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九 關於照貓畫虎

擬這個題目,是想談談仿作的效用和利弊問題。

「仿」有廣狹二義。如果用廣義,我們可以說,任何文章,甚至一言一句,都是仿作,因為很難說古人沒有這樣寫過。這用褒語說是「無一字無來歷」,用貶語說是「千古文章一大抄」。但這類的仿,絕大多數是無意的,正如女兒說話像媽媽,熟了,慣了,一張口,不知其然而然地就走了老路。仿也可以是有意的,如蘇東坡之於《莊子》,歸震川之於《史記》,因為喜歡、欽佩,下筆,有時就心仰手追,希望紙上也出現那樣的神理。這有意的仿是取其神,還不是狀其貌,所以與狹義的仿有大分別。

狹義的仿是既取其神,又狀其貌,也就是俗話說的照貓畫虎。廣義的仿含而不露,與我們想談的問題關係不大;這裡專談狹義的仿。

狹義的仿也是古已有之。褚少孫補《史記》仿太史公《史記》,揚雄《法言》仿《論語》,這是體制所限,不得不然。王逸作《九思》,仿《楚辭·九章》,李商隱作《韓碑》詩,仿韓愈文,雖然不用同一格局而神情相似。更近一步,如李白作《擬恨賦》,仿江淹《恨賦》,魯迅作《我的失戀》(副題為「擬古的新打油詩」,見《野草》),仿張衡《四愁詩》,是亦步亦趨,連格局也一樣。其實,就格局之為仿作的外貌條件說,格律詩(包括試帖詩)、填詞、譜曲,以及八股文、壽序、墓志銘之類,無妨都算作仿作,因為都是照老樣子鋪敘一番。

照老樣子鋪敘,有其必要性。這從消極方面說是不得不如此,譬如你作七言律詩,就必須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雙句末尾押韻,平仄協調,等等。從積極方面說還有大好處,是依固定格局練功,所照之貓又大多是成熟的作品,多次重複,會收到穩妥而紮實的效果。因為這樣,所以古人學習寫作,幾乎都用過這種辦法,並且重視這種辦法。

也許由於古人的啟發,也許不是而出於今人的探索而有所得,近些年來,教作文或學作文,著重仿作以求速成的辦法像是頗為流行。這表現為「小學生作文」和「中學生作文」之類的書刊為數不少,據說銷路也頗為可觀。這類書刊選錄的文章,大多為學生的習作,有的附有老師或語文專家的批改。顯然,這是兼講作法的範本,意思是還不夠這樣水平的,可以體會仿效,急起直追。這種辦法究竟好不好?

我的看法,適度地用,有好處;如果超過限度,把它看作唯一的靈丹妙藥,那就會欲速則不達。

先說好處。前面一再說過這個意思,學作文也要取法乎上,以求至少能夠僅得乎中。可是對初學說,取法乎上有時候會感到困難,這就是孔子大弟子顏回說的:「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總之是不知道妙處在哪裡。還有時候,大致知道妙處在哪裡,可是自己的本領與之差距太大,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欲接近而不得其門而入。如舊時代許多文人對《莊子》就是這種心情,高山仰止,可是上不去,於是不得已,退而學韓柳,甚至更退而學方苞、姚鼐,甘心作桐城派的末流。再舉近代大作家為例,魯迅的作品,大家都承認是至高的範本,可是學它卻不容易。至於初學,據我所知,有些人就常常看不懂,不懂,其妙處在哪裡尚且不知,自然就更談不到學它了。這裡的問題是理想與可能的兼顧或暫時偏顧的問題。取法乎上是理想,做不到,只好舍兼顧而暫安於偏顧,先要「可能」。「小學生作文」和「中學生作文」之類的優越性就在這裡。你說它不夠「上」嗎?確是如此。可是它是可能拿到手的,容易拿到手的,根據手裡的麻雀大過天空的鷹的原則,我們當然應該抓住它不放,就是說,把它看作入門之路,好好利用它,讓學習的人於照貓畫虎的練習中,不知道如何作的變為知道如何作,不能通順的變為能夠通順。

得其門而入,提高快,是偏顧「可能」的好處。但不可因此而放棄了兼顧,就是說,不應該停在這裡,而不向「理想」或「取法乎上」前進。如果真就停止不前,那就是利用仿作超過了限度,過猶不及,好處會變為壞處。壞處是下面這些:

(一)受拘束,不利於放。有時候,我聽見有的老人物或半老人物評論報刊上的某些文章,說是「不脫中學生氣」。這意思是,題材範圍窄,立意淺易而平常,表達方面,用全力修飾,所得卻是疲弱而不自然。這評論自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說中學生時代的文章還不能高,不能深,不能放,這意見是不錯的。仿作,以這類文章為範本,就像是在有圍牆的體育場里跑步,無論你怎樣馳聘,衝到圍牆以外的可能是沒有的。就作文說是有個框框拘束著,拿起筆,亦步亦趨,就很難跳到框框以外。這從長遠方面看是不利的,因為初學作文,提高的一個重要動力是放,即打破拘束。這在前面已經說過,不再贅。

(二)難得博取就不能取法乎上。由道理方面說,強調仿作的辦法未必就不能兼顧博取,但事實是,既然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小學生作文》和《中學生作文》之類上,想同時研讀魯迅以及五四時代及其後的許多作家的許多作品自然就不容易了。其結果是,文思和文筆的泉源僅僅來自學生作品之貓,照樣畫,即使成績好,能夠完全不走樣,也不過完成個同樣的貓,想畫成呼嘯山林的虎是做不到的。成貓而不成虎,這是能得近處之小利而不能得遠方之大利,度長短,計得失,是不合算的。

(三)難得大提高。上一節談寫作的低標準和高標準。仿作的範本當然超過低標準,因為不只是沒有揪住辮子的錯誤,而是平穩通順,在立意、取材、條理、表達等方面都合乎作文法的規程。有的人也許會想,這就夠了。知足,不好高ae*遠,自然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不過,以學習書法為喻,昔日文人寫小楷,只求平整勻稱,能夠通過科舉考試,這就自己說是有成為書法家的機會而不利用,由別人看是甘居中游,總之是未免可惜。學作文也一樣,只致力於仿作,滿足於平穩通順,有再提高的機會而不求提高,也是未免可惜。求提高,就不能在仿作的範圍內踏步不進,因為仿作有個極限,是逼真範本,而範本,充其量不過是超過「學生氣」不多的作品,只滿足於此,最多也只是取法乎中了。

由以上的分析看來,仿作的辦法,其價值有正反兩面:初學,有利於速成;但過於依賴它,就會阻礙向高處遠處發展。穩妥的利用辦法是取其所長而舍其所短,具體說可以這樣:(1)就時間說,早期多用(不是專用)一些,隨著程度的提高,逐漸減少。(2)就範圍說,即使是早期,也可以兼仿學生作品以外的作品,舉例說,讀了魯迅先生《朝花夕拾》,作為樣本,模仿寫兩篇回憶也未嘗不好。(3)時時記住,仿作是兒童的學步車,扶著它走,目的是終於有一天,能夠離開它蹦蹦跳跳。作文的蹦蹦跳跳是廣取眾長,融會成自己的所見所知和表達格調。這要到他人的汗牛充棟的篇章里去摸索,自己的千百次的胡亂塗抹里去摸索,總是坐在小書桌前照貓畫虎是不成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