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章 科幻已死

以科幻為前例

相對於目前為止的御宅歷史,其實早在數十年前,就曾經有過非常相似的例子。那是在科幻迷的世界發生過的往事。我們就來看看這事件的經過吧。

從前有一種名叫『科幻迷』的人種,從前也曾經有過一塊名叫『科幻大陸』的地方,也就是『雖然彼此之問各自的喜好有些微的差異,但大家都一樣是科幻迷』的情況。曾經有過一個時代,就像這樣,大家都同住在這片科幻大陸上。

如果要細分的話,科幻只是個統稱,其實底下還分成許多種類,這一點無論是過去大陸還存在時或者現在都一樣。以科幻小說為例,有的人喜歡小松左京或筒井康隆等日本作家的作品,也有人覺得歐美的作品較好。有人認為前蘇聯的科幻最棒,當然也有人比較喜歡東歐的科幻作品。除此以外,有科幻電影迷,當然也有科幻漫畫迷,也有非常喜歡宇宙船等模型或塑膠模型的人。

總之,科幻迷有許多種,雖然他們彼此之間也並不很懂對方在迷些什麼,但既然同住在這塊科幻大陸上,就該融洽相處。曾經有過像這樣的一個時代。

科幻迷的大陸的確曾經存在,但是,從某個時期起,這片大陸就變質了。

移民增加了

所謂的某個時期,就是指一九七〇年代後半。一九七八年《星際大戰》電影在日本上映,而其後第二年《機動戰士高達》開始在電視上播放。

托《星際大戰》與《機動戰士高達》之福,日本的科幻迷人口急遽增加,掀起了一股科幻熱潮,連科幻電影專門雜誌都趁機創刊。電影與動畫帶來的粉絲為數相當可觀,他們一舉湧入了科幻大陸。

其結果就是:多了許多『自認』是科幻迷的人;或該說是多了許多抱著『因為科幻很有趣,所以就來當科幻迷吧』這種想法的人。

若要探究其結果,那就是原本住在科幻大陸上的居民所擁有的共通文化、共通概念、共通價值觀……等,全變得無法維持下去。

原本科幻大陸的居民都抱持著以『彼此之間喜好方向各不相同』為前提之下的共通概念或常識。例如:『科幻大陸的居民,一定有讀過相當數量的科幻小說。』就是此處的常識之一。

即使是說『我喜歡外國科幻作品』的人,也一定讀過不少日本作家的科幻作品。就算說『我只認同前蘇聯的科幻作品』的人,其實也一定讀過美國、英國或日本的科幻作品。這原本是成為科幻大陸居民的大前提。

就算你說讀不完也非得強迫你讀個夠不可,這對於科幻迷來說是天經地義的,而且是最符合科幻迷的一種自我意識,或者說是像一種自尊、一種義務戚一般的東西。這是必須遵守的鐵則,也像是不成文規定一樣的東西。

就像第四章所說的『要當御宅,腦筋當然要夠好』以及『身為一個御宅所必須具備的教養』一樣,這也是一種共通的道理。各位明白嗎?

科幻迷的變樣與科幻之死

有的人是因為喜歡《星際大戰》而變成科幻迷,也有的人是因為喜歡《機動戰士高達》而變成科幻迷,更有的人是因為喜歡動畫而變成科幻迷,就這樣,科幻界突然急速地湧入一大票人。其實剛開始的時候,科幻大陸的居民們是非常歡迎這件事的。

為什麼?因為在此之前科幻界的人口極少,總有股凋零的意識。所以會想趁此機會做點什麼,好多拉一點年輕的新血進來,所以當時戚到非常喜悅。

『你看過《高達》嗎?所以變得喜歡科幻了嗎?那,接下來要不要讀一下這個作品啊?知不知道羅伯特.安森.海萊因(注)啊?』

就像這樣,老科幻迷拚了命似地想跟新科幻迷搭上話。

然而這些新加入者卻對老科幻迷所言絲毫不感興趣。或者該說他們的價值觀是『不合口味的東西就看不下去。』

新人們的回答是這樣子的:『不,我們不念什麼科幻小說的啦,我們比較想看《星際大戰》的新作,或者你告訴我一些《星際大戰》的幕後小道消息吧。』

他們對科幻這種共同文化毫不尊重。而最後結果就是『科幻文化』從此廢絕。

這裡所說的『科幻文化』是指『與喜不喜歡無關,總之非念過不可。』的這種共通概念。不只是小說,就連動畫也是,無論看起來多難看,只要是科幻作品就得從頭看起,至少也要看過第一集。就是像這樣的想法。

就這樣,原本由用功、熱心又認真的科幻迷所創造的科幻文化,轟地一聲崩潰了。如果科幻迷的人數少一點的話,說不定這個文化還不至於滅亡。可是因為科幻熱潮而導致新加入的人排山倒海一樣湧來,而且這些人完全不接受前輩們的科幻文化.接下來會如何呢?

原本就已岌岌可危的『因為是科幻迷所以要讀過×××』之類的共通幻想就這樣崩潰了。而結果就是科幻的死亡。因為科幻迷的共通文化已經沒了。

死亡的實情

當然,科幻作品都還活著,現在也都還在.科幻電影也還在,科幻動畫也還在。

話說回來,現在的日本科幻小說等,其實比起從前科幻大陸還存在的時候(又稱為『黃金期』),層次還比較高些。說現在的作品比以前有趣也不為過。

而且好萊塢的電影,幾乎有一半都變成了科幻電影。講到最近幾年的賣座大片,我腦海中浮現的除了《星際大戰首部曲》系列以外,也都是像《世界大戰》、《蜘蛛人》、《蝙蝠俠》、《戰警》、《變形金剛》……等,全都是科幻電影。所謂『奇幻電影』的類型中,其實有許多也可以視為科幻的一種。和從前那種把科幻電影視為等同於B級電影的時代相比,簡直是恍若隔世。無論是質或量都提升了不少。

那,到底是什麼『死了』啊?是什麼消失了呢?那就是當你自稱『我是科幻迷』時的那股連帶戚,類似於一種『引以為傲』的戚覺,已經完全沒了。

單純地把科幻當成一種興趣,讀讀科幻小說,覺得科幻好有趣等這類事情,至今依然存在。但是,那股『因為我身為科幻迷,所以我必須如何如何』的義務戚,或是『因為身為科幻迷,所以不用功多讀一點科幻可不行,』、『非統統讀過不可,許多事情非弄懂不可,不認真學習可不行』之類的義務感等,已經完完全全沒有了。

對科幻迷來說,科幻不再是這世間極為特別的存在了。這就是所謂的『科幻已經死了』。

現在還是有人會去參加科幻大會,但是無論是日本還是全世界,科幻大會都在慢慢地高齡化。實際上,科幻電影是變多了,好萊塢作品幾乎一半都是科幻作品,可是相對地,會去參加科幻大會,說『我是科幻迷』的人,卻慢慢地變少、愈來愈高齡化了。

這就是科幻走向了死亡。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御宅界。

少年科幻迷的時代

以上非常粗略地概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與其如此簡單地就做出結論而接受,不如再稍微看看科幻迷的歷史潮流吧。

日本最早的科幻同人志名為『宇宙塵』,這是根據一九七二到七三年的《青少年科幻迷活動簡史》(以下簡稱《簡史》》這篇論文所記載的。這是一篇青少年科幻迷,也就是十八歲以下的科幻迷,把他們在一九六〇年代的活動,亦即他們自己的歷史總結而成的一篇論文。作者難波弘之是一位科幻作家,也是音樂家。難波氏將自己定位成科幻迷的第二世代。以下就來看看這段《簡史》中所記載的歷史吧。(此處《簡史》引用內容出自難波氏的粉絲網『LibraryofMr.N』[.k4.dion.ne.jp/~sow]上面有許多貴重的資料全文刊載,有興趣者請自行閱覽。)

在日本的科幻黎明期,日本第一個青少年科幻迷團體『空問CLUB』,在一九六四年五月創刊了他們的同人志。

上面寫著:『日本目前以「科學創作Club」為首,有著許多的科幻同好會。既然如此,為何還需要我們這種只有兩個會員的小團體存在?老實說有沒有都沒差。可是為了科幻我們必須做些什麼,這就是我們創建此會的動機。』

寫下這段文字的,是當時還在念國中三年級的學生木村一平。這是國中三年級的學生用刻鋼板的方式製做的同人志。在那個沒有個人電腦,也沒有影印機的時代。用蠟紙之類的紙,以圓規的針(代替特製的鋼心筆)在上面刻字製成原版,再用滾筒在八裁大小的日本白紙上印刷,把兩手弄得全是油墨而做成的粗劣印刷品,這就是刻鋼板印刷。

雖然只是國中三年級的科幻迷,卻認為自己想要為科幻做點什麼,不想要什麼都不做,於是就憑這股熱情出版了同人志。一九六四年的日本科幻界竟然有這樣的氣氛,可以說是科幻最熱血的時代了。

木村同學當初創設『空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