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藥吃的太多?

「寶寶餵了一包退燒藥以後,燒就退了,我以為病好了,為什麼到了下午,又發燒起來?」

「奶奶說,藥吃太多不好,所以吃了兩包藥以後,就把藥停掉了。」

「他昨天喉嚨痛得太厲害,您又休診,我先到藥房買了二顆消炎藥吃下。」

在門診中,時常聽到父母親們這樣的敘述,除了搖頭之外,心中對於一般民眾醫藥知識的缺乏,實在感觸良深!有些父母,好像得了「懼病症」一般,孩子打個噴嚏,或偶而咳幾聲,中藥、西藥就吃個不停。他們的心目中,病要早期醫治,小病不醫,轉成大病就麻煩透了。大部份的父母,得的是「懼藥症」,彷彿孩子吃的是毒藥,能不吃就不吃,只要熱度稍降、症狀稍緩,他們就自動把藥停掉了,醫師要他繼續服藥的諄諄囑咐,對他只是耳邊風!這種父母,大多是高級知識份子,平日報章雜誌中,對藥物的副作用提得太多了,又斷章取義的,把藥物視為毒物。以上兩種情形,都是過猶不及的錯誤觀念,誠為識者所不取!

一般說來,使用藥物治療疾病,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原因療法,一種是對症療法。

原因療法,也就是根本治療,是用藥物把引起疾病的原因消除,例如維他命、荷爾蒙缺乏時引起的腳氣病、夜盲症、甲狀腺機能低下等,可用維他命或荷爾蒙來補足,就可達到治療的效果;如果是由於某種細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結核菌、傷寒菌等)在體內增殖所引起的感染疾患,可用化學藥品來消滅它,或抑制它的繁殖。疾病的原因根除之後,疾病所引起的症狀自然會消失。原因療法是種高深的專業知識,病人最好能遵照醫囑作徹底的治療,不要擅自停藥。醫師在治療期間,當然也會考慮到藥物的副作用,根據病人的體質,作最好的運用。

對症療法,這種方法是要減輕疾病所引起的各種令人不適的症狀,間接地治療疾病。例如讓發燒、頭痛、全身酸痛的人服用阿斯匹靈,讓氣喘的人服用氣管擴張劑,心臟衰竭者給予強心劑,高血壓者給予降壓劑等。這種治療在症狀消失後當然就可停藥,但是請注意,症狀消失了並不就意味著疾病的根除。在原因療法上,還是要繼續醫師的囑咐服藥,譬如膀胱炎、尿道炎,在服藥兩天內,頻尿、小便痛等惱人症狀就會消失。但仍要繼續服藥一週,病菌才能根除,不再復發。

近年來,醫藥方面的進展雖然一日千里,但是依賴藥物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平日要注重身體的保養,加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畢竟,「預防重於治療」,您說是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