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畫——細緻的技巧

日耳曼文藝復興巨匠漢斯.霍爾班,有幅名畫《使節團》,在長寬各兩公尺的畫框裡,所描繪的人物都是實體大小,畫風細膩而非常寫實逼真。

這幅畫以綠色帷幕當背景,帷幕就如同劇場舞台般,分隔兩個世界。綠色帷幕左上角所露出的十字架上的耶穌雕像,代表上帝的監看,也代表著對俗世人間一切利益的最後仲裁——所有爭議和衝突,在上帝的觀照下,在華麗的人間舞台上默默進行。也就是說,畫中人物眼前所見的世界便是所謂的世俗世界,而他身後的帷幕則是另一個世界,代表永恆的神主世界。

畫中年輕外交官和年輕主教之間隔著桌子,畫有象徵音樂、天文、幾何、算數等學問的魯特琴、樂譜、天文地球儀、圓規和量尺等物品。

這些物件都描繪得十分真實,其中只有摻雜一個非現實的物體,位在畫面下方,好似要把天空切開般高高隆起,這個不解的平坦物體,像是個「在空中漂浮的圓盤」一般。這個圓盤狀的物體到底是什麼,讓人摸不著頭緒,再從畫的右上方往下看,會發現那是人類的頭蓋骨。

矗立的兩位青年,不用多說象徵著「權力」,然而頭蓋骨意味著不久之後降臨在他們身上的死亡,表現出現實的一切其實是讓人無法臆測的。像這個頭蓋骨故意扭曲的畫像,被稱為變形畫,解開這個謎底的關鍵是較早時期活躍在十六世紀的畫家熊恩,他創作了幾件變形版畫,特別著名的是畫中畫有四位國王英姿、四十四公分乘以七十五公分大小的「版畫」。

從正面看熊恩的畫作,只能看到建築物、人物、動物等,看不出他所描繪的主題,然而當你斜看這幅畫,便會浮現四位國王的臉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教宗庇護三世及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

一五二九年,土耳其皇帝索里曼二世所率領的大軍,包圍斐迪南國王所統治的維也納,但由於豪雨的關係,讓土耳其大軍不得不放棄圍城。熊恩利用遠近法的方式描繪了查理五世和斐迪南身後的景象。

另外,教宗庇護三世的身後,土耳其士兵們紛紛逃竄,在法蘭西斯一世的肖像之下,可以見到另外一個法蘭西斯一世站立著,迎接從土耳其來的騎兵和駱駝商人。

這場戰役是法蘭西斯一世為了對抗查理五世而與土耳其簽訂軍事通商協定,而這個軍事協定竟然是戰事的導火線。因為與回教徒同盟,讓法蘭西斯一世處於四面楚歌的狀態。

就一般的畫作而言,這樣的畫面表達了過於露骨的政治議題,熊恩便採用變形畫的技法描繪。

變形畫使用立體空間,產生了驚人的效果,特別在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不論雕刻、壁畫、天花板畫、劇場舞台等,變形畫的各種效果均被廣泛使用。

寫實畫風的天花板畫,始於一四七三年安多雷.曼特納在曼都亞的康薩加宮的天花板與壁面畫滿康薩加家族的肖像,當你站在天花板下仰望,圓形天花板上,天使和修女微笑看著你,在他們身後可以看到假的天空,一切宛如實景,事實上是寫實畫。

然而,荷蘭的變形畫畫家們喜愛「遠近法」的畫法。

例如,凡.侯克斯特拉登於一六五五年左右所展現的「遠近法」,大約長寬各五十公分的箱型,內部的地板和牆壁共計畫了五面,由五個變形畫組合而成。箱子兩側各有一個偷窺的洞穴,從洞穴往內看,相同的室內從不同的角度看,會呈現出不同的畫面。

圓筒形變形畫是畫上放置圓筒形的鏡子,看似奇妙扭曲的畫,立刻呈現出原貌的寫實畫。

將圓筒變形畫首度引進歐洲是畫家西蒙.烏偉,他原本是土耳其艾罕默一世的宮廷畫家,某日隨著訪問土耳其宮廷的法國大使到君士坦丁堡旅行。他在君士坦丁堡參觀了一些中國美術作品,並從中發現了圓筒變形畫。

畫家烏偉回程中經過羅馬,以圖示的方式展示了這個圓筒變形畫,因此,這個圓筒變形畫立刻傳遍了歐洲各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