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獸部第二 不能接近的真相

2008年10月29日22:42

關於訛獸的傳說很多,但大都不很靠譜。最初的記載來自《山海經》的《佚中南山經》。後代的研究者根據這個部分的成書年代推斷,認為關於訛獸的最早記錄出現在戰國後期。

漢代學者東方朔在自己的著作中對訛獸進行了更詳細的描述。他說,這種動物生在西南部的群山之中。生性不說實話,找不到同類以供交媾,因此有特殊的交配方式。他們在山地的泥土中噴射體液,讓子嗣深深躲入泥土。若干年後,當這些液體與其他訛獸的液體交匯時就破土而出,在新生的枝條上長出了幼訛獸。這種動物與植物羊的區別在於,他們一旦成熟就從樹枝上落下,四處遊盪,而後者則只能永遠懸掛在日漸凋零的枝條上。

據說這些動物肉質肥美,只是肉中含有毒素,凡是吃它肉的人,終生不能說出真話,成為訛獸的俘虜。東方朔評價說,儘管可能確有這樣的情況,但即使發生也未必是件壞事:一個人所說的話永遠都是假的,這與他總說實話並無任何區別。獵手們漫山遍野追逐訛獸,它們成功交配的機會越來越少,最終滅絕了。這以後,人類中只說真話的部分與只說假話的部分逐漸通婚,產下的後代總是將真相與虛構交叉著說出,別人再也無法從中得到有用的信息。隨著這種既說真話又說假話的人的出現,人類的黃金時代也逐漸遠去。

數百年後,段成式重新梳理了訛獸的傳承與流變。

他寫道,訛獸並未滅絕。據說,訛獸後代聚居的地點在古陳國附近,大約相當於現代中國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一些訛獸曾經在陳國及附近幾個小國擔任過官員。陳國滅亡後,訛獸的後人分作兩支,一支以訛為姓,向南遷移;一支則繼續留居陳國,以陳為姓。

訛姓這一支在六朝的時代,因為一些語焉不詳的原因改為段姓。段成式本人就出自這個家族。在一次公開的宴會上,段成式就自己的血緣問題向公眾道歉。但他強調,由於不斷中和進人類的液體,自己與那些說謊的祖先已經沒有什麼相似之處了。

本朝另一位偉大的動物學家陳藏器則對段成式的講述嗤之以鼻。他指責段成式的所有言論都是不經之辭。他還要求公眾注意這位發言者的職業——小說家,正因為如此,段成式所說的話,都不過是「小說家者言」,不足為據。他同時援引一些散佚的文獻稱,儘管東方朔在《神異經》中的記載有失實的成分,但他關於訛獸早已滅絕的記錄卻是正確的,《十洲記》、《古微書》等典籍可以提供相佐的證言。

段成式隨後反駁說,其實陳藏器如此批評自己的見解,只是為了掩飾家族醜聞罷了。陳藏器其實就是訛獸另一支的後人。很顯然,他不願意公開這一事實,還試圖掩飾此種真相給自己學術生涯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

不出所料,陳藏器對此番言論進行了回擊。他強調,段成式的這些說法和人身攻擊無異,因為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樣離奇的觀點。反過來,卻有十幾種論證方法可以得出自己與訛獸無關這一事實。比如,陳氏家族與陳這個地名沒有任何關係,他本人也從未在河南、安徽一帶旅行。陳藏器的一名弟子則在不久後著文稱,段成式以上的言論是赤裸裸的炒作,目的是宣傳自己出版未久的新書。

他們彼此攻訐了很久,雙方最初的支持者很快陸續亡故。市井流傳的故事也愈加紛雜離奇。但爭論還在繼續,兩位長壽的博學者無數次修正自己的觀點,舉出各種罕見的、不為人知的文獻作為證據。最後,段成式堅持不住,壽終正寢;而陳藏器則在不久後被皇帝處死。兩人死去後,他們的徒弟和子嗣,還是對此爭論不休。

不過,依然沒人知道訛獸最後的去向。

這是一個不能接近的真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