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茅盾是世界的,也是中國的。他也是我所景仰的鄉里先賢。寫一部較為全面的茅盾傳記,是我十七八年來一直縈繞心頭的夙願。在人民出版社副總編、出版界老前輩吳道弘先生的關懷和支持下,給我實現這個夙願的機會,在完成這個夙願過程中,茅公的兒子韋韜先生一如既往地關心關懷我,在百忙中審讀初稿並提出不少寶貴意見。我深深地感謝他們,並永遠記在心裡。

茅盾是人不是神,他也生活在芸芸眾生的大千世界裡,時代風雲,歷史的際遇,他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人們尊他為巨匠;然而他早年喪父,嘗過人生的苦澀,培育了那種謹言慎行,百折不撓的個性。他亡命日本時的那種孤寂和浪漫,顯示了作為一個被通緝文人的真實生命;成熟而又輝煌的文學家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始終連在一起,一起走過20世紀那些輝煌而又艱難的歲月;新中國成立後的喜悅和沉默,包括那些自慰方式,在今人看來,似乎不解,而在當時熱度很高,壓力很大的背景里,也多少能看出文學家的政治水平。在那場災難里,茅盾被迫過著隱居的生活,為兒孫講古詩,早起生煤爐,這些生活,本身耐人尋味,然而卻是生活的真實。這種真實也同樣給我們留下無盡的思索。

茅盾也是一個不一般的人,他的早慧,他對生活的敏感、深刻,似乎又異於常人。少年時代的那些光彩奪目的作文,一種對世俗的反叛,包括對社會的反叛,顯得老氣橫秋,卻也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特徵。不一般的作文,回報的又是不一般的鼓勵和激賞!茅盾在加入中國共產黨及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過程中顯示出來的那種銳氣,翻翻少年時代那些作文,或許能尋到某種淵源。茅盾年輕時即成為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之一,成為五四新文壇風雲人物。政治上遭挫折後,卻成為一個小說大家,頓時,中國知識界都傻了眼:

「茅盾」是誰?歷史的際遇,讓茅盾從一個舞台轉到另一個舞台,並成為這後一舞台的主要角色。茅盾繼續發揮他那不一般才氣,青睞時代生活,用預見性的目光,審視生活,審視時代,寫出了幾百萬字的不朽的小說。然而,當他在文學這個舞台發揮不一般的非凡才華時,新中國來臨,但此時、彼時,茅盾又顯得異常興奮異常努力,回報的有喜悅,也有困惑。即使這樣,青年時代確立的那種信念,那種追求,依然沒有變。直至臨終,他把重新回到中國共產黨的懷抱,視為一生中最大榮耀!這,也是他不一般之處。這不一般也是真實的。

在寫作中,我追求真實。利用業餘的業餘時間,努力從他自己的介紹,別人的回憶中,尋找回原來的茅盾,把一個受器重,遭誤解,受通緝,走過輝煌,被賦閑以及晚霞絢爛、向親愛的讀者奉獻自己一生的茅盾重寫出來,獻給這個世紀熟悉、敬愛他的人,也獻給下個世紀依然喜歡、依然懷念他的人。繁星布滿了西子湖上空,城市的喧囂漸漸靜寂下來了,我細細回想過去這一切,真要謝謝天時地利給我的厚愛,也謝謝英雄輩出的20世紀。

1995年11月杭州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