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先登營

卻說當時徐賢假扮趙雲引走高覽,陳宮用計攻破袁軍營寨,隨後徐賢就擺脫了高覽所率領的袁軍,星夜兼程馳援雁門郡。

高覽被徐賢重創,尚且沒有恢複過來,就先後聽到營寨被破,趙雲乃是別人假扮之事。

驟然聽聞這個消息,高覽自然是怒氣攻心,傷勢居然變得越加嚴重,也失去了以前的平常心。

陳宮卻是瞅準時機,設計再敗高覽,斬首千餘。

高覽麾下袁軍軍心動搖,無奈之下只得領兵撤退。

袁軍三路大軍之中,高覽這一路人馬也最早撤離戰場,袁紹早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那個時候的袁紹就已經勃然大怒,要拿高覽治罪,諸將再三勸諫他才收斂了怒氣。卻不曾想到,南路大軍也會被王延擊破。

再加上這段時間一直無法攻克陰館,袁紹怒氣攻心之下,才會昏迷過去。

現在的袁紹已經將近五十歲,由於操勞過度身體並不算好,歷史上這個時候,袁紹就是因為官渡戰敗而怒氣攻心,於次年病死。

這個時空的袁紹,遠遠沒有歷史上那麼意氣風發,生活環境越發壓抑。

屢次被陳旭戲耍,他本來以為這次能夠一雪前恥,不曾想袁軍卻是屢屢戰敗,這不由使得驕傲的袁紹很難釋懷。

病床旁邊,許攸垂手立於袁紹身旁。

袁紹雙目有些無神,他對許攸說道:「子遠,吾出身名門,討伐董卓之時更是貴為盟主,難道就比不上出生平民的陳文昭么?」

許攸與曹操、袁紹,以前都是極其要好的朋友,對於兩人性格自然是非常了解,聽見袁紹之言就知道他在想什麼。

沉默良久,許攸嘆道:「亂世出英雄,陳文昭乃當時豪傑,主公亦是如此。」

「我觀陳文昭此人,宛若有神靈相助,每每都能在亂世中佔據先機,簡直令人感到恐懼。如此人傑,極難圖也。」

現在袁紹氣量已經擴充了許多,聽見許攸如此讚譽陳旭,倒也沒有發怒。

事實上,只有無限抬高陳旭,才不會使得袁紹感覺太差勁。

袁紹聞言哭笑幾聲,道:「是啊,那陳文昭一生簡直宛若傳奇,就好像真正的天命之子一般,不然為何他剛剛起兵隨便招攬之人,都乃當時一等一的豪傑?」

事實也的確如此。

陳旭出道以來雖然一路十分艱辛,可是先後有典韋、田豐、程昱、趙雲、高順追隨,這些人中每一個如今都是名震天下之輩。

哪怕其中又許多曲折,可他們終究乃是陳旭最忠實的部下。

能夠招攬到一兩個人並不出奇,可是這麼多人在陳旭尚且是一介叛逆的時候,就跟隨在他身後,無疑讓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這也是為什麼,袁紹會感嘆陳旭是天命之子了。

袁紹卻不知道,陳旭雖然算不上天命之子,卻也相差不遠,起碼他知道哪些人有真才實學。

一旦碰到了這些人,陳旭就會挖空心思將其收於麾下。

可是在招攬這些人的時候,陳旭所付出的艱辛,卻不為外人道也。

「咳咳!」

袁紹劇烈咳嗽了幾聲,有些意興闌珊地說道:「此次分三路大軍攻打併州,結果卻是損兵折將,並無一絲進展,卻該如何是好?」

許攸沉吟半晌,道:「主公前番陣上昏迷,早已使得軍心不穩。更何況天氣變得越來越冷,在這個時候繼續攻打雁門郡,頗為不智啊。」

許攸還有一些話沒說,那就是冀州糧草已經不多,雁門郡固若金湯,想要在糧草耗盡之前將其攻克,幾乎沒有可能。

戰局到了這個地步,撤兵才是最好的選擇。

袁紹那雙無神的眼睛,無意識盯著帳篷頂端,過了良久才苦笑著說道:「傾盡冀州兵馬,卻損兵折將狼狽離開,吾又有何面目再見天下人?」

許攸知道袁紹性格,聞言當即默然不語。

營帳之內平靜了一陣,忽然有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只見沮授拿著一封書信,急匆匆走了進來。

「主公身體可好了一些?」

袁紹看到沮授向他問好,當即想要起身,奈何身體實在太過虛弱,卻無論如何也坐不起來。

沮授見狀心下一驚,急忙上前說道:「主公身體有恙,躺在床上就好。」

袁紹重新躺在了床上,看著面露疲憊之色的沮授,嘆道:「悔不聽公與之言啊。」

雖然沮授前番被張遼劫營成功,損失了一些人馬,可是袁紹事後並未苛責沮授,反而對他器重有加。

如今的袁紹,對於麾下文武也算得上是禮賢下士,不是歷史上那種徒有虛名的禮賢下士,而是真正的推心置腹。

試想一下,就連驕傲自大的鞠義袁紹都能容忍下來,更何況是沮授的一點點小失誤?

而且得知事情前因後果以後,就連袁紹本人也對張遼的膽大妄為,也感到極度震驚。

如今的袁紹可謂是進退維谷,他這才想起出征之前只有沮授出言反對。現在回想當初沒有聽沮授之言,感覺後悔不跌。

心念急轉之間,沮授就想猜了袁紹的心理狀態,這完全是想要撤兵又抹不開臉面啊。

眼神微微一閃,沮授忽然怒其不爭地說道:「主公,荊州兵攻打武關,卻是主將文聘戰死,功敗垂成。」

「曹孟德攻打箕關、函谷關,卻都被陷陣營拒之城外,只能轉頭攻打那些,早被陳文昭放棄的司隸東部兩郡。」

「三路諸侯之中,唯有主公為大漢江山計,猛攻雁門郡。」

「可惜陳文昭實力強大,僅憑我們這路人馬,想要迎回天子殊為不易啊。」

袁紹聽見沮授這麼一番話,卻感覺身上的病情也忽然減輕了許多,居然直挺挺坐了起來,說道:「真有此事?」

沮授急忙將手中書信遞給袁紹,他看完之後臉色當即舒緩了許多。

沮授方才之言也就是給袁紹一個台階下,希望他能夠迅速領兵撤退,不然拖下去對於冀州而言並沒有絲毫好處。

若是荊州兵敗,曹操對於關中無計可施,那麼袁紹撤兵也算不上什麼大事了。

袁紹反覆將書信看了幾遍,當即痛心疾首地說道:「本來諸侯與我相約攻打陳文昭,卻不想他們居然如此不堪。」

「僅憑我一人之力,縱然有心殺賊亦是力有不逮,這兩人簡直誤我大事啊!」

許攸強忍住笑意,起身佯裝憤然地說道:「既然此二人不足與謀,主公何必空耗冀州錢糧兵馬,獨自面對陳文昭?」

沮授亦是說道:「子遠所言極是,既然另外兩路諸侯如此不堪,我等也沒有必要再履行約定,繼續攻打併州了。」

「主公若有匡扶社稷之心,待來年開春月以後,再次起兵不晚。」

袁紹沉吟半晌,這才佯裝無奈地說道:「大勢如此,非我一人可以扭轉。」

有了台階下,袁紹當即下令大軍撤退,沮授擔憂張遼前來追擊,要求親自領兵斷後。

……

陰館城內,徐賢三步並作兩步跑到張遼身旁,喊道:「將軍,袁軍撤退了!」

張遼霍然起身,不可置信地問道:「真的撤兵了么?」

徐賢狠狠點了點頭,道:「確認無疑!」

此時,哪怕早已無比沉穩的張遼,得知這個消息後也不由大笑了幾聲。

別看他仗著陰館將袁軍拒於城外,可是袁軍畢竟實力強大,每日給張遼的壓力亦是無比巨大。

在這種情況下,卻忽然聽見袁軍退兵的消息,張遼又怎會不欣喜若狂?

笑過之後,張遼忽然臉色一正,道:「賊軍攻打雁門郡這麼長時間,又怎能讓他們如此輕易撤退?」

徐賢聞言心中一驚,急忙問道:「將軍莫非想要領兵前去追擊?」

張遼狠狠點了點頭,道:「然也。」

徐賢急忙勸道:「袁本初麾下人才濟濟,此時大軍撤退,又怎會不派遣精兵強將斷後?若是貿然追擊,恐遇埋伏啊。」

張遼思索半晌,正色道:「雖然如此,亦不能讓其輕易撤退。」

見徐賢又要再次勸諫,張遼卻是說道:「由我率領兩千匈奴騎兵追趕袁軍,伯德統領其餘三千騎兵在後面接應。」

「一旦我遭遇埋伏,伯德即可從後面殺來,料想袁軍不能奈我何。」

徐賢思量半晌覺得張遼之言有理,遂依計行事。

卻說張遼與呼廚泉一同領兵兩千,氣勢洶洶前去追殺袁軍,騎兵行駛了十幾里路程,忽然聽見一聲炮響,只見從兩旁忽然殺出一彪袁軍。

沮授居中指揮,文丑揮舞著武器領兵衝鋒而來,勢不可擋。

張遼見狀大驚,他身後匈奴騎兵亦是有些慌亂,可張遼終究並非常人,急忙安撫麾下士卒,就欲領兵撤退。

「殺!」

就在此時,只見鞠義率領大先登營斷了張遼後路,鞠義厲聲高呼:「張遼匹夫中吾埋伏矣,何不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