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鱗部第六 吞食者

2008年10月29日22:42

把饕餮視作貪婪的象徵,或許是人類對動物最深的誤會。

事實上,饕餮很可能是一種外來神獸。根據研究者朱長齡發表於一九九三年的論文,饕餮這一形象,可能與蘇美爾中期的創世神有關。在烏爾遺址發現的一塊製作於公元前22世紀的泥板上,繪有目前已知最早的烏洛波羅斯神的形象——一條銜住自己尾巴,身體圍成圓環的大蛇。蘇美爾人認為這條巨蛇是創世者的僕從。蛇頭銜蛇尾的造型,象徵著世界萬物的周而復始。創世之功完成後,這一神獸向東遷移,一度定居於伊朗高原東部的埃蘭。埃蘭人將它稱為tud』ieh,意思是「重新組織」。朱長齡稱,「饕餮」一詞,就來源於埃蘭語的tud』ieh。他說,這些神獸在隨後的千餘年裡逐漸東遷,最後遷居中國,在北方的山脈中找到了居所。

早期的中國人不知道饕餮形象的由來,誤認為他自銜其尾,是因為太過飢餓,以致自食其身。在此基礎上,饕餮被賦予了貪婪好吃的性格。

《山海經》指出,饕餮在北方諸山中的棲息地一片荒蕪。這些半蛇半神的傢伙體長數百里,頸以下的部分與傳說中的龍非常相似,只是不具備龍一樣的鬣鬃和金鱗。饕餮與龍的最大區別在頭部。它長著牛樣的頭顱,而非龍的「駝形」。此外,饕餮的角是黑色角質的,叫作「吞荼」,而不是龍那樣黃色茸質的「尺木」。黃色的尺木是靈氣的淵藪,有了它,龍才可以自由飛行。而吞荼是一切貪慾的根源,所以饕餮無法飛行,並且擁有難以滿足的食慾。它會將自己所到之處所有可以食用的東西全部吞食。有時,它們甚至會吞吃質地較柔軟的石灰岩。當周圍的一切全部被它吞下之後,它就會取食自己的身體。經受了數百年的飢餓之後,這些遷移到中國北方的烏洛波羅斯終於將自己頸部以下的部分消耗乾淨。《山海經》的作者最後稱,該書對饕餮形容的描繪,只是出於傳說,以及作者的想像。由於它的驚人食性,沒有人能在目擊饕餮後倖存下來,也沒人知道這群怪物的近況。

另一些記載稱,因為某種原因,少數饕餮並沒有完全吃掉自己。他們無意中瞻仰了中國眾神領袖白帝朱宣的模樣,被他宏大的氣勢折服,投身於神界。朱宣讓饕餮駐守北方的邊疆,吞食任何試圖侵犯中原的北方魔獸。過了不知多少年,眾神之王的頭銜傳遞到帝鴻的手中。因為駐守邊界有功,帝鴻下令將它們的名字改成「燭陰」,改變它們的司職,負責物質世界的遷移與更新。這樣一來,饕餮在遷移到中國之後,終於恢複了自己最初的面貌。

這些饕餮躲藏在黑暗陰冷的北方群山中,每隔五百年吸口氣,再過五百年將這口氣呼出去。呼吸的氣息就是人間的颶風。在呼吸的過程中,饕餮張開大口,吞下所有被颶風帶來的物質。經過精確的分解與重組,饕餮將物質排放出來,輸送回這個世界。這樣,饕餮通過兩個器官完成更新世界的工作:口腔與肛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