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後記

對國中小時期午餐吃營養午餐的我來說,「校內餐廳」和「福利社」這種設施是充滿憧憬和恐懼的對象。

我想像著自己進入高中之後,就得在福利社和人搶奪麵包,或是一邊被餐廳的阿姨罵,一邊點大份的餐點。完全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想像。

後來進高中之後,在我眼前的光景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點餐方式是不會搶來搶去的餐券制。

而熱門餐點會被社團晨練組搶光。

校內沒有福利社這種設施,賣麵包的地方就像校內餐廳一樣,學生排隊排得比麥當○還要井然有序,而且安靜地購買麵包。

更讓我訝異的是,不管哪一樣東西都非常貴。

當然了,跟在街上亂晃走進去的店家比起來,學校還是比較便宜。可是醬油拉麵四百八十圓、咖哩飯四百圓,這對一個沒有在打工的高中生來說,每天吃還是一筆不少的開銷。

那麼麵包呢?以高中為舞台的故事常會出現的炒麵麵包,居然是超過兩百圓這種威脅人的價格。

而且麵包的分量小到至少得吃三個才會有點飽足感。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但一般情況下,這個麵包實在不是會讓全校學生搶得你死我活的價格。

所以我的母親當然不會允許我每天花五百圓吃什麼咖哩飯或是拉麵。我很幸運,三年來她幾乎每天都會幫我做便當,便當的菜色比校內餐廳任何一道料理的配菜都來得多。

謝謝媽。

大家好久不見了,我是高中時代唯一一件遺憾是沒能吃到熱門餐點──豬排咖哩的和ヶ原。

就結果而言,和ヶ原一直到了大學才開始自己決定今天吃什麼。

學會做一道可以稱作料理的料理,則是要等到更久遠的二十五歲之後。

我認為決定一餐的內容,是為了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不可或缺的一步。

決定什麼時候、在哪裡、吃什麼、怎麼吃,必須要有相對的經濟能力、行動力、對吃的見聞,還要離開監護人。

反過來說,正因為一個人像這樣驅動所有能力達到吃的獨立了,「媽媽的味道」就會變成以前什麼事都仰賴別人、生活資源豐富時的回憶。當你長大成人,或許就會在不經意的瞬間發現,那是一件無比可貴的事。

話說回來,大多數成人的心中大概都有「媽媽的味道」這種東西,但我們倒是很少聽見「爸爸的味道」呢。

但現在已經是父親參與育兒也理所當然的時代了。

想必現在的小孩子長大之後,會產生一種「小時候爸爸做過這種東西給我」的鄉愁吧。

順帶一提,令我難忘的「爸爸的味道」是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打電腦時,他悄悄從旁遞給我的烤秋刀魚。

下午兩點半,我的電腦桌上擺著咖啡和秋刀魚。

我的父親是個一扯到魚,眼神就會改變而且容易失控的人。當天他到底打著什麼主意在那個時間點烤秋刀魚,這一點到現在還是未知的謎團。

本書述說的就是一群還無法自己決定三餐內容,但為了學會決定菜色而下意識成長的人們的故事。

他們和某個魔王不一樣,若不被別人保護著,就無法享用明天的餐點。希望大家也能看看他們下一集稍微長大成人的身影。

那麼我們下集再會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