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諸葛離去

長安城,秦王府邸之內。

陳旭看著手中的戰報,卻是久久不語,本來他還想讓袁尚牽制袁譚,不曾想戰局變化居然如此之快。

「終究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哪怕關中謀士如雲,都不可能算到所有事情,袁譚再度接納審配、逢紀,也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事情。

不得不說,沮授思維實在太跳脫了,膽子也太大了。

「看來,我以前有些小瞧了袁譚小兒。」

能夠冰釋前嫌,再度重用以前背叛過自己之人,無論是因為什麼緣故,袁譚都值得讓人敬佩。

陳旭自忖,假如換成自己,不見得會有那樣的心胸。

「以前的袁氏之中,派系爭鬥不斷,謀士相互牽制,雖然人才眾多,卻不能真正齊心協力。」

「若經此一事,冀州謀士齊心,恐怕日後也不能小覷袁譚了。」

幽州雖然局勢瞬息萬變,陳旭也沒有絲毫插手的能力,畢竟現在袁尚身死已成定局,關中也進入了休養生息的階段。

時間緩緩流逝,陳旭也投入了忙碌之中,又一個消息讓他心中難以平靜。

李儒來到陳旭面前,臉色沉重地說道:「主公,滲透進入荊州的細作以及死士,幾乎已經完全失去了聯繫。」

「那些前去刺殺諸葛亮的死士,可能都已經殞命。」

「最為重要的是,諸葛亮已經投奔劉玄德,如今擔任左軍師職位,深得劉玄德器重。」

聽見李儒的話,陳旭心中無比苦澀,喃喃自語:「一切的努力,終究還是徒勞么?」

他之所以不顧一切,仍舊想要除掉諸葛亮,就是知道在歷史上,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致使天下三分。

哪怕現在關中實力強勁,陳旭也不得不考慮,諸葛亮出山可能帶來的影響。

「諸葛亮投奔劉玄德以後,有什麼動作?」

李儒答道:「因為刺殺諸葛亮之事,荊州細作有很多身份暴露,我們現在對於荊州動向,並不十分了解。」

「只是根據邊境斥候彙報,劉玄德派遣大量軍隊,將荊州與益州、關中的交通要道全部封鎖,禁止一切交流。」

「就連通商,以及士子遊學都不被允許。益州與荊州的聯繫,自此以後也幾乎完全斷絕。」

陳旭聞言臉色微變,道:「劉玄德如此行事,到底是為什麼?」

以前雖然雙方敵對,可是商業交流仍舊沒有被禁止,畢竟雙方都需要互通有無。

可是現在,荊州軍擺出來的架勢,好像要與關中、益州徹底斷絕關係,這種關係不僅是政治上,還包括商業以及生活上。

關中雖然強盛,可是荊州的很多物資,都是關中急需的東西。關中也有很多東西,荊州沒有辦法生產。

如此嚴重的閉關鎖國,對於雙方的傷害都是非常嚴重,諸葛亮怎麼會走這一布棋?

最為重要的是,現在荊州在邊境防守嚴密。

很多道路要麼都被堵死,要麼被設置了關卡,日後再想派遣細作前往荊州打探消息,也將會變得十分困難。

當然,荊州軍日後想要打探關中消息,同樣會變得十分困難。

無論陳旭心中有多麼疑慮,也改變不了劉備的做法,更猜不到諸葛亮的心思。

時間緩緩流逝,自從諸葛亮擔任荊州的左軍師以後,幾乎接管了荊州所有大權。

一開始,還有人不服諸葛亮。

可荊州經過一年的政治改革之後,諸葛亮幾乎得到了所有百姓的擁戴。

諸葛亮的才能,根本毋庸置疑。

相比起龐統與徐庶,他的才能更加全面,若是單論政治才能,龐統二人拍馬難及諸葛亮。

當諸葛亮放開手腳,將一切精力都投在內政上面以後,所起到的效果簡直駭人聽聞。

一年時間,雖然不至於讓荊州恢複元氣,卻也讓劉備看到了希望,讓荊州政治變得更加井井有條。

不僅如此,諸葛亮與荊州大族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經過諸葛亮的舉薦,劉備親自登門拜訪,徵辟了很多荊襄士人,其中就包含馬氏五常。

馬氏乃荊州豪門,一門五兄弟,個個才華橫溢。

馬老大字伯常,馬老二字仲常,馬老三字叔常,馬老四字季常,馬老五字幼常。

因為兄弟五人表字之中,都包含常字,才被稱為「馬氏五常」。

馬氏五常之中,尤以老四馬良才華最為突出,諸葛亮卻認為,老五馬謖最有靈性,乃是一塊璞玉。

經過一年的發展,再有許多荊州士人依附,劉備麾下人才,比起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楚王府邸之內,劉備翻開一個又一個奏章,看到裡面的內容以後,臉上不由浮現出了笑容。

「孔明果真乃當世大才啊。」

直到現在,劉備仍舊記得當時的場景。

那個時候,劉備心中抑鬱,形容枯槁,已經有些病入膏肓,哪怕荊州有良醫良藥,都不能救治劉備。

只不過諸葛亮的到來,卻讓劉備心中抑鬱盡去。

特別是得到諸葛亮效忠,又與諸葛亮交談一番之後,劉備心中更是重新燃起了希望。

那幾乎被擊潰的野心,再次膨脹了起來。

那一天,諸葛亮與劉備交談了很久,除了當事人以及徐庶之外,再也無人知道他們談論了什麼。

事實上,諸葛亮投奔劉備以後,除了完全封閉與關中的交通,並且大肆改革內政、發展生產以外,根本沒有太大動作。

不過有些人卻知道,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罷了。

「踏踏踏。」

一陣腳步聲傳來,劉備抬頭視之,才發現諸葛亮緩緩走了進來。

「孔明。」

劉備急忙起身,親自上前迎接諸葛亮,諸葛亮卻停住腳步,非常恭敬的向劉備施了一禮。

諸葛亮其人,對於禮儀尊卑十分看重。

哪怕劉備十分器重他,諸葛亮卻始終潔身自好,謹小慎微,不給任何人留下把柄。

「我都說過很多次了,先生以後見到我,莫要如此多禮。」

劉備見此情形,卻是面露不愉之色,語氣之中頗有責怪之意。

可以看得出,劉備不是在做戲,而是真的不希望諸葛亮太過拘謹,希望兩人能夠以朋友身份交流。

諸葛亮見狀,心中也是無比感動,卻仍舊有著自己的堅持。

「主公,亮此次前來,是準備向主公請命,出使其餘諸侯。」

劉備聞言先是一愣,繼而有些憂慮地說道:「內政只是發展一年,軍隊尚且沒有恢複元氣,軍師現在就要遊說其餘諸侯么?」

諸葛亮正色道:「亮此次出使,想要達成目的勢必會充滿坎坷,此行少則一年,多則三載。」

「在這個過程中,主公也可以繼續發展政治、訓練士卒。一旦亮此行功成,就是荊州一雪前恥之日。」

劉備聽見諸葛亮之言,心中極為不舍,卻也有些心潮澎湃。

除了劉備與徐庶之外,沒有人知道諸葛亮要做什麼,也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究竟有多麼瘋狂。

事實上,正是諸葛亮這種天馬行空的瘋狂,才讓劉備重新看到了希望。

因為他知道,除了如此行事以外,關東諸侯根本不可能再擊敗陳旭,更不用說將其消滅了。

只不過,諸葛亮所謀劃的事情想要真正成功,過程卻是千難萬難,甚至於有些異想天開。

可是,劉備已經沒有了選擇。

現在的他,只能選擇相信諸葛亮。而諸葛亮的謀劃,也是荊州唯一可能翻盤的機會。

既然荊州已經無力對抗關中,何不瘋狂的賭上一切?

就算諸葛亮未能成功,劉備也沒有任何損失。

劉備看著諸葛亮臉上的堅定之色,問道:「軍師真的決定了么?」

諸葛亮重重點了點頭,道:「時不我待,還望主公能夠應允。」

劉備深吸了一口氣,將自己佩劍解下,鄭重放在了諸葛亮手中。

他開口說道:「軍師此行全權代表我劉備,只要你答應下來的事情,我都全部承認。」

見劉備如此毫不保留信任自己,諸葛亮也不由心中一熱,作揖道:「亮定會不辱使命!」

兩人又交談了許久,劉備說道:「軍師此次離開荊州,需要帶上何人?」

諸葛亮毫不猶豫地說道:「此行必須有雲長相隨,並且要帶上最精銳的白耳兵,方能彰顯荊州實力。」

劉備沒有絲毫為難,當即說道:「凡事都依軍師。」

言畢,劉備再問:「軍師此次離開荊州,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返,荊州諸事當交由何人掌管?」

諸葛亮答曰:「主公雄才大略,又有元直相助,關中經過上次一戰,也是元氣大傷,短期之內不會進犯荊州。」

「故此,主公無需帶過擔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