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岡田久美子如何生長、綿谷升如何生長的

我沒有兄弟,很難想像已經成人並各自開始獨立生活的兄弟姐妹是以怎樣的心情相互交往的。久美子提到綿谷升時,臉上每每現出不無奇妙的表情,就好像誤吞了什麼怪味東西。至於那表情背後潛伏怎樣的感情,我自然揣度不出。久美子知道我對她哥哥算是沒有一絲一毫堪稱好感的感情,並認為實屬理所當然。就她本身而言,也絕對不欣賞綿谷升其人。所以,假如她同綿谷升之間不存在兄妹血緣關係,我想兩人親密交談的可能性基本是零。但實際上兩人是兄妹,遂使事態表現得有點複雜。

時下,久美子同綿谷升極少有實際見面的機會。我同妻的家人全無往來。前面說過,我是同久美子父親吵了一架而徹底決裂的,吵得相當激烈。有生以來我同人吵架次數極其有限,但一旦交鋒就十分投入,中間無法收兵。奇怪的是,在一吐為快之後,對她父親倒沒什麼氣了,只有如釋重負---曠日持久的重負之感。憎惡也罷氣憤也罷盡皆蕩然無存,甚至覺得他的人生---不管採取在我看來如何不快如何愚昧的形式--恐怕也是相當不易的。"再也不見你父母了,"我對久美子說,"你想見是你的自由,與我無關。"岡久美子也無意去見。"也好,無所訪的。這以前原本也不是因為想見才見的。"久美子說。

綿谷升當時已經同父母住在一起,但絲毫沒有參與我同其父親的爭吵,超然物外地遁去了哪裡。這也不足為怪:綿谷升對我這個人根本就不懷有興趣,拒絕同我發生個人關係,除非迫不得已。故而,在同妻娘家中斷往來之後,我和綿谷升見面的起因就不復存在了。久美子也是同樣。他忙,她也忙。況且兩人的兄妹關係本來就不甚親密。

儘管如此,久美子還是不時往學校研究室打電話找綿谷升說話。綿谷升也不時有電話打到她單位(往我們家是絕對不打的)。久美子每每向我彙報,什麼今天給哥哥那裡打電話啦,什麼今天哥哥往自己單位打電話來啦之類。但我不知曉兩人電話里談的什麼。我不特別問,她沒必要也不特別說。

我並非對妻同綿谷升間的談話內容有什麼興緻,也並非對妻同綿谷升用電話交談有什麼不快。毋庸諱言地說,只是有點費解。久美子同綿谷升這兩個無論怎麼看都說不到一塊兒的人之間究竟能有什麼話題可談呢?抑或那話題是通過所謂兄妹特殊血緣的過濾網方得以成立的不成?

我的妻同綿谷升雖是兄妹,但年齡相差九歲之多。也是因為久美子從小被祖父母領去撫育了好幾年,兩人之間看不出有什麼類似兄妹親情的東西。

本來不單是綿谷升和久美子兄妹兩人的,中間還有一個算是久美子姐姐的女孩,大久美子五歲。就是說原是兄妹三人。但久美子三歲時以近乎寄養的形式離開東京去了父親的父母家,由祖母一手撫養。後來她被告知,寄養的原因是由於她天生身體不大好,而空氣新鮮的鄉下對發育有益處。但久美子對此則不大想得通。因為她並非那麼弱不經風,未曾患過什麼大病,在鄉下期間也不記得周圍有人特別注意她的身體。"無非借口罷了,想必。"久美子說。

時隔很久才從一個親戚口裡得知,原來久美子祖母同久美子母親長期嚴重不和,久美子的寄養於新溫老家,類似雙方間的臨時和約。久美子雙親暫時把她送過去來平息祖母的憤怒,而祖母也大概因將一個孫女留在身邊而得以具體確認自己同兒子(即久美子父親)間的紐帶。久美子等於成了人質。

"況且,"久美子說,"已經有了哥哥和姐姐,沒我一個也沒什麼不便。當然父母不是要把我扔掉,但以為我還小沒什麼要緊那種無所謂的心情我想是有的,所以才把我讓了出去。這恐怕在多種意義上對大家都是最省事的方案。那種說法能讓人相信?什麼原因找不知道,反正那些人根本就不明白,不明白那將給小孩子帶來多麼糟糕的影響。"

她在新渴祖母膝下從三歲長到六歲。那絕非扭曲不幸的歲月。久美子是在祖母的溺愛下生長,且較之同年齡有距離的哥哥姐姐一起,同年齡相仿的堂姐妹一塊兒玩耍反倒更為快活自在。直到該上小學年齡時她才終於返回東京。當時父母對久美子長期不在身邊漸漸感到不安,便趁所謂為時不晚的時候硬把她領回東京。然而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晚了。定下返京前幾星期時間裡,祖母氣急敗壞,情緒亢奮到了極點。絕食,幾乎通宵失眠。時而哭,時而大發脾氣,時而一聲不吭。有時候把久美子一把摟緊不放,卻又突然拿尺子狠命打她胳膊、打得蚯蚓似地一道道腫起,繼而對著久美子惡狠狠咒罵她母親如何不是好東西。一會兒說不願意放你走,看不見你還不如一死了之;一會兒又說再不願見你,趕快滾到什麼地方去!甚至拿出剪刀要扎自己的手腕。久美子全然鬧不清自己周圍到底要發生什麼。

那時久美子所做的,便是把心一時封閉起來,斷絕同外界的聯繫,不再想什麼不再期待什麼。事態的發展已遠遠超出她的判斷能力。久美子閉起眼睛,塞起耳朵,停止思考。此後幾個月的事她幾乎全無記憶。她說不記得那期間發生了什麼,一樣也不記得。總之等她意識到時,她業已在新家裡了。這是她本該在的家。這裡有父母,有哥哥和姐姐。但又不是她的家,僅僅是新環境。

久美子儘管不明白是什麼原因使自己離開祖母而被領回這裡的,但她本能地意識到已不可能重回新調那個家。問題是這新環境對於六歲的久美子幾乎是她智能上無從理解的世界。同她迄今所在的世界相比,這個世界一切都面目全非,即使看上去相似的東西,動起來也截然不同。她無法把握這個世界賴以成立的基本價值觀和原理,甚至不能同這個新家裡的人交談。

在這樣的新環境中久美子長成一個沉默寡言不易接觸的少女。她分辨不出誰可以信任准可以無條件地依賴,偶爾被父母抱在膝上心也松不開來。父母身上的氣味是她陌生的東西。是那氣味使她極度惶惶不安,甚至有時她憎恨那氣味。家裡邊唯一能勉強使她敞開心扉的是姐姐。父母對久美子的難以接近感到困惑,哥哥甚至當時便已開始對她的存在採取近乎漠視的態度。唯獨姐姐知道她不知所措,知道她靜靜呆坐在孤獨之中。姐姐極有耐心地照料她。同她在一個房間睡覺,同她一點點這個那個說話,同她一起上學,放學回來看她做功課。每當久美子一個人躲在房間角落一連哭幾個小時,姐姐總是在身旁靜靜抱緊她。姐姐是想儘可能打開一點妹妹的心。所以,假如姐姐不是在她回家第二年死於食物中毒,想必很多情況便明顯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要是姐姐一直活著,我想我們一家會多少融洽些的。"久美子說,"姐姐當時雖是小學六年級,但已成為我們家的中樞性存在。如果她不死活到現在,我們很可能都比現在地道些。起碼我比今天多少活得輕鬆。嗯,明白?從那以來我就始終在家人面前有一種負罪感,暗想自己為什麼就沒替姐姐死去呢?反正我這樣活著也對誰都沒有幫助,不能使任何人開心。而我父母也好哥哥也好,明明覺察到我有這種想法,也從沒對我說一句叫人心暖的話。不僅如此,還每有機會就提起死去的姐姐。說她如何漂亮,如何聰明伶俐,如何惹人喜愛,如何懂得體貼人,如何會彈鋼琴。知道么,也讓我學鋼琴來著。因為姐姐死後留一架鋼琴在家裡。可我對鋼琴連興趣都談不上。我曉得自己不可能有姐姐彈得好,也不願意一一證明自己所有方面都比姐姐低能。我當不了誰的替身,也不想當。但我的話家人壓根兒就聽不進去,我的話誰也不聽的。所以,我至今都一看見鋼琴就頭疼,看見彈鋼琴的人也頭疼。"

從久美子口裡聽得這些話時,我對她家人氣憤起來---氣憤他們對久美子有過的行為,氣憤他們對久美子沒有過的行為。那時我們還沒結婚,相識也不過才兩個月多一點點。那是一個周日寧靜的早晨,兩人躺在床上。她像解繩疙瘩似地一個個慢慢摸索著講起自己的少女時代,如此長時間談自己對久美子來說還是第一次。那以前我對她的家她的生長過程幾乎一無所知。對久美子我所知道的僅僅是她的沉默寡言,她的喜歡繪畫,她筆直瀉下的一頭秀髮,以及她左肩腫骨上的兩顆痣。此外,對她來說,同我這次是第一次性體驗。

說著說著,久美子輕輕哭了。我完全體會得出她想哭的心情。我抱著她,撫摸她的頭髮。

"要是姐姐還活著,我想你也肯定喜歡她。任何人都會看一眼就喜歡上她的。"久美子說。

"也可能那樣,"我說,"但我反正就是喜歡你。這事再簡單不過。這是我和你的事,同你姐姐毫不相關。"

之後,久美子好一會兒緊閉著嘴靜靜思索什麼。星期天早上7點30分,所有聲響都含有柔和而虛幻的韻味。我聽得宿舍屋脊上有鴿的足音,聽得遠處有人呼喚狗的名字。久美子盯視天花板的某一點,實在盯視了許久。

"你喜歡貓?"久美子問。

"喜歡的,"我說,"非常喜歡。小時就一直養貓,跟貓一塊兒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