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刀、魔僧、狂道、傾城女

天氣越來越冷了。

還沒有開始下雪,但坐在營地中抱著年幼睡熟了的小皇帝,沒蔵太后能清晰看到兒子鼻孔中均勻的噴出白氣來。

此時的營地集中了柴火,燃燒著熊熊的大火。

大火上面架著大鐵鍋,正在燒牛肉羹,這是太后最喜愛的一道美食。或許說西北地區的人都喜歡,因為離不開肉,也不缺少肉。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每次烤火太后就會想到宋國的那個神童,也會想到那傳說中能持續燃燒四個時辰的焦炭。

「如果有那種東西,興許西夏的寒冬就不會太冷。」沒蔵太后喃喃自語。

事實上她真能買到。花錢就行,已經有鐵鷂子軍中的人從撫寧縣買了一些作為玩意送來給她了。

鐵鷂子軍是一代雄主李元昊留給沒蔵太后最後的遺產。一隻完全效忠於帝王,血統最純正的部隊。雖然只有區區三千人,但是悍勇又忠誠,擁有這時代最前緣的冷鍛盔甲技術,以及最強的神臂弩。堪比李世民的玄甲兵。

很奇怪大唐的影響力就是如此巨大,導致這時期興慶府就算在建築模式上,仍舊有唐時期風貌,連民風也有些近似。沒蔵太后的經歷、導致了她喜歡把自己比做武媚,把鐵鷂子軍比做李世民的那隻精銳騎兵。

侍衛軍已腐化,那是一隻由貴族子弟組成的華麗軍隊,貴族現在基本聽沒蔵訛龐的。但那也只是表像,沒蔵太后比誰都清楚,將來利益在何方、何方強盛,這群沒節操的東西就會倒向何方。

說起各族酋長貴族們聽沒蔵訛龐的此點,若在以前的蠻荒時期會影響很大,但往前西夏做過一些漢化努力,模仿宋國制度搞了軍制改革,設計了「州縣制度」。做的沒宋國好,但已在一代雄主李元昊的改革下,基本完成了從封建領主制的過度,正在向著文明「政府集權制」轉變。

由此導致,部落領袖們的影響力大不如前。沒蔵太后清楚:這就是漢化文明化的魅力之所在。

更早前的西夏,皇帝或者說國王只是個大貴族,分封了一群中貴族,中貴族又繼續任命小貴族。打仗時候集結號一吹,小貴族徵兆領民,中貴族又徵兆小貴族。全然傭兵制形勢,大抵就是這樣的。

因為李元昊,西夏的常備軍制度服務於國家的改革才能完成。

當然讓沒蔵太后憂慮的在於,編製最大的邊防軍現在大多數也都聽沒蔵訛龐的。皇命的確掌握在沒蔵太后手裡,但很多時刻皇命別說出興慶府,出皇城都有困難。

有鐵鷂子軍在,不是說沒蔵訛龐真能把皇城封鎖,並不是那樣。

只是西夏的漢化改革不夠徹底,於是沒有大量啟用讀書人中的平民子弟參與政治。朝政仍舊掌握在那群世襲貴族的手裡,那麼在神仙打架,大權到底花落誰家還不清楚的現在,那些官僚集團就算接到了指令也是拖著不執行。

他們不會隨便謀反對抗皇命,但不做事,就是這種特殊形勢下的通行規則。

這就是現在亂套的原因,自比武媚的沒蔵太后很清楚此點。

現在,沒蔵太后已經決定和沒蔵訛龐開戰,她已經派出了心腹之臣李守貴前往邊軍,公開調查關於邊軍的貓膩。只要能公開條件下把這些事套在沒蔵訛龐身上,就能在政治上否定他。

但這很可能會引發後遺症,所以這就是沒蔵太后於這個時期離開興慶府的原因。都城人太多太複雜,看似熱鬧安全其實危機四伏,以狩獵為名出來,看著到處窮山僻壤相反還單純,單純就意味著相對安全。

思考到此,香味更濃,牛肉可以吃了,於是沒蔵太后這才回神。

「娘娘是否太急,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您這個時候急著和沒蔵訛龐對立,因敵國前陝西帥臣龐籍一封書信,就派人調查太師。這會加速分裂我西夏的政治格局,讓別人看笑話。作為您欽點的國師,老僧有責任指出。」

明王摩琶不參與吃肉,一身單衣不懼寒冷的高人形態提醒著。

「明王想多了。當然會有些陣痛,但本後認為大多數人就是一群沒節操的,誰強他們就聽誰的。現在必須表態回應,證明西夏的皇權仍在,李元昊的餘威仍在。正因為往前本後過度懦弱不回應,孤兒寡母的,被他們認為好欺負,這才導致他們慢慢聽沒蔵訛龐的。」太后情緒化的道。

「娘娘考慮過被西夏全族人指責您『對宋懦弱』的後果嗎?我西夏得以在艱苦環境下立國、有凝聚力,就建立在對南朝的仇恨和嚮往上。政治上失去了這個信仰,往後唯恐凝聚力下降。」明王摩琶道。

太后娘愣了愣,暫時沒去想明王今次為何老當著鐵鷂子將軍們的面公開唱反調,只愕然問道:「明王真信這一套?所謂以史為鑒,國人的凝聚力,難道不是建立在物質豐厚有飯吃上?依靠打仗,真能養活全國嗎?」

周圍鐵鷂子將領們的目光已經很不友好,於是明王摩琶不在說這個問題,轉而道:「早前求見的那女道士曹晴還處於軟禁中,她似乎有話想說,太后真的不見她嗎?」

沒蔵太后又愣了愣,弄不明白明王為何又忽然提起這問題,不過也不在意,擺手道:「本宮不想見。我不喜歡道士那妖言惑眾的修真辟穀之說,當年皇太子寧明就是這樣走火入魔的。另外本後有消息,那女道士曹晴投靠了沒蔵訛龐,誰知道她有什麼陰謀。所以堅決不見!」

「太后……」

明王繼續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淡淡的道:「就算她是沒蔵訛龐的人見了也無妨。很多時候敵人也是可以合作的。不喜歡修真之說,不聽她傳道就是。重要的在於老僧和這女道士有過際遇,也關注過她,其實老僧認為很大可能她不是沒蔵訛龐的人,而是宋國卧底,王雱的嫡系。」

明王自來世外高人大家都知道,他這麼一說,便有了很大說服力。

且明王清楚這是個契機,若是沒蔵訛龐的人、或許是西夏自己人,這個時候相反會被太后看做潛在敵人。如果是宋國人是王雱的人,雖然表面上算敵對,但是恰好能在這特殊的西夏陣痛時期,受到太后信任。

譬如龐籍寫來的書信就真讓太后雞血了。

明王是個很實際的人,已經看明白了往後形勢。認為此役太后必敗無疑,大權一定落在沒蔵太師的手裡,為了往後佛家在西夏利益,明王和沒蔵訛龐已經取得了私下默契。

所謂的默契: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為了佛門利益明王可以對太師妥協,但不會明面參與暗殺任務。

現在從技術上說,明王已當著鐵鷂子軍的骨幹的面,點名了曹晴是宋人,是王雱的人。

而太后自己,則點名了曹晴是沒蔵訛龐的人。

這些讓最忠心的鐵鷂子軍聽在了耳里,又從技術上促成了太后和曹晴此番的非正式見面,那麼一旦發生暗殺則不關明王什麼事,曹晴是宋人是王雱的人,或者是沒蔵訛龐的人。西夏政權的洪水滔天和宗教並沒什麼關係。

各懷心思,現場就此進入了沉默,太后還真的認為明王說的有些道理,便又看向了兩個將領。

兩個心腹將領思維和太后的步調差不多,認為這時候宋國的人相反比興慶府自己人值得信任,於是他們左右看看周圍鐵軍環繞,密密麻麻的神臂弩壓陣,問題不至於失控,便對沒蔵太后微微點頭。

「那好,傳本宮令,召見宋國女道士曹晴。」沒蔵太后下達了命令。

少頃,被牛筋捆綁得紮實的曹晴被帶上來。

情況忽變!

對於曹晴只要登場照面就是機會,此姑娘根本沒有和稀泥說廢話的行為,忽然腿部發力,在身帶牛筋捆綁情況下,脫離了兩個軍士的拉扯,猶如人形炸彈一樣急速撞向沒蔵太后。

變數來的太快,任誰都沒想到這麼高效直接,用頭刺殺的事真沒見過?

但也正因為粗暴直接,所以有效。

局面全然打亂了鐵鷂子固有的安全護衛程序,導致他們應對慢了一步,哪怕鋪天蓋地的神臂弩已經舉了起來,卻無法射擊。因為曹晴已經到了太后和小皇帝的附近。

大藏明王猶如幻影般移動,攔在了太后身前,一掌拍出。

曹晴身形變換,調轉身形,雙腿踢在明王那巨大手掌之上。

強勁的震力導致周邊氣流激蕩。且明王有意識下,深厚精純的內勁通過腿部傳遞到了曹晴周身,這是「內功中的卧底」,加上曹晴自己的力道猛力一震。

啪啪啪——

那些捆綁在曹晴身上牛筋全數被震斷。

就此一來曹晴進入了滿血狀態。而明王也當著大軍的面、相當忠勇的完成了「護駕」舉動。

就連營地中的柴火燃燒堆,彷彿也是刻意設計的。

曹晴脫困後猶如旋風似的一掃,鋪天蓋地的柴火以及木炭灰塵朝明王席捲而去,導致明王身上的單衣多處起火。

明王就地一滾去滅火,也就在技術上讓出了一條曹晴的刺殺通道!

這些過程只是一眨眼發生,根本不容鐵鷂子軍們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