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戰慄之藍

勇遇到它,還是在十一月中旬左右的時候。

當時,第十一獨立機械化混編部隊還在東歐地區。在經歷了被稱為奧迪薩作戰的一大反攻作戰之後,在該地區對吉恩的殘存勢力進行掃蕩。當這個作戰基本進入收尾階段時,又被送到了仍在吉恩勢力範圍內的北美大陸最前線。

這個作戰行動,是為了進一步築固在奧迪薩所取得的勝利,羅高金是這樣說明的。不過,這只是其目的的一半。

這個部隊的目的是戰鬥,而且要儘可能多地尋找激烈戰鬥的機會。

獲得MS的戰鬥數據才是他們的任務。

開戰後僅幾個月,吉恩就已經以破竹之勢將地球三分之二的區域收入囊中。這不僅僅是將殖民地墜落地球,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巨大的破壞而得到的結果。

被吉恩稱為秘密武器的MS——扎古在戰爭中取得了更大的戰果。

MobileSuit——MobileSpaceUtilityInstrumentsTactical(機動泛用戰術宇宙機器)。吉恩為了對付聯邦軍以遠距離攻擊為主要手段的「大艦巨炮主義」,而開發的人型機械。當然,聯邦軍方上層在大戰以前就知道了MS的存在,也知道吉恩軍以MS為中心在進行軍備的調整。事實上,聯邦在開戰前也進行過MS的開發。但是,在這方面並不如吉恩那麼熱衷也是事實。

沒必要去陪著吉恩的人偶玩。

從某位高官嘴裡說出來的話,正是大戰以前聯邦姿態的寫照。但是,那個「人偶」卻在米諾夫斯基粒子環境下的目視戰鬥中,取得了極大的戰果。

米諾夫斯基粒子,已經徹底改變了近代戰爭的形式,現在聯邦切身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這種粒子,可以使微波至超長波波段的電磁波產生衰減,甚至能令VLSI(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這樣的集成電路出現誤操作或功能障礙。也就是說,通過散布這種粒子可以使雷達無法使用,令電波通迅變得困難。同時,為了防止電子儀器受其影響,必需要加入保護系統。發現米諾夫斯基粒子以前所使用的精密制導武器,從造價上來講已經不可能實現了,換句話說戰爭已經再次回到了舊世紀那樣的目視戰鬥狀態。

吉恩的「人偶」正是以在這種粒子環境下作戰為大前提進行開發的。說起來,作為這種機體動力爐的小型核融合爐本身,就是通過封裝等離子狀態的米諾夫斯基粒子而得以實現的。儘管聯邦也掌握著這樣的技術,但似乎並沒有考慮過使用在「人偶」的開發上。仍然無法掙脫以宇宙戰艦與戰鬥機為主要戰術束縛的聯邦,開戰初就遭到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隨後,吉恩的「人偶」在二月進行了大規模降下作戰之後,在地面可以說是縱橫四方,無可匹敵。雖然當時也有人質疑這種身高達到18米的巨大兵器在地面上的有效性,但事實勝於雄辯。

在米諾夫斯基粒子環境下,首先有必要用視覺確認敵方,因此MS的視點高度並非是個不利點。同時,巨人用機關槍(雖說是機關槍,射出的子彈也達到了120毫米)進行射擊,面對聯邦佔據地面戰鬥力核心地位的61式戰車,從上方進行攻擊也會變得更簡單可行。

它的巨大當然也令其成為攻擊目標的可能性上升,可時速超過100公里的戰鬥速度足以彌補這個缺陷。MS可以說是一座能夠高速移動的炮台。

初期的地面戰鬥指南中曾這樣記載,在對MS的戰鬥中利用航空器可以進行有效的攻擊。但事實上,擁有可以破壞扎古那厚實裝甲的火炮的戰鬥機根本不存在,在無法使用雷達的米諾夫斯基粒子環境下,要用導彈命中在地面跑來跑去的扎古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面對機動性和裝甲都優於戰車的MS,從上空進行轟炸更不用說也是沒有意義的。

另外,聯邦的航空戰鬥力在殖民地墜落之後,指揮系統就陷入混亂,完全無法運用。

就這樣,聯邦也開始陪著吉恩玩起了人偶的遊戲。正式開始著手MS的開發是在開戰後三個月的時候。聯邦在之後數月間就完成試作機的技術力量,令身為門外漢的勇也感到欽佩。同時也覺得,既然能做到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認真地去做呢。

機體性能在扎古之上,可是,聯邦將MS投入實戰之前的半年多的時間,成為了決定性的差距。吉恩在這段時間裡,著實地積累了大量實戰的數據,填補機體性能上的差距之餘,還有許多實際性的技巧技能。無論怎樣優秀的機體,如果不調整到能讓它發揮應有能力的狀態的話,也只不過是一具「人偶」而已。

勇所在的這個部隊就是為了獲得這樣的數據而創設的。最理想的結果是,他們能完成吉恩在這半年的戰鬥中所累積的量,但事實上是不可能的。部隊被儘可能地要求轉戰於戰況激烈的戰場……沒有配置於特定的方面軍,而是直屬於上層(賈布羅)也是出於那樣的原因。昨天在歐洲,今天在北美,也許明天就會去非洲。

因為是不屬於某個方面軍的獨立部隊,所以沒有特定的基地,根據每次的作戰任務更換戰場。

戰鬥力為5架MS與2架支援直升機、2輛氣墊車。5架GM全部出擊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1架作為預備機,1架擔任本隊的警戒。

作為部隊通常來講應該擁有相當於兩個小隊的戰鬥力,但是運輸和整備都要自行解決的話就會形成中隊規模的龐大編製。不管怎麼樣,運輸這些裝備以及整備用品,至少需要七架米迪婭。

光操縱米迪婭,就需要操縱士、副操縱士、機體管制士、炮術士,再加上每機需要整備師6名,操作員1名。

一號機更要體面地加上部隊長羅高金上尉、副官毛中尉、操作士長、索敵操作員、整備隊長等人員。

他們無法加與戰鬥,但卻是這個部隊在運用MS上所不可或缺的人員。用菲利浦經常用來抱怨的話來說,作為指揮官的羅高金是必要的存在,其他像MS機師、直升機或氣墊車的乘員,要是根據情況增減的話,大約可以有十個人的程度。這樣一來,就有大約八倍於機師的人數在支持著機師本身的工作。戰爭實在是一種非常消耗人工的事件。

在這基礎上要是連補給也由部隊獨立經營的話,部隊人員數就會很輕易地超過100名。

由於是以收集實戰數據為目的,機師們在實行作戰任務的同時,必須將機體平安地帶回來。因此,機師隊伍是由從各方面軍里被選拔出來的精英組成的。像帕克那樣在MS駕駛員中戰績超群的人,就被送到了這個部隊。

儘管如此,對這個部隊來說仍然有許多苛刻的要求。部隊創建時被配屬了十名機師,現在其中留下來的只有三名——勇、菲利浦和薩瑪納。而且基本上不進行機師的補充,近一時期光滿足5架MS各自的駕駛人員就已經非常吃力了。在新任的帕克到達之前的情況是,長達數日的時間內就只有三名機師勉強在工作。但是,作為大前提的作戰行動與返回都不得不去完成,出擊也儘可能地進行輪替。出於這個特質,物資的補給也很充裕,經常會送一些暫時不必要的東西過來。有一次還差一點把GM加農這種奇怪的東西給送過來。

從這個部隊得到的數據被反饋到聯邦的MS上,上層也已經不惜成本了。當然,如此充沛的補給,使得通常部隊所無法想像的高消耗率也不在話下了。

一般來講,對部隊下達的攻擊命令,是由所屬方面軍的司令部進行立案後,制定實施計畫。而當時這個部隊並沒有正式的名稱。

後來轉由上層直接管轄之後,就勉強加了一個部隊名,那恐怕也是預計到會前往戰況最激烈的場所吧。

儘管當地的部隊不必去進行那種不合常理的作戰,但要說他們是不是覺得慶幸倒也未必。進行激烈的戰鬥,這件事本身在作戰計畫上就擁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成功的話就能獲得極大的戰功,這一點是這群集團外的人所令人羨慕的地方。

當然,這些都是以勇等人置身於危險當中而換來的戰果,只是作戰的成功讓他們都忘卻了這一點。不僅能獲得上層頒發的勳章,甚至可以說勇等人獨佔了這所有的戰功。作戰結束之後,當地部隊的那些人,都會以一種半帶羨慕和嫉妒的眼光看待勇他們。即使不用這種眼光看他們的人,也絕不是出於對他們抱有好感。

因為他們知道,勇等人所在的部隊是以獲得MS實戰數據為目的的「土撥鼠」。

*譯者按:「marmot」其實是指「豚鼠」,荷蘭人第一次看到豚鼠,誤以為是歐洲土撥鼠的一種,故有此名。另外也因為常用於醫學實驗,所以也有「實驗品」的意思。這裡則依照一直以來叫慣的「土撥鼠」來翻譯。

薩瑪納准尉絕對不算是個技術拙劣的機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