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源地——東非大裂谷之謎

由中東到非洲南部的一道裂縫把地殼撕開,在這條大裂谷裡,發掘出現代人己知的最早祖先之頭骨化石。

在地球上最長而不間斷的一道裂口內,可找到地球的最低點,這道裂口兩邊分佈著世界上一些最高的火山,此外,地球上最大的湖泊也在這裡,成為連貫歐洲與東方的水道。這個裂口就是東非大裂谷,其規模之大,寬達一百公里,從周圍高原到谷底的峭壁,高達四百五十至八百公尺。

由北面的敘利亞到南面的莫三比克,東非大裂谷穿越二十個國家,延綿六千七百五十公里,差不多是地球圓周的五分之一。這是個實例,看出地球的兩片地殼板塊(阿拉伯半島和東非洲在其中一塊上,非洲大陸的餘下部分在另一塊上)在地下分開時,會發生什麼情況:沿東非大裂谷軸線的持續地殼運動令湖泊河流變得廣闊,使裂谷加深。終有一天海水會湧入,把東非洲與整個非洲大陸分開。

東非大裂谷其實並不是谷,因為在整條裂谷中,既有崇山,也有高原,而且在衣索比亞南部更分成兩支,要到坦尚尼亞與烏干達邊界的維多利亞湖地區才重合起來。不過沿著裂谷的湖海丘壑清楚的把裂谷的走勢顯示出來。

東非大裂谷起自敘利亞,形成約旦河谷與死海。死海海面比海平面低四百公尺,是各大洲中的最低點。這個深度就如一個巨大的盆地,水流入後是不會流走的,但這個地區氣溫很高,水分迅速蒸發,任何湖泊之類的大面積水體都會變得很鹹。死海的含鹽量約為百分之三十,為海水的十倍,游泳者能輕易浮在水面。

距東非大裂谷起始點約八百公里處,海水侵入,這道口子沿亞喀巴和紅海伸延,到衣索比亞寬闊的扇形達納基勒窪地才轉入非洲大陸。鹹度與死海相若的鹽水曾淹沒這片五千平方公里的平原,有些部分在海平面一百五十五公尺以下。但所有水蒸發後,留下了一層岩鹽,有些地方厚達五公里。

在沿東非大裂谷形成的湖泊中,坦噶尼喀湖、馬拉威湖和維多利亞湖等東非淡水大湖是觀察動物進化的理想地方。正如在與世隔絕的澳洲大陸上有多種獨有動物一樣,這幾個湖泊由於四周有乾旱荒漠阻隔,湖水裡生活著數百種其他地方沒有的魚。

維多利亞湖水深一百公尺,是三個湖中最淺的一個,亦是形成最晚的,只有約七十五萬年歷史。此湖形成時,西面的土地隆起,把數條河流的河道截斷,結果河道加深加寬,成為小湖。湖中有的魚,因環境變化而進化成新種。維多利亞湖本身也經歷變遷,在氾濫時會把原來與外界隔絕水體中的生物接收過來,在乾旱期,湖中生物又會回復與世隔絕的生活。在狹窄、較深而且較古老(超過二百萬年)的馬拉威湖和坦噶尼喀湖,新種生物則是因隔絕而適應新環境進化形成的。形成裂谷的地方都位於地殼的「熱點」上,溫差與密度的差別令熔岩築向地殼表面,沿著裂谷的軸線,火山活動都很常見,所以東非有數座大火山亦不會乾涸,全年水分不虞匱乏,足有水草供食草動物食用。反之,生活在塞倫蓋蒂平原的二百萬頭動物,在乾旱季節則要遷徙到有水草的地方。

夾在這兩個野生動物天堂間的奧杜瓦伊峽,其實是個峽中之峽,深逾一百公尺,長近十五公里。數百萬年前,當時塞倫蓋蒂高原的湖泊河流流下來的泥沙堆積在山谷裡,而火山活動又在層層沙礫上。非洲大陸的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肯尼亞與坦尚尼亞間的邊界)與肯亞山就在裂谷的的軸線上。坦尚尼亞北部的恩戈羅恩戈羅是第三大的火山,其已坍塌的火山口成為非洲最佳野生動物保護區。

西面的塞倫蓋蒂平原可容下比恩戈羅多一百倍的動物,但火山口內有一個天然灌溉系統,鋪上熔岩、火山灰和火山渣。最後地形發生變化,一條新河的奔騰流水沖開了一道峽谷,峽壁不但顯露出各層天然礦物,也露出了化石和古人的製品。

英國考古及人類學家李基夫婦和其子李察在奧杜瓦伊的發現,加深了對人類進化的認識。一九五九年,在可確定為一百九十萬至一百七十萬年前的岩層間,李基發現了第一個屬於一種叫南方古猿的類人生物骨頭,頭骨幾近完整。這種人科動物的腦容從後腦形狀可看出是以兩足直立行走的,而不像人猿般以四肢行走。在奧杜瓦伊共發掘出五十多個人科動物頭骨,在北面衣索比亞又找到其他人科動物頭骨,而且年代更久遠,證明非洲的這一地區是人類的發源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