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可怕的沙門氏菌

常見報載:觀光客或學童集體食物中毒,上吐下瀉、腹絞痛、寒顫高燒,已送醫急診云云。查其元兇,除了弧菌之外,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志賀氏菌等,也都要列入考慮。

沙門氏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可由生化方法,分成三個菌種:傷寒沙門氏菌、霍亂傷寒桿菌、腸炎沙門氏菌。第一種在自然傳播之下,只引起人類的疾病,主要為傷寒及副傷寒。第二個菌種極少感染人類。腸炎沙門氏菌則可引起人類及各動物的廣泛感染。

三個菌種又可由其具有高度特異性的體抗原及鞭毛抗原,分成二千多種的血清型,其中腸炎沙門氏菌佔了一千八百種以上,在引起人類感染的沙門氏菌之中,佔了百分之八十。

在小兒科的領域中,沙門氏菌感染比較常見的是腸炎沙門氏菌引起的腸炎,傷寒、副傷寒較為少見。嬰兒比成人易於感染沙門氏菌,而且恢復期長,死亡率也較高。

沙門氏菌可由人類和許多動物的腸管中培養出來。人類中,無症狀的帶菌者只約為千分之二。最重要的排菌者,為家禽或家畜,如狗、貓、豬、牛、雞、鴨、烏龜等,為食物及飲水污染的主要來源。前陣子曾轟動一時的弧菌污染主角:青蛙及甲魚,也可能傳播沙門氏菌。家庭主婦在料理食用動物的腸管及蛋殼時,應該特別注意廚具及雙手,避免受到可能的污染。

沙門氏菌亦可不經食物或飲水,直接由動物傳人,或由人傳人。在嬰兒室之中,若護士小姐有人帶菌,可以引起腸炎的流行。

「病從口入」,至少對沙門氏菌來說,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沙門氏菌進入人體之後,如果在腸管繁殖,經過十二至七十二小時的潛伏期之後,引發急性腸胃炎。病人突發腹痛、嘔吐及水瀉,有時大便中帶有點黏液或血絲,病人也常有畏寒及發燒的現象,症狀大多在二至五天之內改善,逐漸痊癒。

如果侵入體內的是傷寒沙門氏菌,在小腸繁殖之後,可穿透小腸黏膜,經由腸淋巴管進入血液,經過大約為期十天的潛伏期,引發傷寒。傷寒的特點是間歇性的高燒,並有腹痛、頭痛、全身虛弱、食慾不振、寒顫等症狀,可以持續一至四星期之久。病人的肝脾都會腫大,血中白血球不升反降,胸腹部有時會出現玫瑰般的斑疹。傷寒如果治療不當,可能引起腸出血、腸穿孔、骨髓炎、心內膜炎、腦膜炎等併發症。

傷寒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康復後,約有百分之三的病人成為帶菌者(小孩較罕見)。傷寒桿菌潛伏在膽囊之中,不斷從糞便中排出傷寒菌,傳染他人。

要預防沙門氏菌的傳染,首先要注重家禽產品及食物的處理;注重個人的衛生,接觸食物之前,先洗淨雙手。不飲生水,少吃路邊攤。注射傷寒疫苗,減少傷寒感染的機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