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餓狼變 第一章 仙人問答

1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

眇眛乎其深也,

故稱微焉。

綿邈乎其遠也,

故稱妙焉。

這是葛洪所著的仙道書《抱朴子》中的內容,摘錄自卷一《暢玄》篇中的一節。

所謂的玄,以顏色來說,既是我們所說的黑。而在《老子》中,指的則是天地形成前的形態。

了解何謂玄,並納為己用,便能獲得永恆的生命,遨遊於天界之中。

了解玄的道理,稱之為玄道。

玄道亦即仙道。

因兆類而為有,托潛寂而為無。

淪大幽而下沈,凌辰極而上游。

金石不能比其剛,湛露不能等其柔。

方而不矩,圓而不規。

來焉莫見,往焉莫追。

乾以之高,坤以之卑。

究極玄道者,稱之為仙人。

仙人。

在中國不勝枚舉的志怪傳說中,登場的仙人多繁不可數。

據說,有的仙人活了八百年,有的仙人則是與天地同壽。

過去也經常使用名為「方術」的各種妖術,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姑且不論真實與否,但倒是有不少流傳至今。

有人能夠剪下人形的紙片,作為自己的僕役來加以差遣。

有人遭遇暴風雨,從沉船中逃出,在海底走了七天,最後終於返抵家門。

也有人能御龍、差遣鬼神。

也有人能飛天。

這些記載,當然不能完全盡信,但也無法單以一句「虛構」來一語道盡。

目前在中國大陸,源自於仙道的氣功法,已被視為科學的領域。

所謂的氣功法,簡單來說,就是藉由特殊的呼吸法,將囤積在體內的老舊廢氣吐出,吸納宇宙新鮮之氣的一種法門。

氣功法也可大致分為「練氣功」和「養氣功」兩種。

練氣功如同其字面上的意思,是鍛煉體內的氣,強化筋骨和力量的一種法門。可藉由氣的力量,空手將粗大的鐵棍給弄彎。一個矮小的老人,也可以空手碎大石。有些氣功師甚至可以讓載滿砂石的大卡車從他凝聚真氣的腹部上方輾過,而毫髮無傷。

這些全都可以在電影或是錄影帶中看到。

養氣功則是藉由氣的力量,來促進身體健康的一種法門。它可因應疾病的種類,運氣來治療內髒的疾病。

氣功是可以經由學習而學會的一種具體技術。

氣的力量,不像肌肉的力量那般,會收到肉體的大小與年紀的影響。只要勤於修行,好不怠惰,縱使邁入高齡,氣的力量還是能夠維持、成長。

中國是在解放成立新中國之後,才開始使用「氣功」這個名稱。

解放後,河北省衛生廳也河北省唐山市城裡,並開設了「唐山氣功療養院」。在開設之初,請來了一位名叫劉貴珍的氣功師擔任指導員,對眾多的病患進行指導。根據中國當局對外的發表,此氣功法的疾病治癒率高達八成以上。據說目前在各大醫院或醫學院里,都設有氣功法的診療部門。

氣功法原本是名為「導引法」的一種仙道呼吸法。

由於仙道和仙術給人的印象過於神秘,所以才將它換上「氣功」這樣的新衣,但他其實就是中國自古流傳的仙道。

有一塊土地,至今依然披著仙道這個神秘的外衣,保留著遠古的傳統。

2

這是一座廣大的森林。

鬱郁蒼蒼的草木,在熱氣中沸騰著。

明明海拔已超過二千公尺高,但卻依然是溫帶林的植物面貌。

樹齡高達數千年的檜木原始林,向前無限延伸。

日本給人的感覺,完全無法適用於台灣的山林中。

就算登上二千公尺以上的海拔,但是以日本山林的標準來看,這樣的植物面貌頂多只有一千公尺左右的高度。

隨處可見高達六十公尺,與檜木混生的台灣杉樹。

遍佈於原始林下的山蕨里白,葉子長得厚實,而且色澤深湛。

這裡位在台北南方約三百公里處,地處中部山脈的中央。

為玉山北邊的山麓。

有一名年過半百的老者走在這片原始林的草叢中。

這名老者輕鬆地踩在沒人任何足跡的濕地上。

玉山是台灣第一高峰。標高三千九百九十七公尺。比富士山還高。(註:作者所引用之玉山標高三九九七公尺乃舊資料,近幾年已更正為三九五二公尺。)

山麓的群山間,還留有許多人跡未至的原始林。

飛禽走獸也不少。

這名老者穿著一件棉質的白襯衫,外加一條牛仔褲。襯衫是沒有折領的圓領襯衫。

此人是真壁雲齋。

兩個星期前,他從小田園出發時,就是穿著這套服裝。

未經漂白的原色布料,因汗水和沾粘的綠色植物汁液而略顯臟污。也許已經洗過幾次了,但也有可能一次也沒有。

牛仔褲沾滿了泥巴。他腳上穿的是運動鞋,而不是登山鞋。

看來,他已經在山裡行走多日。

雲齋的步伐依舊輕盈,看他滿身泥濘的模樣,實在難以想像。

他肩上背著以紅色的小背包。

想到他連日呆在深山裡,更凸顯出責備白的大小。想必他相當習慣山裡的生活。

雲齋一面行走,一面不時地蹲下來摘拾野草。看來他是打算供作食用。

雲齋還有另外一個動作。

在他蹲下時,每幾次當中就會有一次利用野草和野草的莖部,打一個奇形怪狀的結。他並沒有將草拔起,只是在地上留下這麼一個結。

雲齋驀地停下腳步。

有一條埋沒在荒煙蔓草中的小路。

也許是一條獸徑。

雲齋趴向地面,將臉埋入小路兩旁的雜草中。聞到了明顯的野獸氣息。

他抬起頭,側著頭沉思。

在深山裡,要區分這是獸徑還是人走的小徑,實屬不易。

不論走過的是人類還是野獸,都會很自然地形成一條通道。基本上來說。兩者是相同的。有時候,人類和野獸都會利用同樣的道路。人類走在獸徑上,野獸走在人行的道路。

只要人類沒有動手加以整修,就無法判斷他到底是不是人走的步道。

台灣也有黑熊。

「嗯。」

雲齋起身,邁步沿著獸徑走去。

檜木原始林逐漸轉為山毛澤原始林。不久,運載發現地面有鹿的足跡。

然而,這並不能馬上就證明這不是人走的步道。因為像這種身上小徑,就算是人走的步道,野獸也可能會加以利用。便於人類行走的道路,野獸走起來也很方便。懂得利用的,不僅是鹿,應該還有許多其他的動物,像是猴子、山豬。長鬃山羊等等。

隨著一天當中時間不同,包含人類在內,各種動物都會在不同的時間行走於同一條小路。

各種野獸,從各自不同的獸徑走入這條小徑,然後在分歧走向不同的獸徑。而這些分歧的獸徑,有可能是通往各個泥巴地或是巢穴的獸徑,也可能會半途中斷。

就算是獸徑,也不會無端形成一條道路,或是任意分歧。這些通道皆各自有其形成的原因和重點。

山澗之間的匯流處,以及巨大岩石的附近,很自然會形成歧路。

特別是生性敏感的野獸,一定會可以採用迂迴路線。

問題在於利用雲齋所走的這條獸徑的野獸當中,是否也摻雜了他想見的人。

台灣擁有大約三十萬人口的原住民。他們是由印尼、馬來人種長期間歇性地渡海而來所構成,所以人們也稱之為山胞。他們分為十個部族,除了居住在蘭嶼島上的雅美族外,幾乎都居住在台灣本島東側。

正如他們山胞的名稱一般,他們是以貫穿台灣中央的山嶽地帶為生活的核心。他們在台灣山胞有各自的傳統文化和語言。有些不落甚至在不久前還留有獵人頭的風俗。

雲齋現在身處的中部山嶽地帶,住有布農族。

在原住民的各部族當中,布農族保有最原始的生活形態。

對他們和野獸來說,雲齋就是所謂的入侵者。

外國人依法不得進入這片山區。允許登山的區域,僅有雪山以及距離雲齋現在身處的山麓南方數公里遠的玉山。而且,倘若要進入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