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湯包和醋

我們在美國住了十幾年,就沒有吃過有湯的湯包。館子里的菜單明明說是湯包,來了都是沒有湯的湯包,更遑論冷凍的「湯包」了。

住在香港的時候,我最喜歡去中環的上海館子老正興吃湯包了。熱騰騰的蒸籠一端上桌,便夾一個湯包放在湯匙上,免得湯漏掉,蘸點薑絲香醋,一口咬下去,湯汁四溢,餡子滑嫩腴潤,想起來真是恨不得馬上搭飛機回去嘗此美味!

在美國的無湯湯包的餡子硬得像皮球,還有一種化學白醋,拿來洗鍋子擦銅器很有效(醋里加鹽,可以把銅器擦得很像新的一樣),可是千萬不能拿來蘸湯包吃,即使是無湯湯包。

廈門人吃什麼都愛加點醋,就像廣東人愛加蚝油一樣。蘿蔔糕,炒米粉,炒麵,菜飯,芋,蚵仔煎,水餃,吃的時候非加點烏醋不可。福建菜還有醋冰桃和醋香蕉。

一般南方人喜歡吃鎮江的香醋,北方人則喜歡吃山西的老陳醋。北方的醋是用高粱,大麥,豌豆,小米,玉米等糧食原料製成。南方是用米或者麩皮為原料。其實,許多食物都可以釀醋。山東有一種棗醋,山西有一種柿子醋。

我在《世界日報》看見一篇《醋的文化》說,在太原,有一種美容保健醋,用口服液瓶裝的,酸酸甜甜,一個人可以喝下七八瓶,在太原街上還可以看到年輕女子邊走邊拿一瓶醋喝。

山西老醋和鎮江醋幾乎難分高下。我在香港時總在南貨店同順興買鎮江醋,來美國的時候也買了幾瓶塞進物櫃箱。到了美國才發現,這裡也買得到鎮江醋,但是味道沒有香港買的香。

後來我發現有一種義大利釀造的醋,叫做Balsamiegar,陳年的一小瓶要賣一百多美元,義大利美食家到館子里吃飯,有的自備一小瓶陳醋,點一兩滴在小牛排或海鮮上,增添不少滋味。這種醋我沒有嘗過,但買過十五年的陳醋,價錢也公道,但味道就差那麼一點點,不如鎮江醋。

吃醋成為嫉妒的代名詞,原由是:唐太宗李世民將美女賜給最得力的大臣房玄齡。房夫人知道後堅決反對。唐太宗因此召見房夫人,指著侍從端著的一個酒瓶說:

「你怎麼這樣嫉妒!如果再不同意,那就喝完這瓶毒酒去死吧!」

誰知房夫人竟把那瓶酒一飲而盡!幸虧「毒酒」只是醋,然而「吃醋」卻因之成為嫉妒的代名詞了。

那時如果侍從端來的是美國化學白醋,未知後果如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