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隱睪症與陰囊水腫

陰囊是男性掛於體外的可伸縮性小袋子,它的主要內容物是睪丸、輸精管、淋巴管、神經及肌肉等,主要的功用是維護睪丸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陰囊表皮富含色素而且多皺褶,伸縮性大。陰囊內的溫度昇高時(譬如發燒或洗熱水澡時),陰囊伸展而下垂,體形變大,天氣嚴寒時,陰囊向上縮,體形變小,主要目的即在維持睪丸溫度的恆定,以利精子之製造。

初生的嬰兒,媽媽常可發現陰囊單側或雙側腫大,用手摸觸,會覺得睪丸甚大,而且有硬實的感覺。用手電筒照射,睪丸周圍的透光性增加,這表示睪丸周圍的水分增加,稱為「陰囊水腫」。對陰囊水腫的治療,最好是觀察,不要急著要求醫師抽水,觀察三至六個月以後,如仍然未消,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睪丸在胎兒形成的初期,就已在腹膜的後方產生,然後漸漸下降,大約在懷孕八個月時下降至陰囊內。睪丸下降途中,部分的腹膜會突出而包圍住睪丸,形成睪丸鞘膜無法完全與腹膜斷離,便會出現陰囊水腫或疝氣的情形。

在出生時,早產兒或體重過輕者,大約有三十%睪丸尚未下降,正常的嬰兒約為三%,到滿週歲時,仍有○.七%未下降,一歲以後,睪丸極少自然下降,這種情況大多是單側性的,稱為「隱睪症」。

隱睪症的原因甚多,可能是缺乏促性腺激素的刺激,或是睪丸發育不全,或是在下降的過程中遭遇阻礙等。未下降的睪丸,可能停留在腹腔或鼠蹊溝中。

有一種「睪丸異位」,極類似隱睪症,必須詳加分辨。睪丸異位是睪丸已循著正常的路徑下降陰囊,但是因為提睪肌的收縮,睪丸提昇而隱匿在腹腔、鼠蹊溝、會陰部、或陰莖根部、恥骨上方等。這種「可縮回睪丸」在提睪肌鬆弛後,可自然返回陰囊內,不須治療。

未下降的睪丸,因為所處的環境溫度較高。因而發育會受到影響。根據學者的研究,在三歲以前,睪丸的構造和發育與正常人無異,但在三歲以後,未下降睪丸的生殖上皮的細胞的發育即行落後,時間久了,會發生不可逆性的變化。如果隱睪是雙側性的,可能會失去生殖能力。青春期過後,如果睪丸仍然停留在腹腔內,睪丸可能會惡性化,惡性腫瘤之出現率為正常睪丸的十四倍。

隱睪的治療,可在三歲以後,先行以促性腺激素治療三星期。如果睪丸仍未下降,必須作睪丸固定術,把睪丸固定在陰囊內。愈早治療,睪丸發生病變的比率愈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