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天下震動

黃巾軍的這場勝利,是空前絕後的。

當他們在正面戰場,以同等兵力擊敗官兵精銳的時候,這場戰爭,就註定會載入史冊。

勝利了,黃巾軍真的勝利了。

陳旭看著眾人臉上毫不掩飾的興奮,心中亦是欣喜無比。

這段時間,他雖然看似信心滿滿,卻沒有人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皇甫嵩乃世之名將,又豈是那麼好戰勝的?

況且那三千官兵,全是大漢從各個地方徵召來的精銳,又豈是那麼容易擊敗的?

如果,皇甫嵩沒有朝廷的壓力;如果,朝廷能夠採納他堅壁清野的策略;如果,皇甫嵩能夠再多上幾千騎兵……

這場戰爭的結果,可能就會不一樣吧?

但是,沒有那麼多如果。正如陳旭前面所講的五勝論,皇甫嵩有著天子的制約,就註定他不能發揮出所有的才能。

戰場之上不比其他,一旦失去冷靜的心態,就離滅亡不遠。而皇甫嵩,他面對天子的催促,面對百官的期待,他又怎能保持平常的心?

絕對不能!這些從他平定黃巾叛亂一開始就能夠看出。

都說皇甫嵩攻打黃巾勢如劈竹,都說他戰功赫赫,乃一代名將。但是,我們用另外一種眼光來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呢?

也許不能說皇甫嵩急功近利,只能說這個帝國的統治者太急功近利了。

像盧植這樣的儒將,與數倍於己的黃巾軍交戰,都能夠將他們逼得連連敗退。

但是朝中仍然覺得,相比於皇甫嵩而言,他相差了太遠。所以,盧植才會被捉拿回京。

但是,盧植真的就比皇甫嵩差嗎?不見得!

不管是真實的歷史上,還是陳旭所經歷的這個時代。從頭到尾,皇甫嵩都沒有與張角交過手。

張角能從一介平民,嘯聚百萬之眾,撼動了整個帝國的根基。他的才能,會差嗎?

絕對不會!

說到底,還是皇甫嵩遇到的黃巾軍中沒有優秀的統帥。不然的話,他也不能夠創造那麼多奇蹟了。

皇甫嵩的才能毋庸置疑,他之所以戰死此地,不是因為陳旭,而是因為這個腐朽的帝國。

勝敗乃兵家常事,若是皇甫嵩當初能夠逃跑,而後再捲土重來。陳旭所率領的三千黃巾軍,真的能夠再次擊敗皇甫嵩嗎?

然而,官兵敗不起,皇甫嵩也敗不起。所以,這場失敗,就把皇甫嵩閉上了絕路。

四散追殺官兵的黃巾軍,當他們帶著自己的戰利品回來的時候,東方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白天被官兵追殺了一天,晚上又追殺官兵了半夜,士卒們早已疲憊不堪。

陳旭讓人清點傷亡以及戰果,發現黃巾軍戰死了六百餘人,斬殺官兵兩千四百餘人,繳獲完好的戰馬一千八百餘匹。

這個戰果,無疑是輝煌的。但是,陳旭仍然感到心中沉甸甸的。

官兵以為陳旭喚來了東風,認定黃巾軍有鬼神相助,早已士氣大跌。

再加上風向的轉變,濃煙嚴重影響了官兵的戰鬥力,所以一開始黃巾軍衝鋒的時候,官兵就四散而逃。

饒是如此,黃巾軍仍然傷亡了六百餘人。而這些傷亡,大多都是在他們追殺官兵的途中產生的。

大漢精銳的戰鬥力,由此可見一斑。

現在,黃巾軍只剩下將近兩千四百人,另外還有完好的戰馬四千四百餘匹。

此外,還有很多受傷以及死去的戰馬。

「主公,現在天寒地凍,士卒們廝殺半宿,我軍全都疲憊不堪。」

「為今之計,我等應該先奪回以前的營寨,而後讓士卒們好好休息一下才行。」

田豐既然認了陳旭為主,就開始擔當一個謀士的責任,他早已發覺黃巾軍的身體幾乎已經到了極限。

若非他們心中仍有信仰,若非今晚這場空前絕後的大勝利,他們可能早已支撐不住了。

陳旭聽到田豐的建議,這才豁然驚醒。他低頭看向自己的戰馬,發現它現在已經開始喘著粗氣。

就連他的這匹西涼寶馬,都累成這樣,其他戰馬與士卒的勞累可想而知。

「全軍向西,奪回營寨!」

「踏踏踏他!」

黃巾軍在這片大地上奔跑著,來到了他們之前被官兵奪走的營寨之前,裡面的官兵早已棄寨而逃。

陳旭帶著眾人,進入營寨之中休息。

這幾日,黃巾軍每日待在營帳之中,將那些戰死與受重傷的戰馬,全部剝掉皮,每日大口吃肉。

但是,陳旭卻沒有絲毫放鬆警惕。他一邊廣派斥候四處偵查,一片派人散播皇甫嵩戰死的消息。

當眾人聽到官兵大敗,皇甫嵩戰死的消息以後,居然沒有一人相信這是真的。

然而,事實是無比殘酷的。

皇甫嵩的腦袋,被高高懸掛在旗杆之上。再加上其餘官兵潰兵傳出去的消息,人們終於接受了官兵大敗之事。

毫無疑問,這個消息震動了真定,震動了常山國,震動了冀州。

曾幾何時,大漢強大的兵威響徹大地。

先有漢武帝北逐匈奴,揚名塞外;後有陳湯大呼「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屢次征戰異族。

自始至終,哪怕大漢再腐朽,大漢的精銳部隊,也不曾墜了這個帝國的威名。

但是,如今由皇甫嵩這個名將率領的三千大漢鐵騎,卻被一群流民組成的黃巾軍擊敗了。

被黃巾軍擊敗並不令人震驚,但是被相同兵力的黃巾軍擊敗,卻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人們不禁發問:大漢,真的沒落了么?

卻說真定縣的縣令,得知皇甫嵩戰死的消息以後,連夜棄城而逃。城中的豪強大戶,也都收拾家中財物,逃出了真定境內。

陳旭得到消息以後,兵不血刃地攻佔了真定。

不僅是真定,就連附近的耿鄉、九門、正定縣城中的官吏,每日也都惶恐不安。

他們生怕黃巾軍攜大勝之威,攻城略地。

有不少官吏密切注視著真定黃巾軍的動向,一旦他們有攻打自己所在城池的跡象,這些人就會棄城而逃。

就連皇甫嵩這樣的名將,帶領三千大漢精銳,都被黃巾軍擊敗。他們這些小小的縣城,又怎麼敢阻擋黃巾軍的兵鋒?

此時,駐紮在常山真定的褚燕,得知了黃巾軍戰勝的消息以後,也是滿臉不可思議。

說實話,他得到陳旭求援的書信,知道陳旭想要與皇甫嵩決一死戰以後。

他雖然幫助陳旭襲擾真定四周的縣城,但是卻並不相信,陳旭憑藉三千黃巾軍,就能戰勝皇甫嵩。

他之所以願意出兵相助,更多卻是為了安撫他的那些手下。

褚燕手下最精銳的部隊,有一半曾經都是下曲陽的黃巾軍。

若是陳旭打著為地公將軍報仇的旗幟,他褚燕並不相助的話,必定會讓這些人寒心。

但是,他打定了主意,一旦陳旭戰敗,他就會收攏部隊,躲入山中。

現在,事實擺在眼前。

當他了解到詳細的戰報以後,才喟然嘆道:「陳文昭,真乃世之豪傑也!」

洛陽皇宮之內,漢靈帝看著手上的戰報,推翻身前的案幾,大聲咆哮者:「敗了,皇甫嵩居然被數量相等的黃巾賊寇擊敗了!」

「如此一來,真是丟盡了我大漢的顏面!」

「皇甫嵩,你真是辜負了朕對你的信任!朕要殺了你,朕一定要殺了你!」

張讓站在一旁,等到漢靈帝發泄了一陣,才小聲說道:「陛下,皇甫將軍已經戰死了。」

既然皇甫嵩已死,張讓就再也犯不著與他過不去。所以,非常罕見的,他並沒有落進下石。

漢靈帝身子一頓,這時他才想起皇甫嵩已經戰死。是啊,既然他已經為國捐軀,還有什麼好苛責的呢。

他癱軟在地上,口中喃喃自語:「大漢,怎麼會走到這個地步?」

可以說,真定的這場戰事,讓洛陽大受震動。漢靈帝下令皇甫嵩的兒子皇甫酈,接替皇甫嵩都鄉侯的爵位。

而後,他又釋放了正在獄中的盧植。並且火速降詔,讓朱儁早日平定豫州的黃巾軍餘孽。

皇甫嵩與朱儁平定豫州的三郡之亂以後,皇甫嵩就被調往冀州,前去剿滅冀州黃巾軍。

只留下了朱儁,在豫州征討那些被擊潰以後,還流竄在各地的黃巾軍。

皇甫嵩的死,讓朝中很多大臣扼腕嘆息,特別是盧植與朱儁,更是暗自垂淚。

他們三人一同討伐黃巾,但是其中皇甫嵩的功勞最大。

朱儁才開始與黃巾軍交戰失利,被朝廷責罰,也是皇甫嵩竭力上書,才保全了朱儁。

之後皇甫嵩平定三郡之亂以後,也把功勞讓給了朱儁,朱儁才被封為西鄉侯,遷鎮賊中郎將。

至於盧植,他與皇甫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