少是在本年內。「丘吉爾點燃大雪茄時,滿臉笑容。他還建議大家應吸點新鮮空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