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乳齒與恆齒

我國的民間傳說中,兒童在換牙時,脫落的上排牙齒,要丟到床底下,下排牙齒則丟到屋頂上,如此則能使牙齒長得很整齊。我相信有許多人,在小時候都如此作過,但是長大後,牙齒是否長得漂亮美觀,那可就不一定了。

人類的乳牙共有二十顆,從三、四個月開始,嬰兒就開始流口水、咬東西,而且煩躁愛哭。平均起來,約在六、七個月左右長出第一顆牙齒(通常是兩顆下門牙)。隨後大約以每兩個月兩顆的速度,陸續長出四顆上門牙、兩顆下門牙、四顆第一臼齒、四顆犬齒。最後在兩歲到三歲之間長出四顆第二臼齒,也就是說,嬰兒約在兩年半之中,長出二十顆牙齒。有些孩子長得快,約在二、三個月時就長第一顆牙,有些孩子卻在週歲時尚未長出,這些都是正常的情況。並非長得快的孩子營養較好,腦筋聰明,長得慢的孩子,也不見得就是缺少鈣質。

古老的觀念,認為長牙齒是瀉肚以及發燒的起因,這是錯誤的。對某些孩子而言,長牙可能會使小孩的抵抗力減弱,病菌容易侵入身體,造成其他部位的感染,小孩如果在長牙期間發燒,仍須請醫師診治。

乳牙在胎兒第十二週就開始發育,在出生以前,逐漸完成鈣化的程序,因此要使嬰兒的牙齒長得好,母親在懷孕期間,就要注意鈣與磷、維他命甲乙丙丁的攝取。同樣地,恆齒雖然在六、七歲時才長出,它們卻早在出生數個月後就形成了。因此從嬰兒期開始,注重孩子鈣質與磷質(牛奶、乳酪)的攝取,供給足量的維他命C、D(水果、陽光、維他命液),就可使孩子長出健康的恆齒,終身受用不盡。

大約從六歲起,從乳牙第二臼齒的後方,長出第一顆恆齒(永久齒),稱為第一大臼齒。在七歲前後,下排中央的兩顆門牙逐漸長出,破壞乳齒的牙根,使其鬆動脫落,有些孩童則在不知不覺中,由門牙後面冒出,此時需由牙科醫師拔除乳牙,以免門牙長歪了。

乳齒脫落的順序與長出的順序大略相同,七、八歲時為門牙,十歲、十一歲時,乳齒的第一、第二臼齒脫落,換上恆齒的兩顆小臼齒(前臼齒),十二歲左右換犬齒,十三歲時長出第二大臼齒,最後在十七歲至二十一歲之間長出第三臼齒(智齒),有些人則不長智齒。

在牙齒的保健方面,除了養成刷牙的習慣(滿兩歲以後)之外,從三歲開始,最好每隔半年或一年,請牙醫師檢查有無蛀牙。因為最後一顆乳齒約在十二歲左右才會脫落,對於蛀牙,不應掉以輕心,要請牙醫師診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