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五章:即將沉沒的國家

此次首相官邸受到地震襲擊,仍未完全修復。日夜工作的首相萬分憔悴地坐桌旁,桌上放著一份文件。

「今後應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呢?」首相疲倦地問。

「報告說,進一步調查需10億到100億元的儀器……」

官房長官說,「還是讓防衛廳去搞吧。『D計畫』的基礎工作已經動手搞,作戰總部需要擴充,而且還要增加人員和設備開支。」

「但是,單靠防衛廳計畫是搞不起來的。」總務長官說,

「當前的中心問題是那件事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發生,對此事的徹底調查,必須有科學家的全面合作。可是從哪兒調人呢?」

首相說:「還是從學術會議調吧,先向他們交一定程度的底,再請求合作。氣象廳、地震研究所等,也許會有所覺察的。」

「依我看,他們的注意力被這次地震吸引過去了。那件事不易被覺察,即使覺察到了,也不會相信的。」總務長官說。

首相喃喃自語:「說實話,我也不大相信,這件事確實太玄了,偌大一個國家竟會在短促的時間就……」

另外兩個人盯著打字紙,紙片的正中只打了一行字:-

min

D≒2

總務長官說:「如果事情真會那樣,就不得了,可是假如那只是那個古怪學者的胡思亂想,或者是計算出了差錯……」

官房長官盯著首相,他也在擔心這些。他和首相是同學,又共同從政,是首相名副其實的部下。他一開始就在擔心,首相作為一國政治的最高負責人會陷入到騙局中無法拔身。這件事到現在還在秘密中進行,萬一出現什麼差錯,不僅首相本人,整個執政黨的政治生命,都可能被斷送。官房長官想到了犧牲,將會犧牲哪個,誰來承擔責任呢?至少會輪到自己的頭上,而且是最好的情況。……

首相說:「目前的調查,還得不出明確的結論來,所以要進一步調查。再增加些人員和預算吧?」

官房長官吃驚地看著首相,看來,首相終於下定決心大幹一場了,甚至不惜冒「政治風險」……

首相摸著他由於幾天沒刮鬍子而顯得蒼老的臉,他在想,日本如果滅亡,將有多數國民死去,剩下的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漂泊,他們將會失去自己的家園……

在一個時期內,第二次關東大地震成為世界各國的注意目標。東京,這樣一個居民最多的國際性大城市竟在瞬息之間遭受徹底打擊,毀壞殆盡。實情的嚴重,駭人聽聞。

「東京變成了第二廣島!」

某拉丁語系報紙使用了這樣觸目驚心的標題。

地震後的第三天,各國要人和經濟界人士相繼飛抵災情還不算嚴重的成田機場,那兒還保存一條跑道。

在外國人中有兩個不大惹人注意的人物,乍看上去,象兩個商人。他們被三個目光機敏的人接進了轎車,車牌上是使館編號。

這輛車跑了一個半小時才來到東京市中心災情較輕的千代區北部的駐日使館。10分鐘後,這兩個人同該國駐日大使、秘書等,開始交談。

上了年紀的禿頂男子直接了當地對大使說:「我們打算徹底調查一下,地震對日本今後的影響。需派一個得力的人在這兒常駐一個時期,他留在這兒……」他指了指同伴,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

大使說:「災情確實嚴重,但對於日本這樣一個經濟大國,很快就克服了。說不定這次地震對日本是一個鞭策哩。」

「但是,」上了年紀了人說,「去年的關西大地震,為時還不長。在短暫的時期內,日本的兩大中心區發生地震,這對人心不可能沒有影響啊。」

「確實。」大使說,「社會的動蕩不安將趨於表面化。在野黨就正在醞釀,要發動攻勢。」

「執政黨能頂得住嗎?」

「一旦城市恢複了正常狀態,在野黨就會以『政府和執政黨防震防災計畫不完善』為理由,發動攻勢。我認為半年後或地震一周年之際,可能掀起一個打倒政府的高潮,只不過現在是為了渡過困難,彼此暗中合作。等工作恢複了正常後才能煽動群眾的情緒。」

「你看執政黨能應付得了嗎?」

大使搖搖頭:「恐怕不容易。」

「他們說地震損失有十兆日元,我們估計可能是它的幾倍,首先,日本的重要機關都集中在東京,如今活動陷入癱瘓狀態,徹底的恢複需五六年時間,這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一目了然。其次是可能發生通貨膨脹,由於經濟停滯,所以可能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

「我們也研究過這個問題。」秘書說,「儘管日本政府已採取措施,但鋼鐵、水泥、石油等的市場價格仍在大幅度上漲,而且世界各國普遍缺乏鋼鐵,不可能依賴緊急進口。生活必需品在全國範圍內飛漲。由於日本每到年底爭取津貼,全國需要大筆現款,許多銀行的出納業務也接近癱瘓;還有許多工礦受災的人,需要撫恤金……」

「在野黨看準這不穩局面,從開春就發動攻勢。日本政府會怎樣?」上了年紀的人問。

大使說:「日本政府好象已經在分化在野黨的統一戰線,但也只能把中間派拉過來,引他們上鉤的一條是成立聯合政府和舉國一致的內閣,可他們現在會上鉤嗎?」

「我覺得現任首相很難導演好這部戲。」

大使聳聳肩說:「可以說在目前沒有人能擔當得起這樣的工作。日本現在的處境是寸步難行,稍出一點差錯,日本的歷史就會向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畢竟這個國家的經濟和國民生活長時期內綳得太緊了……」

「沒那麼嚴重吧?」調查員說,「災情的確很嚴重,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會減慢,但地震畢竟是地震……」

「不能簡單地把這事看作一場地震。」大使說,「半個世紀以前我就在個國家的使館工作了,在我即將上任時,這個國家發生了第一次關東大地震。發生了可怕的火災,10萬人死去。同時日本天皇所仇視的社會主義者遭到暗殺。對自然災害司空見慣的人們很快進行了復興,儘管如此,日本還是遭受了深刻的危機和動蕩不安。地震引起了金融危機,出現了特大蕭條,於是軍部發言權增強了,採取了擴軍備戰以恢複景氣,不少人陷入那場不幸的戰爭中去了……」

「你的意思是,第一次關東大地震造成了日本法西斯化嗎?」

「可以這麼說。那次地震所帶來的社會動蕩對日本的歷史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年輕的調查員反對說:「但是戰前的日本與現在不能同日而語。我倒覺得,法西斯主義會很快抬頭,而且日本會和二戰後一樣,由於這場災難又恢複了它的生氣。」

上了年紀的人接過話頭說:「但是地震和戰爭是不同的。戰敗使日本甩掉了明治維新前後舊社會的種種殭屍,而地震不能促使社會結構和天皇發生變革,因此各種危機和矛盾會越來越尖銳……」

「聰明的日本政府和執政黨當然也懂得這些。」大使說,「他們會通過各種渠道來鞏固社會制度,將會從各方面加強管制和取締。有一個環節出問題,日本不知會走向哪裡去。」

上了年紀的人又說道:「我們想進一步研究一下,此次日本對遠東發生的重大影響。日本目前對東南亞經濟擴展減緩,對歐美和非洲的出口大幅度下降。取而代之的會是中國,中國會向東南亞插上一手,此外還會做些什麼呢?……」

使館那位秘書問:「你認為亞洲軍事形勢會發生變化嗎?」

「是的。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對日本的形勢,如經濟發展,對外擴展速度,做出估計,以制訂我們的經濟規劃和戰略部署。」

調查員問:「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削弱了,我們會得到什麼好處?」

大使撲嗤一笑,說:「恐怕不會直接得到什麼好處,但一個太強大的國家一旦變弱,對我們不會有壞處的。」

秘書忽然記起了什麼,他拿出一份文件,遞給那個上了年紀的人,說:「上午日本改組了內閣,我們據您的吩咐,詳細調查了新閣僚的經歷。」

那個上了年紀的人拿起文件,他剛看了一眼就吃驚地說:「外務大臣任命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啊,此人戰前在中國東北呆過,後來又當過駐巴西和澳國大使……」

大使說:「據說,此人不擅講話,卻是個了不起的理論家,有人曾和他爭論過亞洲問題。」

「哦,建設大臣,自治大臣是他們呀,通商產業省、運輸省也都任命了有才幹的人……」

秘書說:「這次超派系的安排把黨派關係處理得很圓滿。」

「可是……」那上年紀的人說:「奇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