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禽部第三 毒藥

2008年10月29日22:42

在古代,一切有害的物質都被視為不祥的徵兆。人們不可輕易使用它們,也不可說出它們的名字,甚至不可想像它們的形體,否則將會被不祥的東西附身,並難以祛除。於是,人們以諱稱替代事物原有的名字,保證自己不受它們的侵擾。

因此,鴆鳥獲得「文血」這個稱呼。得名的原因是,據說因鴆鳥而死的人,吐出的鮮血凝結以後,會顯現優美的紋理。

這種生活在嶺南一帶的鳥,比鷹略大,羽毛大都是紫色,腹部和翅膀尖則是綠色的。《五經異義》提到這種鳥類,說它的毒性源於它的食物。嶺南多蛇。在所有的蛇中,鴆最喜歡毒蛇;在所有毒蛇中,鴆最喜歡耳蝮;在所有耳蝮中,鴆最喜歡蝮頭。

當然,耳蝮蛇分泌的那些讓人聞風喪膽的毒素,並不會給鴆帶來困擾。它們似乎非常享受這些伴隨著毒藥的口腹之快。《草木子》仔細解釋了鴆鳥不畏蛇毒的原理。鴆鳥的腎臟具有特殊的爆發力,在它們吃下毒蛇以後,鴆腎就會分泌出含有強烈氣息的汁液,將蛇毒萃取出來,並進入鴆胃的一個小室,在其體溫的幫助下開始煎熬毒藥。在這個過程中,蛇毒被逐漸分解,變成越來越細碎的顆粒,直到成為比粉末更細膩的東西。最後,汗水溶解了這些毒粉,滲透到鴆的皮膚上。在沿羽毛流淌的過程中,水分逐漸蒸發散失。《草木子》說,正因為如此,鴆鳥的羽毛含有巨毒。用鴆羽在水中輕點,這水就被稱為「文血漿」,喝了可以殺人。用它洗手則手上骨肉盡碎。但鴆鳥的肉確實無毒的——那甚至可以算是一種美味。

陳藏器對這種看法不屑一顧。他把《草木子》里關於「鴆鳥」的知識斥責為與鴆毒無異的邪說。陳藏器認為,除了毒蛇,鴆鳥還將一種名為「皮茄」的漿果視為美食。正是皮茄起到了解毒的作用,保護了鴆鳥的生命。至於鴆羽,陳藏器解釋說,常常與毒蛇打交道,身上沾有一點蛇毒是很正常的。不過人們把這種情況,誇大為特異罷了。

蛇這種食物不僅給鴆鳥帶來了毒性,還使它們擁有了無窮的氣力。據說,成年的雄性鴆鳥,揮動翅膀所鼓起的風能吹動大塊岩石,更不用說它尖銳的喙和爪可能給捕手帶來的危險了。儘管如此,針對這種鳥的捕獵活動卻日漸興盛。宋人梅堯臣在一首詩中描寫嶺南獵手謀取鴆鳥的活動。他提到,在出發獵鴆之前,獵人要舉行特殊的祈禱儀式,並敲擊鴆的骨頭,觀察裂紋確定出獵的方向。即使這樣,每年死於獵鴆的人依然數以萬計。詩人寫到這裡不免感嘆說,南方的人民生活是如此的艱苦,以至不得不常常冒死以獵取這些無甚價值的弊鳥。

梅堯臣不解鴆鳥的價值。其實,這種鳥被視為最令人垂涎的貨物。儘管當地人很少需要用到鴆的毒羽,但卻有無數北方豪客,攜帶著成箱的金銀珠寶來南方購買鴆羽,來自北方的購買者相信,越是新鮮的鴆羽,毒性越強,而且殺人之後越不易被察覺。

嶺南諸族則視鴆鳥的眼睛為寶物。它們呈現一種活躍的硃紅色。獵手捕殺了鴆鳥以後,將眼珠挖出,在水銀中浸漬30天,就變成紅潤可愛的寶石。據說,南蠻的酋長們用鴆眼裝飾鹿皮,作為求親時的禮物,也有人將它鑲嵌在金銀製品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