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摸著大雱過河

與汴京成的優雅對應,旁邊猶如小衛星城的煤場規模已經很大了,聚集了兩萬多人,然後全然的籠罩在一片霧霾中。

相比兩年前大煙囪起碼多了五倍,晝夜不停的冒煙,叮噹叮噹的敲擊聲幾乎沒有停止過。

修長青是煤場總工程師,是個人才,也不知道是曹集從哪找來的。

焦炭和水泥作坊乃是當時的西北撫寧縣的團隊過來建設的,不過這方面葉家已經走在了前面,他們的第二代煉焦和燒水泥技術已經成熟量產,能夠帶來更好的質量和更低的成本。這方面小舅爺也正在追趕,大雱也沒什麼技術工藝可以給他用,自從大雱被西北投行開除出局後就沒涉足這些產業,逆水行舟不進就退,沒辦法。

於是煤場煉焦和水泥的規模不算大,主要仍舊是買葉家的來用。之所以維持一定生產,那是曹集和王雱不放心葉家,不想被捏住脖子,同時要保持不同方案的技術積累。

今日修長青相當高興,大大的喝了一碗涼茶後,指揮著技術工人擺弄新送來的兩台蒸汽機。

蒸汽機現在只有葉家有,小舅爺好不容易多番周旋,才從葉家搞來了兩台,這樣一來,煤場總工修長青的一些想法就可以得到落實。

葉慶華這傢伙真的坑,他會把蒸汽機賣給其他那些土豪去,卻不想賣給煤場曹集,因為在一些領域兩家是競爭對手。

但很無奈的是地主家也有缺糧時,現在葉慶華的主業在焦炭和水泥,另外的全部團隊集中研發應用,嘗試逆向製造蒸汽機,沒其他資源了,所以葉慶華許多應用都是煤場製造的,曹集就是葉家的最大供應商。

就像後世的高通蘋果華為聯發科等公司設計了自己的晶元後,卻統一交給台積電三星之類的代工生產一樣,葉家和煤場的關係也大抵這模式。

煤場在製造上有先發優勢,時至今日,累積下來的工藝和管理等經驗就是一個近乎神秘學的範疇,是一個完整體系,除了撫寧縣機械廠外,地表再也沒有對手了。

哪怕一些看似很簡單的東西,不過一旦批量製造,葉家自己造的就是差了煤場十條街,所以葉慶華也就被捏住脖子認栽了,乾脆放棄那些產業,專精於自己的領域。

就這樣不得已之下,葉慶華把現在根本拿不到貨、炙手可熱的蒸汽機出讓了一批給煤場使用。

拿到了機器,現在修長青嘴巴笑歪,一掃之前的睏倦,帶領技術工人把他設計的機床和蒸汽機匹配,然後開始了緊張的調試工作。

王雱帶著二丫和大白,在小舅爺陪同下來參觀時,頓時猶如胸口被人一老錘,有些不來氣。

因為剛好看到了修長青的生產線調試完畢。

曹集這龜兒子顯然偷走了幾個撫寧縣機械廠的技術思路,然後依靠修長青研發出了這套另類的「鍛壓系統」。

轟隆、轟隆——

地面有節奏的劇烈震動著,試產的時候就看到一個又一個的配件從生產線直接鍛壓成型了。

王雱好奇之下湊近看了看,類似的鍛錘方案,最早是撫寧縣機械廠用來鍛打大型特殊部件的,不過因撫寧縣機械廠的主要思路集中在蒸汽機相關的部件方面,就沒有進行後續開發。

而曹集這傢伙不生產蒸汽機,就研發了更大型的鍛壓系統,用來直接鍛壓一體成型的某個配件。

修長青利用魔改到盡頭的六十馬力終極版一代蒸汽機,利用撫寧縣機床生產的齒輪,調整速比後、驅動拉升猶如打樁機似的天大一塊鐵磨具,針對性鍛壓製造所需要的部件。

「這……許浪山不會找你拚命嗎?」觀看著的王雱喃喃道。

曹集獰笑道:「他拼什麼?這是你我共同的產業,現在也沒有相關律法限制我不是嗎。而且這些設備的許多關鍵部位、都是找他許浪山訂購的,蒸汽機還是葉家獨佔,能東拼西湊的弄這麼一東西出來虧得我出面,否則換誰都別想搞出來。」

王雱好奇的拿起試產的部件看了一下道:「這是幹什麼用的?」

「大兄弟你落伍了,這是車軸配件啊,火車用的車軸系統上的關鍵部件,需要的強度比較高。」曹集道:「我接了不少葉家的火車頭訂單,之前這個部件只有從你撫寧縣機械廠訂購,許浪山的報價有多坑爹就不用科普了,還要加上喪心病狂的長途運費,最關鍵的是機械廠的產能早就排滿,付了定金還要等。於是乾脆我自己來造不是更好?」

「關鍵是……你這樣造的能用嗎?」王雱好奇的道。

這個小舅爺也答不上來,換修長青過來抱拳道:「回大人話,完全能用。質量的確不如撫寧縣機械廠造的,但價格只是他們五分之一。」

「使用壽命呢?」王雱道。

「經過我們測試,使用壽命約等於撫寧縣製造的三分之一。」修長青非常得意的道。

王雱黑著臉,指著自己的鼻子道:「問題是你們想我大雱名聲有多壞,難怪老子們的廠老是被人叫山寨?」

修長青不禁一陣尷尬,作為技術宅,他當然也是喜歡完美東西的。

但曹集擺手道:「別聽大雱的,我認為這就可以,統一了標準的東西,至少能用一年以上,反正都要維護,跟換不會太複雜。這才有效費比,這才是我們不同於撫寧製造的特點和優勢。葉慶華那老狐狸最終權衡後,雖然兩家的火車頭都採用,但擴大了我們的訂單。所以這就是現在的市場需要的東西。」

既然他這樣說么,大雱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總之煤場的山寨名聲是要永遠背負了,造的東西能用,特點是便宜。

老許他們製造的有政治任務的原因,也有秀技術肌肉的原因,反正這方面他們也沒多大產能,就維持了精工精造。採用的乃是最新標號的新鋼材,且鋼材經過整體的鍛錘系統鍛打,最後人工修整打磨出配件來,不論精度、質量、工藝等等都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缺點就是比較低效,太貴。

要類比的話,撫寧縣機械廠製造就像後世的蘋果生態,比較封閉。所以撫寧縣機械廠設計的火車系統是另外的方案,因為對質量有信心,許多地方也不存在維修維護概念,一般是採取整體總成更換,是典型的大模塊設計。

而曹集這傢伙看起來決定山寨到底,思路是能用就行,他的火車系統方案非常便宜,許多地方是粗製濫造的,但他是開放式設計,許多地方都方便跟換和維護,是小模塊設計。

曹集的方案優點是便宜,但模塊太多導致結構複雜,就一定會導致匹配的難度,然後導致許多地方強度不夠,動力轉化效率較低等等。

這樣完全不同的技術特點,現在撫寧縣機械廠和京城煤場越來越鮮明了,包括已經製造成熟的一些傳動總成,兩家大抵也是這種特點。曹集這傢伙造的小毛病很多,到處叮鈴哐啷的響,但方便維護維修且便宜。老許他們造的質量好精度好,比較封閉,都是大模塊設計,小地方基本無法修復,一壞基本就是半個總成更換,甚至是一整套總成跟換,且比較貴。

哪種方案好還真的說不上來,算是各有特點吧。

現在來看,講銷量是曹集這傢伙大的驚人,但撫寧縣機械廠也真不缺訂單,各領域的訂單都排隊到兩年後了。要類比的話,是後世千元機和蘋果機的差別,蘋果好在哪裡暫時不談,但只要這個噱頭在一天就有人買單,這個客戶群不愛計算效費比。

搞笑的在於,現在的西北地區,機械廠一上新產品,哪怕在大雱看來很滑稽很難看,也會有一群腦子有病的人說「你看看這撫寧縣製造就是不一樣,人家這思路,這設計,這工藝,這造型,這XX」。汗,這類人還真特么不少,這類傢伙整天都被曹集戳脊梁骨。

包括老王家內部現在也分成兩派,吳瓊老媽中毒了,非來自撫寧機械廠造的東西不買。大老王則反過來,吩咐管家什麼便宜買什麼,能用就行。

於是撫寧機械廠現在有很強的品牌效應,哪怕他們不是所有東西造的都好都合理,但客戶群的生態很奇怪,只要某人用了機械廠的其中一個產品認可了,加上大家都說好,他就會猶如中毒一樣,但凡所需要的東西只要機械廠出品就買,且會枉顧事實的覺得就是好。

曹集這傢伙的東西則完全沒有品牌效應,所以他上新產品非常保守,因為推廣代價實在太大,除非是真的實用又非常便宜,買的人才會慢慢多起來,完全沒有什麼用戶粘度。

所以曹集研發上新就顯得保守,通常是眼看機械廠搞出來了,有點行業趨勢了,曹集就跟隨在後面山寨,譬如當初各種傳動系統的開發,曹集就是這樣跟在後面「摸著大雱過河」的。

作為第一大股東,大雱的名聲算是被小舅爺坑了。但思前想後,也不能說小曹的經營不成功。

這邊大雱YY完畢,那邊新產品試產也已束了。一群人圍了過去,修長青正在查看試產部件。

曹集問道:「怎麼樣,能用嗎?」

「完全不能用。」修長青搖頭道。

曹集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