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政治勒索

沒蔵訛龐除了陰險外還很英俊,他有著那種西夏人慣有的怪異髮式,還他那天生麗質的妹妹乃是一個種。

現在有消息傳來太后沒死,也正在大張旗鼓的帶著鐵鷂子軍回興慶府。然後明王受傷後被人抬回承天寺後閉門謝客,不見任何人。

這讓沒蔵訛龐非常緊張。固然他是個梟雄,但作為毒蛇主動出擊咬人後卻沒成功,內中情況又無法得知,總是會讓人慌張的。

也就是說從決定暗殺太后妹子開始,已經陷入了被動。

刺客曹晴有沒有被她捉到?有沒有招供?那太后那瘋婆娘回來後會不會衝冠一怒直接大面積開戰?

這些問題全然成為了沒蔵訛龐的心病。

「可惜了,她居然沒有死。所以接下來的這個冬天,註定了興慶府不會太平。」

沒蔵訛龐喃喃嘀咕著,且預估著那瘋娘們進興慶府後會發生的事。

公然開戰應該還不至於。因為理論上她比任何人都關心西夏安危,這個江山不論好還是爛,理論上都是他兒子的江山。雖然她有鐵鷂子軍,但畢竟人數不多,對比侍衛軍沒有優勢。

且有個最重要的問題:侍衛軍幾乎全是西夏貴系子弟在其中,平穩的既得利益者就是他們。若瘋娘們公然挑戰侍衛軍,幾乎也就等於和整個西夏權貴群體開戰了。她應該不至於會蠢到這個地步?

這樣想著沒蔵訛龐又安穩了兩分,但也必須做足準備。

鐵鷂子是太后手裡最後的王牌,且他們的兇悍幾乎每個西夏人都清楚,人數雖少,卻是從小以物競天擇方式培養出來的精銳死士,並裝備了西夏最強的冷鍛甲以及神臂弩。

西夏的神臂弩九成數量就在鐵鷂子手中,其他的部隊其實並沒有多少。

所以即便做出了不會公開明戰的判斷,沒蔵訛龐也必須為此做準備。於是這才想到了之前李富貴從宋國撫寧縣搞到的燧發槍圖紙,從懷裡把圖紙拿了出來觀看。

坦白說早期得到圖紙時候,儘管李富貴作保這是用於戰爭的神器。但沒蔵訛龐並沒有親眼見到效果,從圖紙看也沒發現什麼神奇的地方,然後淮西計畫的失敗,也讓沒蔵訛龐對李富貴的信任極為有限了。

於是在當時,就猶如傳說中的「忠臣死諫石沉大海」一樣,沒蔵訛龐雖然收下了李富貴送來的圖紙,當做了一次間諜活動的成功,但並沒有立即研究,也沒有太當做一回事。

燧發槍的研發計畫,就那樣被太師爺冷藏了。

只有大禍臨頭時候,人們才會想到去抓住那根稻草試試看。

又仔細想了一下李富貴的為人,和他弟弟李守貴不同,李富貴或許能力有限卻不是一個喜歡浮誇的人。

「難說有用。閑著也是閑著,給本相召集興慶府所有排得上號的頂尖鐵匠,嘗試秘密打造這所謂的燧發槍。」

這就是沒蔵訛龐的救命稻草,他不確定燧發槍真有效,但沒有足夠多神臂弩的時候,若真如李富貴說的有接近神臂弩的射程和威力,且掌握在侍衛軍手裡,極端情況也就不怕瘋娘們帶著鐵鷂子犯渾了。

「順便,最快代替本相傳令給邊軍,立即停止對宋的騷擾和挑釁。」沒蔵訛龐又道。

「太師此舉乃是何故?太后與您不和、且反戰,眼看您通過各種方式,已經取得了邊軍效忠,將可以引發對宋戰略,卻於這個時候停止,那等於往前白做了?」心腹謀士對此不明所以。

沒蔵訛龐道:「因為當時形勢本相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以為可以讓我那不成器的妹妹消失,就此而在皇帝年幼之際執掌國政。顯然瘋娘們活下來後就不行了,若繼續執行騷擾政策,一旦真的引發了國戰,效忠於我的邊軍陷入了對宋戰爭泥潭,那才是給瘋娘們發飆的契機。因為本相的最大力量一旦被宋軍拖住,無法在需要時候北上『勤王』的話,這就是給瘋娘們帥鐵鷂子軍引發內戰的理由。所以暫時不對宋開戰,邊軍處於機動狀態,就能讓瘋娘們不敢犯渾。因為她還不想讓我西夏亡國。」

「太師既已經出手,人已經得罪,何不繼續執行暗殺策略?」心腹謀士好奇的道。

沒蔵訛龐嘆息了一聲道:「不能了。同樣的策略總是越用效果越差,越拉仇恨。有心算無心,籌劃周密,好不容易說動了明王老狐狸,但這種情況下都失敗了。現在她已經有了認知和防備,往後除了失敗概率越來越大之外,只能逐漸讓別人對本相眾叛親離。這終究是見不得光的事。明王那老狐狸顯然也是一擊不中就縮頭的典型,有他幫助尚且失敗,現在他擺明了裝作不知道、和本相劃清界限。於是真的不能了。」

……

最冷的時節還沒有到,等候出使任命的期間王雱在做足準備。

最新一批燧發槍乃是1.7版本,相比之前有了較大改進。制式鉛彈已經定型且流水線,很多很便宜。

重要的在於火藥也已經是二代半工藝,相比之前在性能上有了較大改觀,現在的火藥推動1.7版燧發槍,哪怕是量產縮水版,有效射程也已經突破到了五百五十步。

鑒於此,韓琦寫信來大加讚賞。

最近的槍在滿足的韓琦的產能後,大雱自己的撫寧縣也採購了一批。打算帶著出使。

出使是能帶宋國自己的部隊的,編製大小看臉,看西夏是否大方,最多的時候一個軍都行,不過就算在寒磣一個營的許可還是會有的。

在這個季節的北方,宋國的神臂弩基本是無法用的,必須用烘烤或開水淋燙的方式預熱,否則很容易就會拉斷弓弦,也容易硬上的時候使得弓臂斷裂。

那些材料不論怎麼處理,都跳不出依靠彈力伸縮射擊的物力極限,既如此,這樣的溫度下會把一切都硬化脆化。

燧發槍性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受益於二代半火藥工藝,仍舊可以高效率使用。

此外,去西夏外交還帶著神臂弩也太拉仇恨,畢竟那是從西夏偷來的技術。

除了第一個火槍營的配備外,其餘物資也很豐富,都在打包進行著準備。這些東西是用來賣或者送的。

外交肯定要帶點東西去,但此番倉促成行準備不足,所以只有大雱自己來準備這些,不過費用會算在禮部帳上,過後給禮部老爺們寄一份賬單,禮部又把賬單送到三司去,抵抗掉撫寧縣應提交的稅額,這就是通行做法。

十一月中旬,中書門下的確認文書到達撫寧縣,任命王雱為臨時禮部員外郎(副司級)。

這不是聖旨,只是中書門下文書,且只有參知政事富弼一人的簽字。

這個現象說明了皇帝問題不小,真的不問事務了。然後文彥博始終對王雱報以不信任態度,所以文彥博沒簽字。

但文書能送到撫寧縣來,也說明文彥博默認不反對。

大宋的規矩就這樣,副職不是擺設,參知政事富弼也是執政之一,只要富弼簽署就可以執行,當然前提是沒被文彥博否決。

所以簽這個文書對於富弼也是考驗,簽字就有責任。但老富總體還是比較信任王雱的,於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作為了。

以王雱的級別,禮部員外郎的任命有些違規。但是權益之下,現在皇帝也不問事務,這也不是需要皇帝欽點的職務,於是為了避免戰爭又暫時沒有好辦法的他們、就只有接受此番的勒索。

真的是勒索。現在戰爭一觸即發,所以絕對沒有誰想於這個時節出京去西夏訪問的。但要出使,員外郎是最低建制,這已經有點看不起西夏的意味,再低的話就是侮辱。於是他們只有加給王雱這個事務官。

有趣的在於此番力保王雱升職的是司馬光。那傢伙的尿性就是怕打仗,為了避免戰爭、割讓國土的事他也會幹的,何況是給願意用外交手段的王雱加個官銜。

和員外郎匹配的官銜一般是從六品,可以上下挪動一級。也就是說根據不同形勢,正七品或者正六品的人,都可能加這個事務官。

但大雱現在乃是正八品,足足跳了三級。所以這些傢伙在頭銜前面編造了「臨時」兩字。

那麼一般也就意味著兩個情況,王雱的成果不好的話,那麼出使後吏部就收回頭銜,或者出使取得成果,則會坐實這個職務。但要坐實這個職務至少又要把王雱升到正七品,這才合法。

所以沒有驚喜,富弼附帶私信中也罵人了,指責王雱說這是政治勒索。

順便,富弼還把李參給賣了,在信中言道:「希望你要有組織紀律和政治覺悟,別在拉仇恨。李參彈劾起你來是不遺餘力的,文彥博不是一個耳根子軟的人,但他本來就對你有些排斥,於是西北帥臣李參現在天天說你壞話,天天詛咒你。當這種形勢成了習慣,不論如何你就是朝廷眼睛裡的『刁民』,還會慢慢形成大宋文人群體對你的統一認知。長此以往,大家會跟著李參眾口一詞說『怎麼西北的天寒地凍沒把你凍死,淮西的百姓沒戳脊梁骨把你戳死』。真形成了這樣的眾口一詞,你就廢了。懂本相的意思吧?」

信的結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