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禽部第四 土勝火土生金

2008年10月29日22:42

在文獻記載中,第一種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的動物是漱金鳥。大約公元二世紀前後,漱金鳥在帝國的西南部還很活躍。但最終它們還是完全消失了。

史書上如此描述這種可憐的鳥。它大概屬於雀類,因為樣子看起來和其他雀鳥沒有什麼兩樣,只是體型略大一些。它渾身的羽毛大都是明黃色的,略帶點金屬的光澤,卻沒有金屬的寒冷感,手感柔軟緻密。沒人知道漱金鳥的叫聲是什麼樣子的,有一種說法是,它根本就不會鳴叫。

漱金鳥經常在海上漫無目的地飛。捕捉它們難度極大。即便如此,依然有無數獵鳥人嘗試著在海船之間張開巨大的捕鳥網,等待它們降落。獵鳥人組建巨大的船隊在海上漂泊。他們冒著惹惱海神的風險,終年忙碌,但最終能活捉漱金鳥的人,實在鳳毛麟角。可獵鳥人依然不肯放棄,因為一旦成功捕捉,他們就可以得到巨大的回報。

眾所周知,這種鳥的身上蘊藏著巨大的財富。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這兩天,如果天氣太過陰鬱,漱金鳥就會感覺煩悶不安。在枝條間急躁地跳來跳去,也不吃食,只是拚命吞咽自己的口水。這個時候,一些口水會沿著堅硬的喙粗糙的邊緣滲透出來。剛接觸外面的空氣,就變成了細小的金屑。這些金屑比真正的黃金略重,光彩更加奪目。和真正的黃金一樣,它們在加熱後也會熔化,可供澆鑄成型。漱金鳥因此得名。

當地人覺得這些金屑來得非常神奇,或者說它們本身就是神力的體現。他們相信,用這種金屑製作的首飾,會給佩戴者帶來特殊的運氣。這使人們更加迫切地追求這種鳥,以及它吐出的金屑。

《魏略》上講,明皇帝曹睿統治帝國的時候,南方九千里外的昆明國向他進獻了一頭漱金鳥。

昆明國的使者告訴明皇帝,即使是在南方諸國,人們沒有看到活的漱金鳥也至少已經有七十年了。所有人都相信,它是這個物種在世界上的惟一遺孑。經過幾十年的戰亂,中原帝國在明皇帝的統治下終於又從紛爭回歸了穩定。南方諸國認為它的出現,乃是眾神對皇帝的褒獎,是人世間至高的祥瑞。因此,自己跋山涉水,將這頭漱金鳥獻給魏國皇帝。

魏國最有智慧的人、前京兆尹司馬防之子、舞陽侯、太尉、大都督、大將軍司馬懿告訴皇帝,最後一隻漱金鳥是眾神對皇帝的特別啟示。他說,在曹氏之前擔當帝國皇帝的劉氏家族,在五行的道德譜繫上佔有「火」的位置,而曹氏家族則佔有「土」的位置。按照這五種元素建構世界的理論,土終將取代火,成為帝國的主宰。同時,這理論還說,佔據「土」這個位置的家族,祥瑞的徵兆是能產生黃金的東西,即所謂的「土生金」。漱金鳥恰好符合這個理論的需求。

這番講解讓明皇帝感到無比歡喜。他似乎看到,自己的子孫在漱金鳥的陪伴下,屹立在這個古老帝國的中心,把傳統的家族祭祀方法永遠地流傳下去。

他特地為漱金鳥開闢了一個新的園囿,起名叫「靈禽之圃」。聽說這種鳥特別害怕寒冷,明皇帝為了讓它能安全渡過中原的寒冬,下令在靈禽之圃里修築一個特別的小宮殿,用打磨過的水晶薄片鑲嵌出窗戶。這樣即使在封閉的屋子裡,漱金鳥也能曬到太陽。明皇帝把這座小宮殿命名為「辟寒台」。

博學多聞的大將軍還向明皇帝說明了這一珍貴小鳥的飼養方法。他說,漱金鳥通常不用進食。但假如能為它提供一些珍稀的食品,那麼它吐出的金屑將呈現更為奇異的效果。按照大將軍的指導,明皇帝將南海進貢的夜明珠磨成粉末,又打開揚州進貢的靈龜頭顱取出半透明的龜腦,作為食物餵給漱金鳥。

果然,漱金鳥吐出了比尋常更多的金屑。用它們鑄成的首飾,會在黑夜裡發出微弱的淡紅色光芒。明皇帝特別喜歡把玩這樣的首飾,也時常拿來賞賜給他喜歡的宮人。

也許是服食了珠粉與龜腦的緣故,這隻漱金鳥活得特別久。從明皇帝朝到齊王朝,再到元皇帝朝,它始終在為帝國宮廷奉獻美麗的金屬。《拾遺錄》記載,這隻傳奇性的鳥一直活到改朝換代的時候。據說,在司馬家族正式取代曹氏家族成為帝國皇室的那天早晨,漱金鳥突然發出一聲清脆悅耳的鳴叫,如同銀質的小槌敲打崑崙青玉製成的玉磬。叫完這一聲,它歪了歪頭,倒向一邊死掉了。

剛即位的武皇帝聽到這個消息時,表情非常平靜。事實上,他在幼年時代就曾聽自己的祖父、當年的大將軍說過:什麼時候這隻鳥死了,什麼時候司馬家族的時代就要開始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