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章 征服世界是可能的嗎?

★有可能「只有自己賺到」嗎?

好了,「征服世界入門」終於進入最後一章了。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想過了各式各樣征服世界的模式與邪惡組織;各位讀者們也試著去當了一遍平常很不習慣的「邪惡帝王」。

結果,「要幹壞事,還真是出乎意料地有夠累。」「幹了一回壞事之後,我們就會一直被人當成壞蛋嗎?」「成家以後,還能繼續搞邪惡組織嗎?」諸如此類的煩惱與迷惘就接二連三地冒了出來。

「邪惡」到底是什麼呢?

殘酷的行為?

任意亂來?

只讓自家一夥過好日子?

不公平、不公正?

還是說像大日本帝國或吉翁一樣,只不過是「敗者為寇,輸掉的一方就是邪惡」而已?

什麼才是「邪惡」,愈來愈搞不懂了。同時也愈來愈搞不懂什麼是「統治」了。所謂統治,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讓全國人民都窮到掛?然後自己一個人賺到翻?

只要我喜歡我高興我愛,要殺多少人就殺多少人?

讓全人類都對我敬畏三分?

所謂「統治」到底是什麼意思,無法非常明確地答出來。

我們以前都覺得很簡單。

「統治這世上的一切,把全人類都變成奴隸,讓自己過得超豪華超爽!」

那「征服世界」也這樣想不就好了嗎?

問題是現實並非如此。拿北韓當例子來看看吧。

北韓是被金正日這個獨裁者所「統治」的。

當然基於不同的政治立場,對此說法也存在許多的相反意見,不過在此所說的是目前「國際觀點」的一般看法。

事實上,金正日確實統治著北韓這個國家,而且讓人民像奴隸一般勞動,過著僅僅免於餓死的窮苦日子,然後自己一家人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

然而最奇妙的是金正日所過的「豪華奢侈」生活,幾乎用的全是國外輸入的舶來品。也就是說,北韓自己無法生產這些豪華奢侈的東西。就算叫自己的奴隸們去製造生產這些奢侈品,也還是比不上資本主義國家所生產的商品來得好。

舉例來說,金正日是個有名的電影狂,他每年都要從好萊塢買進一堆影片,在自己家裡放映來看。可是,如果他征服了北韓後讓北韓富裕起來的話,那北韓的電影導演們就可以自己拍出好電影給他看了啊。

當然,以他的權力之大,他大可以挑個自己喜歡的故事,選個中意的導演,順便挑選自己喜歡的女演員,然後拍一部「完全依照他喜好」量身打造的電影。然而這樣拍出來的東西,就「好看」來說完全不是好萊塢電影的對手,也比不上日本的動畫。

為什麼?

想獲得所謂「物質上的充裕」,以稻米為例,如果只是份量問題的話,那北韓當然能滿足這一點。反正就算人民都餓死也無所謂,只要把全國的稻米通通集合起來,絕對可以湊出一大堆吃也吃不完的稻米,成為全國擁有最多稻米的富有者。

也就是說,這種「全國人民都窮死,只有國王一人賺到」的行為,只有在物質層面上來說才能成立。中古時代的歐洲就是這樣的地方。我們之所以會認為「當上獨裁者就可以活得榮華富貴」,這個印象就是來自於這種只存在於前近代社會的君民關係。

像這類「前近代社會」的統治者,幾乎給人的印象都是「痴肥國王」。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來說,「肥」就等於「富有」,「瘦」就等於「被統治」。

然而在我們所居住的現代社會中,那些統治者(總統或大企業的老闆等)好像也並沒有特別胖嘛?這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早已從「物質上的充裕」這種層次畢業了。

所以,金正日也不會只滿足於「物質上的充裕」而已。但是他想要、想得到的東西,全都是只有在北韓以外「在其它方面富足充裕的世界裡」才能找到的,「其它方面的富足充裕」是指哪些東西?就是金正日從國外買入的東西啊!

那就是北韓自己無法生產的「有趣的東西」、「豪華的東西」、「好玩的東西」。像這一類娛樂性質的東西,因為他們自己的人民很窮,所以能做出來的東西也很有限。就算照著指導者的命令,去做「指導者覺得有趣」的東西,但做出來的東西也不會真的有趣。

不但如此,在自由主義的國家中,在彼此相互競爭之下所做出來的產品,亦即在「有趣產品的競賽」下,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通過淘汰活存下來的勝利者,才是真正的「有趣」。

即使金正日命令自己的國民去拍一部「百分之百按照他的喜好」的電影。恐怕就有趣程度來說,還是比不過好萊塢的娛樂產業在生存競爭下所拍出來的電影。

好吧,這些「自由競爭下所產生的有趣之物」是要花錢買的。要買外國的東西,那就是需要外幣了,一般說來就是美元。

雖然金正日可以擁有很多很多北韓的錢,可是北韓的貨幣在國際上的價值卻很低,所以非得從別的國家賺取外幣不可,那這個意思就是一定要有貿易往來才行了。一定要對外貿易,才能賺到美金。

因此,光是生產稻米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出別國人想要買的東西才行,這就是國際貿易的基本。要製造別國人想要的東西,做成輸出品賣到海外。

如果要這麼做,那就只好讓國民們賺錢啦。如同前面所說,在那些富裕的國家裡,有趣的電影或豪華的奢侈品多到數不完。為了這些東西,只好讓自己的國民賺錢,製造商品輸出到國外以賺取外幣,然後有了外幣才能去買喜歡的電影給自己看。自己當上獨裁者也不能把國民當奴隸,那樣國家是富裕不起來的。所謂富裕的國家,並不是指當權者本人很富裕而已,而是指全國國民的總生產很富裕。

在過往國王對其國民及貿易皆課徽極高稅賦的時代,亞當史密斯在他的代表作《國富論》中,將「富裕」的概念定義為「勞動的生產力增大」。

所謂讓國家富裕,其實是要提高每一個國民的教育程度,以及提高每一個國民的收入。這樣的話,就算該國是個獨裁國家,就結果來說獨裁者本人也會賺到,整個國家都賺到的話,其貨幣對美金的匯率也會上升,這樣一來就可以從別的國家買更多的東西。這樣,獨裁者也就可以愛買什麼就買什麼,過著舒服愉快的日子。

對當權者來說,並不是刻意降低國民的生活水平,就會讓自己賺到。相反地,不提高國民的生活水平,自己也無法過豪華奢侈的日子。

「把人民都變成我的奴隸,我就可以享受好日子了!」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後面可以再舉出一個例子。

美國發生過南北戰爭,也有人稱它為「公民戰爭」(CivilWar),這是指美利堅合眾國南北分裂的內戰,而其爭執點就在於「奴隸制度」,美國南部各州主張維持奴隸制度,而北部各州則打著解放黑奴的大旗。

許多人都認為這場戰爭是一場「對人權見解有差異而引發的戰爭」,但其實這場戰爭真正的焦點是在「解放黑奴與否」所帶來的經濟問題。

也就是說,「南軍」代表的是「奴隸主義農業經濟」,「北軍」所代表的則是「自由主義工業經濟」,「南北戰爭」就是這兩種勢力的戰爭。

奴隸主義農業經濟是什麼呢?這種經濟模式就是幾乎完全只靠不用付工錢的奴隸來生產農作物,也就是說成本近乎於零,只有統治奴隸的人才有賺頭。

南北戰爭的結果是南軍敗北,與其說是戰略太差還是本來人數就比較少,倒不如說是「自由主義工業經濟」這邊賺的錢比較多,在這個事實面前,「奴隸主義農業經濟」完全不是對手而被打敗。

因為奴隸主義農業經濟有個根本的缺點。這個缺點,就是「無論成本再怎麼低,做出來的產品沒人買就是行不通!」

在北方的自由主義工業經濟下,黑奴解放了,於是這些黑人就成了勞工。勞工做工作拿了工資要幹嘛呢?就是要買東西,當「消費者」啊!

以前是奴隸的時代,無論自己工作再怎麼努力,也不會賺到更多,生活也不會變好,頂多是心地較善良的主人,會對你比較好一點,問題是奴隸自己也沒有選擇主人的權利。這樣的話,奴隸們干起活來當然是有氣無力沒幹勁,這樣生產力當然無法提高。

可是一旦一奴隸們被解放了,他們就成了「勞工」,做事是有工資的,而且做得好的人賺得就比較多;這樣一來,從前奴隸時代那種「再努力工作也沒用」的感覺,從獲得解放的一瞬間起就消失殆盡。

工作就能賺到錢,有了錢的話,白人們能享受的,我們也享受得到。有了錢,生病也能去找醫生,孩子也能去學校念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