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魔宴〉

妮亞·華倫薩斯(二十一)。

她來阿克罕擔任洛夫克萊夫特紀念圖書館管理員,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了。

高中時代,她遇上了霍華·菲力普·洛夫克萊夫特的作品。當時,熱愛恐怖作品的哥哥去看流行的喪屍電影,她為了打發時間而翻起房裡的書架,找到一本封面詭異的文庫本——包含了《克蘇魯的呼喚》、《敦威治恐怖事件》、《印斯茅斯疑雲》等作品的短篇集,每一篇都是洛夫克萊夫特迷心中無庸置疑的名作。一開始就遇上這本短篇集實在非常幸運,可說是奇蹟般的邂逅。

妮亞對這本書大為著迷,一口氣讀完後又向哥哥借了洛氏的其他作品。將這些也讀完後,她開始搜集哥哥書架缺漏的作品集,接著更找上羅伯·布洛奇(61:羅伯·布洛奇(Robert Albert Bloch),美國作家。代表作為希區考克拍成電影的《驚魂記》。視洛夫克萊夫特為師。)、克拉克·艾希頓·史密斯(62:克拉克,艾希頓·史密斯(Clark Ashton Smith),美國作家、詩人。怠惰神只札特瓜與白蠕蟲狀邪神魯科姆·夏科洛斯便是出自他手。)、奧古斯特·德雷斯(63:奧古斯特·德雷斷(August William Derleth),美國作家。洛夫克萊夫特死後,設立了阿克罕書屋(Arkham House),負責出版洛氏全部作品,並將其體系化為克蘇魯神話。)等與克蘇魯神話有重大關連的作家著作。到後來連原先沒興趣的波赫士(64:波赫士(Je Luis Bes),阿根廷作家、詩人,開創了魔幻寫實風格的近代文壇大師。一下對洛夫克萊夫特作品評價嚴苛,一下說自己喜歡洛氏作品,是個不可思議的人。)也不放過,可以說她已經上癮了。

而她最喜歡的作品就是《暗夜呢喃》。

怪物的屍體、寫有某位鄉紳奇異體驗的筆記、神秘的甲殼生物、無法理解的機械裝置、裝有人腦的圓筒——

在克蘇魯神話眾多異形生物里,妮亞最喜歡《暗夜呢喃》中登場的猶格斯星生物。這些來自黑暗星球猶格斯的菌類智慧生物,擁有了不起的技術,能夠取出人腦以近似罐頭的樣子讓其存活。妮亞曾以猶格斯星(65:猶格斯星(Yuggoth),登場於洛夫克萊夫特作品的虛構黑暗行星。上頭有菌類生物的前哨基地與無窗都市,也有人說它就是冥王星。)生物為題材寫了一本短篇小說《猶貢·米貢》,甚至有段製作相關周邊自娛的時期。

接著,今天發生了重大事件。

她在圖書館裡工作時,康那·瑟里歐來訪。

康那說自己開始對洛夫克萊夫特有了興趣,於是妮亞用心地解說,還向他推薦洛氏的作品——但是,對方突然發出了怪聲,露出獃滯的表情。

當時妮亞是這麼說的:

「怎麼了嗎,康那?」

——沒錯。這句話應該是對康那說的。

可是,站在她眼前的並非康那,而是背著紅銅色甲殼還長了節肢與大鉗的蟹型怪物。怪物背著形狀單純的機器,晃動起它橢圓形的腦袋。

「哇啊——————!」

妮亞的思考,瞬間由恐怖與驚愕轉為遇上崇拜明星的感動和喜悅。

然後,她將對方帶進沒什麼人的書庫。從甲殼生物的動作看出對方需要機器的電源後,妮亞便依著要求行事。接著,生命寄宿於那兩個圓鏡頭上的機器,開始說起一些難以置信的非現實話題。令妮亞目眩神迷的夢幻時刻,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

同日傍晚。

妮亞按照自稱修琉斯貝利的機器所言,帶他們前往康那母親席娜經營的酒吧「金羊毛」。

這間店的客人,都是些被稱為蠟燭的學者、作家,喜歡拿〈在沙漠發現的鯨魚木乃伊〉或〈七零年代科幻的榮耀與衰退〉之類的話題下酒,所以沒人發出慘叫聲或驚慌失措地逃跑。不僅如此,他們在交頭接耳的同時,還以好奇的眼神看著面前的神秘生物,明明沒人聽過這種生物的誕生或生態,卻個個爭先恐後地提出假說,因此妮亞打開了甲殼生物背上機器的電源,好讓他們住口。

機器所說的內容,不管是出自誰口——即使是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或知名大學的榮譽教授——都讓人難以置信。但不可思議的是,店裡沒有一個人懷疑他講的話,甚至有人一臉認真地做筆記。

簡單來說,他講的是異世界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以及異世界發生的災難。

修琉斯貝利針對在異世界首都活動的「神」,向眾人尋求情報。

學者與作家開始討論。

大家避開餐具,將筆記型電腦與貼了過多標籤而變厚的筆記本放在桌上,開始「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地交談。

「吐不完的毛蟲,讓人聯想到葡萄樹的角以及酒的氣味。」

「也有簡單易懂的表象。毛蟲是指寧芙(66:寧芙(Nymph),希臘神話的精靈。會依居住場所不同(山、林、水等)而有不同稱呼。此外這個字也指蜻蜒、蜉蝣等不完全變態昆蟲的幼蟲。)嗎?」

「寧芙體內是毒嗎?」「這邊是酒吧。」「似乎是葡萄酒出問題後的氣味。」「如果要列舉跟酒,特別是跟葡萄酒有關的神或幻獸,還有其傳說……可能要到早上吧。」

「單單被兩隻手碰到,就會導致皮膚組織壞死跟腹部膨脹這點呢?將瘟疫擬神化的存在,大多碰到就會當場死亡。」

「這是帶有詩意的表現手法吧,將『死』這件事美化。」

「即死美化後的結果嗎?」「死比生更能彰顯神威嘛。」「詩也是故事,說不定正是體現這一點。」

「外表是洛夫克萊夫特筆下那個吧。」「沙布·尼古拉斯嗎?」「伊阿伊阿。」「不過那是女神吧。」「祂跟所有的山羊信仰——」「要說有什麼關連……」

「比方說公山羊(曼底斯)的居民,即使只死了一頭山羊,也會全體服喪。」

「希羅多德?」「神話嗎?」「歷史啦。」

「據說首都禁酒。」「因為酒會帶來不願回首的過去嘛。」「也有讓人遺忘的力量。」

「蘇夏的創造觀念跟希臘人一樣呢。絲綢、辛香料、棉花都是人做的。」

「模仿孩童叫聲的無數壞山羊啊。這種叫厥克維的傢伙是?」

「南斯拉夫流傳的妖怪,據說會模仿小孩或遭到狼襲擊的山羊哭喊……似乎會為了有人死亡而鳴叫。」

「既然是孩童的聲音,代表還未受洗就死了——會是這樣發展來的嗎?」

「聲音嗎?」「死亡之聲。」「既然是報喪,那麼報死蟲(Death-Watch)(67:迷信。中文常譯為竊蠹,是種會侵蝕老房子的蛀蟲。雄性求偶時會以頭部撞擊木頭髮出聲音,有人說是測定余命時間的聲音,因此被當成那戶人家會有人過世的徵兆。)如何?這種迷信倒是有。」

「聯想遊戲嗎?那玩意兒『只』會摩擦頭部吧。」「『只』啊……唯一,代表光是這樣就能成為力量唷。」

「從叫聲著手如何?妖怪也會以叫聲或其他聲音命名吧。」

「啾——對吧?」「波蘭地區對鼠疫(68:鼠疫(Plague),又被稱為黑死病的傳染病。斯拉夫地區將其擬人化為瘟疫女神。)的稱呼。」「鼠疫可不會叫。」

「希臘語中的〈山羊歌〉乃是『悲劇』一詞由來——這正是一場悲劇呢。」

「那麼是狄俄倪索斯(69:狄俄倪索斯(Dionysus),希臘神話中司掌豐饒與葡萄酒的神只。侍奉祂的女祭司們常會喝得爛醉、赤身裸體、飲用鮮血,沉溺於瘋狂的宴會中。)羅,〈山羊歌〉是獻給祂的歌曲。」「舞蹈也是。」「這太瘋狂了。」「實際上並不是悲劇吧?」「是不是在詩歌比賽中有人扮成山羊?」「悲劇演員是山羊。」

「狄俄倪索斯最古老的名字叫狄俄倪索斯·梅藍艾吉斯(70:狄俄倪索斯·海藍艾吉斯(Dionysus Melanaigis),意思是「披著黑山羊皮的狄俄倪索斯」。)吧。基督徒就是因此才把惡魔全弄成黑山羊的樣子。」

「梅藍艾吉斯——黑山羊皮嗎?」

「狄俄倪索斯發明了葡萄酒。」

「狄俄倪索斯。」「狄俄倪索斯啊。」

「在首都地下被人有如私釀酒般偷偷信仰的神只,狂亂與酩酊之神狄俄倪索斯——如何,修琉斯貝利先生?」

對於「康那是男生」這點比誰都來得震驚的達茲爺爺——世界級考古學權威達茲·魯克雷蒙德統整了眾人想法,一張老邁精悍的臉因笑容而皺了起來。

修琉斯貝利大為吃驚。

議論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