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回歸故里 (4)

3月11日凌晨2時,仍以「奧托戰役」為代號的、經修改的入侵計畫發出去了。希特勒親自控制這次戰役。「若其它措施不成功」,計畫里寫道,「我擬武裝入侵奧地利,以創立立憲條件,阻止對親德居民進一步施暴。」有關部隊需於12日中午前後作好準備。「我保持決定實際入侵的時間的權利。部隊的行動必須給人這種印象,即我們無意發動戰爭,反對我們的奧地利兄弟。」

清晨5時30分,許士尼格的床頭電話響了。電話是警察局長打來的,報告說,薩爾茨堡的德國邊境已被關閉,鐵路交通全部停頓。他急忙趕至巴爾豪斯廣場之總理府,他在那裡得悉,慕尼黑地區的德國師已被動員,據悉其目地的是奧地利。德國報紙的電訊稿也同樣令人吃驚:例如,它們宣稱,共產黨的旗幟已在維也納上空飄揚,暴徒們在高呼「莫斯科萬歲!」「許士尼格萬歲!」

上午10時,許士尼格的不管部長格萊賽—霍斯特瑙帶著希特勒和戈林的書面指示來到巴爾豪斯廣場。與他一起前來的是賽斯—英夸特(英夸特到阿斯盆機場接他的)。賽斯—英夸特大受震動,彙報了柏林的要求:許士尼格必須辭職,公民投票必須推遲兩個星期,以待類似薩爾公民投票的「合法投票」得以建立。如戈林在中午前後得不到電話答覆,那他就認為賽斯—英夸特受人阻止,無法打電話,而他戈林便採取「相應的行動」。此時已是11時30分,賽斯—英夸特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以元首的名義將限期延至下午2時。

許士尼格利用這段時間權衡了反抗的可能性。他給警察局長打了個電話,對方告訴他,維也納依舊平靜。他已在內城築起了一條警戒線——築得「儘可能遠」——但是,由於許多納粹警察已復職,政府已不能再依靠警察。在此走投無路之際,他召開了一次「內內閣」即最親近的顧問會議,討論應急措施。他提出三種選擇:拒不接受最後通牒,立即向世界輿論呼籲;接受最後通牒,他本人立即辭職;妥協,接受希特勒關於改變公民投票的技術方面的要求,但拒絕其他任何要求。他們決定妥協。

此時已快下午2時。片刻後,那兩名末日的使者,賽斯—英夸特和格萊賽——霍斯特瑙回來了。他們不接受妥協之說。這樣一來,許士尼格便只好在完全屈服和抗拒之間作出不愉快的選擇了。他匆匆與米克拉斯總統進行了磋商,決定取消公民投票。返回辦公室後,他將這一決定告訴了「內內閣」。一時間,眾人全都啞口無言。在沉默中,人們聽見卡車上的廣播喇叭在宣布進行公民投票,之後便播放「啊,你,我的奧地利!」

片刻後,許士尼格總理對賽斯—英夸特和格萊賽——霍斯特瑙說,希特勒關於延期舉行公民投票的要求業已獲准。與此同時,他們不得不廣泛地採取諸如晚8時開始宵禁等安全措施。兩位使者表示關切,退身外出,給戈林打電話傳消息去了。(這次的電話記錄,以及爾後幾天內柏林與各國首都通電話的記錄,是盟國當局在帝國總理府發現的。)

「許士尼格總理的這些措施是完全不能令人滿意的。」戈林回答說。話一說完,他便撂下電話自己考慮問題去了。

他原應與希特勒商議的——據巴本說,希特勒此時差不多已「處於歇斯底里狀態」——但他未這樣做,只管自行其事。下午3時多一點兒,他又與賽斯—英夸特通話。「柏林絕不能同意許士尼格總理所作的決定。」他說。在愉快的外表下埋藏著陰險的戈林要求許士尼格及其內閣立即辭職。他也重複了這個要求:給柏林發個電報,請求德國援助。

兩位部長莊嚴地返回辦公室。閣僚們已在那間大辦公室里集合等候。「臉色慘白,心情緊張」的賽斯—英夸特,打開筆記本,傳達了戈林的最後通牒。接著,眾人便七嘴八舌地向他提問,弄得他無處藏身。「別問我」,他痛苦地回答說,「我不過是鸚鵡學舌,是女電話線務員罷了。」他補充說,在2小時內,如他自己不被任命為總理,德國軍隊就會開進奧地利。

在維也納,一切如常,似乎並未發生任何事情。飛機在城市上空盤旋,撒下的傳單鋪天蓋地,敦促公民們於星期天投「贊成」票。街道上,「祖國戰線」的卡車隊開過時,人們高喊愛國口號,揮動手絹,向它們致意。連素不相識的人們也用「奧地利」彼此問候。一時間,全國團結一致了。猛然間,各家電台播出的快樂的華爾茲舞曲和愛國進行曲全部停止了。代之而來的是宣布一道命令:凡1915年出生的未婚預備役軍人立即報到入伍。過了不久,頭戴鋼盔的士兵坐著卡車,像流水似的開赴德國邊境。

在絕望中,許士尼格向倫敦求援。在向倫敦說明他如何屈服於希特勒的要求以免冒流血之險後,他要求「英國政府立即告訴他應如何行動為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封電報被送至張伯倫手中時,他正在唐寧街10號設午宴款待里賓特洛甫夫婦。張伯倫冷冷地將里賓特洛甫請進書房,說他自己和新任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勛爵「有句話私下談談」。「這次討論」,里賓特洛甫在向希特勒彙報時說,「是在緊張的氣氛中進行的。平常沉得住氣的哈利法克斯勛爵比張伯倫更加緊張,而張伯倫至少在表面上顯得泰然自若和頭腦冷靜。」英國首相念完維也納發來的電報後,里賓特洛甫「聲稱他對此情況一無所知」,還表示懷疑這些報告是否屬實。他補充說,如果屬實,「和平解決」的辦法或許為最佳。

這番話已足以撫慰一個決心與希特勒友好相處的張伯倫了。即使他的外交大臣氣憤地指責說,許士尼格「已受到入侵的威脅」,張伯倫還是同意里賓特洛甫的看法,說眼下沒有德國動武的證據。之後,張伯倫便叫哈利法克斯勛爵發電給奧地利政府——這封電報想必令他畏縮無疑:「英國政府無責任為總理閣下採取任何會將其國家暴露在危險面前的行動提出忠告;英國政府也不能保證保護(奧地利)不遭危險。」

許士尼格並不抱幻想,不指望英國或義大利會予以援助。他約於下午4時提出辭職。米克拉斯總統勉強接受了他的辭呈,但斷然拒絕執行關於委任賽斯—英夸特為總理的命令。他挑選警察局長為總理,但遭拒。武裝部隊總督和前基督教社會黨政府總理也婉言謝絕。由於無人肯任此職,米克拉斯總統便勸許士尼格再作考慮。他拒絕了,說他不參與「該隱為再次殺害其弟亞伯作準備,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據《聖經》,該隱與亞伯系亞當與夏娃之長子和次子——譯註)然而,但當米克拉斯驚異地回答說「我明白大家都拋棄我」時,他勉強同意作為退位總理留任,直至委派了新政府首腦時為止。說完,他便退回辦公室,開始收拾辦公桌。

下午,隨著天色慢慢黑下來,總理府內的感情壓力也變得幾乎無法忍受。柏林的壓力,特別是戈林(他倒是如魚得水)的壓力,在不斷增加。下午5時,陸軍元帥在電話里向一名地下納粹領導人,奧迪羅·格洛博茨尼克大聲疾呼,說新內閣必須在7時30分前組成。戈林說,晚7時30分,賽斯—英夸特必須向元首打電話,說新內閣已組成。接著,他便口述了一份包括他妹夫在內的內閣部長名單。數分鐘後,賽斯—英夸特親自與戈林通話,說米克拉斯已接受許士尼格的辭呈,但堅持讓一前總理接替他的職務。戈林咆哮著說,告訴米克拉斯立刻接受德國的要求,否則,「業已在國境全線執戈以待的德軍,將向前挺進,奧地利將不復存在……告訴他,我們不是在開玩笑!如我們將悉你已在7時30分前被任命為總理,進軍令便會停止,德軍將留駐在我方一邊。」同時,賽斯—英夸特應讓全國的國社黨人走上街頭。他最後說:「若米克拉斯不能在4小時內明瞭局勢,我就讓他在4分鐘內明白!」

「嗯,好吧!」賽斯—英夸特疑雲滿腹地說。

不到7時30分戈林便得到了報告。不到一小時,戈林便被通知說,米克拉斯依然拒絕任命賽斯—英夸特就任總理。「你聽著」,戈林向賽斯—英夸特喊道,「我願再等幾分鐘。我等你的電話,你可使用領事館的優先電話。不過,你得快一點兒。我負不起這個責任。事實上,人家是不准我再多等一分鐘的。」他給人的印象是,他是奉命行事的。但是,更有可能的是,他在自行其事,因為此時希特勒還不是急著非辦不可。「到那時如果他還不任命你,你就用武力奪權,好吧?」

納粹分子響應柏林的號召,正在將街道奪取過來。一群向內城涌去的黨徒邊走邊喊「希特勒萬歲!勝利萬歲!絞死許士尼格!」等口號。置身於總理府的許士尼格,不但聽見了這些口號聲,還聽見了前進的腳步聲。他認定這就是入侵的前奏,便趕至總統辦公室,向總統作最後一次請求。但米克拉斯堅決不同意,頑強地拒絕委派一名納粹黨徒為總理。當許士尼格一再堅持時,總統便說:「你們現在就拋棄我吧,所有人!」許士尼格仍找不出比賽斯—英夸特更合適的人選。他說,賽斯—英夸特是個天主教徒,又有忠誠可靠的好名聲。他於是便提出,由他通過電台,立即向奧地利人民發表廣播演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