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相互算計

書信被燒毀以後,周瑜擦乾了臉上的淚水,而後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姿容。

「砰!」

做完這一切之後,周瑜猛然將一個書架踹翻,而後大聲罵道:「混賬,混賬,混賬!」

「公瑾因何發怒?」

就在此時,孫權帶著周泰進入營帳之內,看著周瑜的樣子微笑著詢問。

只不過,孫權眼中卻閃爍著微不可察的寒光。

正大發雷霆的周瑜,看到孫權以後,急忙上前行禮。

而後,他憤憤不平地說道:「那陳文昭簡直欺人太甚!」

孫權眼神微眯,問道:「如何欺人太甚!」

周瑜道:「那陳文昭不僅辱罵主公,而且還辱及兄長,不殺此賊誓不為人!」

孫權看著周瑜那副咬牙切齒的模樣,心中不由感覺疑惑不已。

「難道,是我猜錯了?」

孫權整理了一下心情,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問道:「陳文昭不會這般無聊,給公瑾寫信就是為了逞口舌之利吧?」

周瑜聞言,不由面帶猶豫之色。

孫權見狀,眼神微微眯起,拳頭開始握了起來。

周瑜遲疑半晌,忽然緊緊盯住孫權的雙眼,說道:「我有一事心中不解,不知當問不當問。」

孫權心中「咯噔」一聲,暗暗給周泰打了一個眼色,而後說道:「公瑾但問無妨。」

周瑜說道:「主公可信得過我?」

孫權聞言,目瞪口呆。

他本以為周瑜會詢問孫策之死,卻沒想到會問出這麼一句話,一下子有些反應不過來。

只不過,孫權反應也十分迅速,當即笑著說道:「對於公瑾,我又怎會不信任?」

孫權語氣顯得十分真誠,可是心中怎麼想,外人卻是不得而知了。

周瑜卻好似鬆了一口氣般,道:「既然主公信得過我,那麼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了。」

「陳文昭信中,除了貶低主公以外,也的確許以高官厚祿,想要招攬在下。」

「看完書信以後,我覺得十分氣憤,又擔心主公因為書信裡面的內容,而對我產生猜忌之心。」

「故此,看完書信之後,我就將信紙仍在火盆里燒了。」

說到這裡,周瑜還用右手指了指火盆。

孫權眼睛微微眯起,臉上卻仍舊帶著燦爛的笑意,說道:「此乃陳文昭離間之計,公瑾萬萬不可中計。」

周瑜大聲笑道:「主公但請放心,此等伎倆我又豈會不知?」

隨後,周瑜忽然話鋒一轉,問道:「主公前來所為何事?」

孫權臉皮極厚,正色道:「公瑾乃是吾之臂膀,我擔憂公瑾會被陳文昭迷惑,故意前來提醒一下。」

周瑜拱手相謝,並且再三表示,自己不會中了陳旭奸計。

孫權又和周瑜交談了一陣,拐彎抹角進行試探,周瑜卻始終沒有露出任何破綻。

孫權無奈,只得帶著周泰離開,那些帶過來的親衛亦是緊隨其後。

目送孫權走了以後,周瑜臉色再次陰沉了下來,一個人坐在床上,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只不過,書信裡面的內容,周瑜卻無論如何也忘不了。

書信之中,提到了孫策的死因,陳旭告知周瑜,當初關中的確派遣死士前去刺殺孫策。

孫策死的那一日,出去打獵的時候也曾就受到刺殺,那些死士就是關中死士。

只不過,孫策行蹤何等隱秘,如果沒有人提前透露,關中死士根本不可能前去刺殺孫策。

而那個為關中死士提供孫策行蹤的人,除了孫權還有何人?

只不過,那場刺殺根本沒有殺掉孫策,孫策最後反而被人毒死,這件事情雖然與陳旭有關,卻不是陳旭派人下的毒藥。

畢竟,那個廚子跟隨孫氏許久,縱然陳旭本領通天,也根本沒有辦法將其收買。

只不過是陳旭,向孫權手下透露過,豬肚蓮子湯用白茄枝燒,喝了之後就會身中劇毒,必死無疑。

當然,陳旭一開始並不知道,那些與自己手下接觸的東吳人氏,乃是孫權手下。

只不過陳旭有所懷疑,就一直派人調查,在孫策還沒有死之前,就機緣巧合之下,探明了他們的身份。

周瑜開始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陳旭在用反間計。

不過仔細思考過後,周瑜卻相信了裡面的內容。

孫策在沒有死之前,就曾經向眾人透露過,自己臨死以後,要把江東之主的位置傳給孫權。

而且孫策死後,既得利益最大者,也是孫權其人。

在孫策死後,孫權反應也未免太過迅速,很快得到了江東上下的認可,取得了江東之主的位置。

周瑜雖然有心要扶持孫策兒子上位,卻又擔心引起東吳內亂,最終只得同意孫權繼位。

孫權不僅是孫策死後,既得利益最大者,當初去孫策墳墓前面受到驚嚇,也讓周瑜產生了疑心。

雖然當時的孫權,說自己乃是因為太過思念兄長,這才身體有所不適。

只不過,周瑜後來暗暗打聽過,孫權是因為被烏鴉的叫聲嚇住,這才生病。

若孫權不是心中有鬼,又怎會被區區幾隻烏鴉嚇住?

更讓周瑜震驚的是,後來他從小喬口中得知,孫權對於大喬有覬覦之心。

原來,孫權年幼喪父,大喬乃是孫策妻子,對於孫權就如同自己兒子一般。

再加上大喬生得十分美麗,孫權長時間與大喬相處,自然產生了孺慕之情,漸漸喜歡上了大喬。

當然,孫權雖然有了此心,卻也從未表露出來,只不過敏銳的大喬,還是發現了一些端倪,就將此事告知了自己妹妹。

為了避免兄弟二人猜忌,大喬、小喬對於此事,也一直都是守口如瓶。

直到孫策、大喬先後離世,小喬才將此事告知周瑜。

當初孫策死後,眾人都說大喬乃是殺人兇手,孫權卻力排眾議,想要為大喬洗清冤屈,竭力表現。

奈何大喬太過剛烈,自殺而死,孫權百般算計終究成空。

以前周瑜對於此事,還沒有太多想法,只不過此時都能聯想到一起。

如此一來,江東之主的位置,以及美人大喬,都可能是孫權的殺人動機。

當然,前者可能性更大,後者只是順帶的產物罷了,畢竟大喬乃是孫策妻子,縱然孫策身死,孫權也不可能光明正大得到大喬。

「我本有心盡起心腹,活捉此狼心狗肺之人,斬於兄長墓前,而後輔助阿紹繼位。」

「奈何手中並無證據,能夠證明此獠殺掉兄長,貿然行事只能引起東吳內亂,使得陳文昭有了可乘之機。」

「江東乃是兄長一手打下來的基業,我絕對不允許他人染指。」

想到這裡,周瑜頓時感覺煩躁無比,起床在營帳之內來回踱步。

「可是,我若不殺此獠,如何對得起兄長?而且他已經對我產生了猜忌之心,我不殺他,他早晚也定會殺我!」

周瑜臉色不斷變幻,卻始終沒有辦法下定決心。說到底,周瑜還是不忍心看到東吳內亂。

「罷了,此事暫且壓下來,等消滅了陳文昭以後,再徐徐圖之。」

「不過,我應該早做準備,在保全己身的同時,也要掌控兵權才行。」

周瑜冥思苦想半夜,心中終於有了計較,當即連夜開始行動。

卻說孫權帶著周泰離開以後,周泰有些遲疑地問道:「主公為何大動干戈而來,最終卻是這樣離開?」

周泰如此詢問,倒也不是想要孫權治罪周瑜,只不過的確有此疑惑罷了。

孫權卻是說道:「大都督忠心耿耿,既然識破了陳文昭離間之計,我自然仍舊要對他以禮相待。」

孫權口中雖然這麼說,可是內心深處卻是有些糾結。

本來孫權決定,只要周瑜露出破綻,或者當面質問自己孫策之死,他就會不惜代價將周瑜當場擊殺。

然而,周瑜看起來毫無破綻,而且又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

雖說孫權懷疑周瑜知道了什麼,卻也並不十分確定,所以再三試探以後,就只得無奈離開。

周瑜在軍中頗有威望,現在的表現也是無懈可擊,孫權如果僅僅憑藉懷疑,就當場對其進行治罪,後果將不堪設想。

那個時候,東吳可能就會發生內亂,許多東吳將領也會人心惶惶。

故此,不到迫不得已,孫權絕對不敢光明正大害了周瑜性命。

當然,如果孫權看到了那封信的內容,哪怕明知殺掉周瑜會引來大禍,仍舊會孤注一擲。

是夜,孫權讓人秘密將陸遜叫來,對其說道:「周瑜勾結陳文昭,已經存了反心,吾欲將其除掉,伯言可有妙計教我?」

陸遜聞言駭然失色,道:「公瑾忠義,絕對不會與陳文昭勾結,主公還請三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