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生活就是我的學校」 (7)

12月,當時天氣寒冷,希特勒與其他凍得全身發抖的被拋棄的人們一起,列隊站在收容所大門前。大門終於開了。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列隊進了收容所,按性別分開,小孩則跟隨母親。希特勒領了一張卡片,允許他住一星期,且被分配在一大宿舍里。對一個習慣於獨居的年輕人說來,這肯定是一次令人難受的經歷。首先,他得蒙受與眾人一起淋浴和將其滿是臭蟲的衣服進行消毒的恥辱。其次,他所在的小組得排隊進飯堂領麵包和盛湯。

除非是受另一個慈善機關照顧的人,否則,誰都很難理解一個平日驕傲慣了的青年,在這樣一個機構的大門內第一天所受的恥辱。像這樣的收容所,效率雖然高,且還為人們提供住處,但是,一當人們踏進這個大門,也就意味著不可挽回地加入了赤貧人們的行列。收容所里的人們,喪失了獨立行動的自由,在某種意義上說,已變成了犯人。新來的人們,由於屈辱,頃刻間也會不知所措。希特勒也不例外。收容所里的人們,大都是過這種集體生活的老將。他們住在軍營式的大宿舍內,喋喋不休。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坐在整潔的小床上的希特勒,在第一天晚上,肯定是一幅憂鬱而沮喪的圖畫。

照顧希特勒的是住在鄰近小床上的一名流浪僕人。他教給他一個秘訣:想要在收容所呆上比規定的一星平時間更長,他只需花點錢,將離院者未用完的入院卡買過來就行了。這個僕人——名叫萊茵霍爾德·漢尼希——也曾夢想當個畫家。希特勒談吐的風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之,希特勒也為他編造的有關德國的故事所迷——漢尼希曾在柏林住過數年。漢尼希(「我們每晚必見。雖然困難重重,我們仍打起精神。」)教他的新朋友如何「觀察萊茵河」。他注意到,當希特勒聽到「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德國人除怕上帝外誰都不怕」這句話時,他眼睛似乎光芒四射。

更重要的是,漢尼希教育他的學生說,要在社會的底層度過嚴冬,任何一個步驟都不能浪費,任何一個機會均不能喪失。清晨,他們離開收容所——阿道夫穿著捉襟見肘的外衣,凍得「發紫,長著凍瘡」——步行至「卡瑟」,及時趕上喝湯;然後再在某溫暖的室內或某醫院內呆上幾小時以避嚴寒,再喝點湯,於傍晚時分收容所剛好開門時趕回。途中,若有較長時間停留,他們便為人掃雪或在維斯巴諾夫扛行李,以掙得幾文錢。然而,希特勒身體瘦弱,幹不了多少體力活:每走一步,他的腳都疼痛難忍。一次,他碰上有人要請人挖溝,希特勒有意要去申請。但漢尼希卻勸告他,趕快把這個想法打消。「你要是去做這等苦工,你會爬不起來。」

阿道夫想行騙,以碰碰運氣。但他既沒有行騙的天才,也沒有向人伸手的膽量。後來,他成了收容所內一名同仁的客戶。這個同仁是專門賣那些「軟心腸者」地址的。希特勒同意五五分成,他出去時不但帶有地址,而且還有專門指示在身。例如,要是在索登林碰上一個老太太,他就用「讚美耶穌!」一語作問候,然後說,他是教堂的畫師,或神像雕刻者,但失業了。一般說來,聽了這話她就會打發你兩個克朗,但希特勒用這句宗教上的陳詞濫調換來的卻是麻煩。對於其他,希特勒的運氣也差不多壞。於是,他又只好再次求助於教堂——他能得到3塊小肉餅。修道院院長在聽到「讚美耶穌」的問候語後就給他一個克朗,並叫他日後去找「聖文生協會」。

漢尼希不明白的是,像希特勒那樣受過如此好的教育,又有這份天才的人,為何要到處流浪。他問希特勒在等待什麼。

「我自己也不知道。」希特勒沒精打彩地回答說。漢尼希從未見過如此痛苦,如此令人同情的臉孔,便決定盡點微薄之力。

但他並不是純粹為了他人。他看出骨瘦如柴,愁腸百結的希特勒身上未來有飯票可取,於是便力勸他去畫明信片賺錢。希特勒說,他衣著太破爛,不好在街上賣明信片,也不好挨家挨戶去兜售。沒問題,漢尼希說,明信片由他去賣,得款對半分。但是,因為沒有攤販證,兩人均會遭到警方的騷擾。沒有問題,漢尼希會裝成瞎子或癆病者,在小酒店裡出售。希特勒還有一個問題:他已把畫具連同衣裳一起賣了。善於出謀劃策的漢尼希說,這也不成問題,你阿道夫不是有親戚嗎?阿道夫又強調他沒有畫筆了,這也沒有嚇倒漢尼希。與西里西亞的一位小販一起,漢尼希陪阿道夫來到阿德伯餐館——位於海德林車站對面。希特勒用借來的一支鉛筆,按照兩位推銷員的意思,給家人(大概是約翰娜嬸嬸)寫了一張明信片,要她用平郵寄些錢來。幾天後,希特勒在郵局裡領到一封信,裡邊封有一張50克朗的銀行支票(「在那些日子裡,那是一大筆款子」)。希特勒大喜,於當晚在收容所站隊時向眾人炫耀。他的狡猾朋友要他將錢藏好,否則,他會遭劫或遭受「借」債的人的「打擊」。

平時,希特勒咳嗽日益加劇,所以,眼下之急是買一件冬季大衣。他的朋友建議到猶太區的舊貨商店去買,但他拒絕了,理由是,他賣自己的大衣時曾上當受騙。後來,他在政府辦的當鋪里以12克朗的代價買了一件黑大衣。漢尼希要希特勒立刻開始作畫,但他堅持要休息一星期。另外,收容所里也沒有適當的地方可以工作。曼納海姆有座單身漢公寓,房子雖然很小,但每人各佔一間,還有公共房間供大家從事自己的愛好,就是說,設備較好。

這座單身漢公寓坐落在多瑙河彼岸。1910年2月9日,希特勒穿過維也納市中心,長途跋涉來到這裡。由於漢尼希寧願當一般的僕人而不願當希特勒的侍者,所以他並未陪他前往。這個區是維也納的第20區,叫布里吉特瑙。由於它是工業區,居民混雜,猶太人之多僅次於利奧波德區,它也是個過路區,許多居民用此地作為向上爬的落腳點。曼納海姆離多瑙河約半英里之遙,是一座大樓,座落在梅爾德曼大街25—27號,可容納500名單身漢。

這是座現代化建築,建成不到五年。由於設備較好,維也納的某些中產階級的居民竟然為其「豪華」而感到吃驚。主樓內有一個大型餐廳、燈光明亮;牆的下半部還用綠瓷磚鑲嵌,給人以溫暖感。食物全在櫃檯上供應,只要將餐券塞進當時極先進的設備——自動機即可。食物的價格很便宜,質量好,量也足。一碟蔬菜加烤肉只需19個銅幣,再加4個銅幣便可飽餐一頓。

隔離房間內還有10多個煤氣爐,專供付不起飯錢的人使用,客人可免費「用最好的廚具」烹煮自己的便宜的飯菜。主食是馬鈴薯;人們最喜歡做的是有肉或無肉的馬鈴薯餅。他們聯合起來,無工作的在公寓里燒飯,有工作的則購買原料。

廚房外,只3步樓梯遠,便設有一個閱覽室,裡邊放有10多張閱覽台。此外還有許多閱覽室、娛樂室;還有一個圖書館和一間「寫作」室——在那裡,10多個人可同時從事自己的事業:一個匈牙利人將硬紙板切成明信片,並在遊藝場的各酒廳出售;一個老人將報上登載的已訂婚的夫婦的姓名抄錄下來,賣給商店。

宿舍有好幾座,與收容所一樣整潔;但是,大多數單身漢都喜歡獨佔一間小房——長約7英尺,寬5英尺,僅能容納一張小桌、一個衣架、一面鏡子、一個夜壺、一張很窄的小鐵床。床上用品包括一張分成三段的床墊,馬棕充填的枕頭,兩張毯子。床單一星期換兩次——對任何一個在此居住的下層人說來,這都是奇蹟中之奇蹟。這些小房可不是毫無生氣的牢房,除了足夠的人工照明外,每房皆有窗戶。每層樓內均有許多洗碗台、洗腳槽和洗手間;在地下室內還有10多個淋浴室。公寓里還有裁縫店、理髮館、補鞋器和洗衣間。此外,還有長長一排乾淨的物皮箱,供需要存放衣物的住客租用。

公寓的總管以嚴明著稱。他堅持住客應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白天必須離室;娛樂室內只能玩跳棋、象棋和骨牌;大聲吵鬧或喧嘩者,不管是爭論還是歡笑,均可能被開除;公寓內可飲葡萄酒或啤酒(畢竟,這裡是維也納),但烈性酒則一律嚴禁;必須愛護市府的財產(「不準在床上站立」)。公寓內的住客犯紀律者很少;大部分住客均真誠地努力工作,以期有朝一日重新受人尊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