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春天又來了

粉碎「四人幫」後,茅盾邁著蟎珊的步子,又出現在中國億萬讀者面前。

經過十年浩劫,經歷愛妻逝世的孤寂,茅盾老了,鬍髯拉碴,也許長久沒有颳了,本來不胖的茅盾,此時彷彿更瘦了。但是,茅盾在此時,依然目光炯炯,青春煥發。粉碎四人幫的消息,起先是內部小道消息傳來,茅盾聽說後,十分驚喜:「啊,有這事嗎?」過了一會,又說:「他們搞的天怒人怨,全國人民早就有此願望了,你說是嗎?」內心很不平靜。後來,粉碎四人幫的消息證實了,茅盾懷著難以遏制的興奮心情寫下了一首詩:

寰宇同悲失導師,四人逆謀急燃眉。

烏雲滾滾危疑日,正是中樞決策時。

驀地春雷震八方,兆民歌頌黨中央。

長安街上喧鑼鼓,萬里江山又重光。

茅盾對黨中央這種為黨除奸,為國除害,為民平憤的功德,表示深深的敬意。

10月24日,茅盾出席首都百萬軍民慶祝粉碎「四人幫」大會,目睹了群眾對四人幫的痛恨和對黨中央的擁護。隔了兩天,即26日,茅盾又出席首都各界愛國人士慶祝粉碎四人幫座談會,茅盾在座談會上作了發言,第二天的《人民日報》立即作了摘要發表。從此,茅盾的名字,又時不時出現在首都的中央的媒體上,人們也都驚喜地發現,這位20世紀中國文豪,依舊在北京,並躲過了那場浩劫;在他的家鄉浙江烏鎮,人們又記起了這位共和國第一任文化部長,記起了家鄉的驕做。出版部門又重新記起作家茅盾,又開始醞釀出版茅盾20、30年代的著作,那些光彩照人的小說人物形象,給粉碎「四人幫」後那段時光帶來縷縷清風,也給新時斯文學創作提供了一個融貫五四的基礎。

1977年春節,全國政協舉行春節聯歡會。聯歡會上,燈火輝煌,歡聲笑語,雖然許多劫後重逢的朋友,大都步履蹣跚,白髮蒼蒼,但仍掩飾不住這種重逢的喜悅。茅盾以八一高齡,主持了這次春節聯歡會,並在會上致詞。

王昆、郭蘭英優美的歌聲,又勾起茅盾對過去崢嶸歲月的懷念:茅盾為此,寫下一首詩:

聞歌有作為王昆、郭蘭英重登舞台早歲歌喉動八方,延安兒女不尋常。

新人舊鬼白毛女,陝北江南大墾荒。

白骨妖精空施虐,丹心蘭蕙自芬芳。

若非粉碎奸幫四,安得餘韻又繞樑。

茅盾這種心情,和當時的時代氣氛有密切的關係,茅盾似乎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感,國務活動、政協活動、文藝界活動,友人往來、賦詩作詞,茅盾也特別忙碌起來。晚霞似乎特別絢麗。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了關於恢複鄧小平職務的決議;關於開除「四人幫」的黨籍,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的決議。會議剛結束,茅盾在24日立即出席井主持在京愛國人士座談會,慶祝黨的十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8月中旬,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開,大會回顧了同「四人幫」的鬥爭,宣告了「文革」已經結束,重申在本世紀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中共的根本任務,強調要恢複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會議結束,茅盾聽了傳達以後,十分興奮,填《滿江紅》詞一首,題目為《歡呼十一大勝利召開》

八億神州,早翹盼,天下喜事。

百年計,高瞻遠矚,盱衡寰宇。

治國抓綱初奏效,生產躍進旗高舉。

看風雪,鍛鍊出群眾,共磨礪。

三全會,開先路;十一大,創新紀。

作世界革命,堅強堡壘。

三要三不誓堅持,掃除四害須徹底。

頌中央,垂萬代楷模,昭青史。

這首歌頌中共十一大的詞,儘管口號多於藝術,但作為一個五四老作家,作為在文革浩劫中被靠邊,剝奪了政治權利的共和國第一代高級政府官員來講,應該說是由衷的,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擁護。而此時,茅盾沈雁冰的名字,常常以黨和國家領導人名單見諸報端。1977年,北京乃至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各條戰線,都在進行肅清「四人幫」的影響,撥亂反正。文藝界受害最深、最廣、也最複雜,對此,茅盾一直是痛心疾首,希望能改變十年浩劫留下的困窘。1977年11月,《人民文學》編輯部舉辦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茅盾欣然參加,並作了題為《老兵的希望》的發言,希望文藝界貫徹雙百方針,希望文藝評論方面改變「一言堂」這種不正常的局面。茅盾的講話,給與會者極大鼓舞。會上,馬烽同志提了個問題,文革前17年,文藝界究竟是紅線占統治地位,還是黑線占統治地位?這個問題在1977年提出,還有一定風險性,中央還顧不上對文藝界的全部撥亂反正,許多評價、估價,尤其是文革中那套荒謬估價,在人們頭腦里還存在著,儘管心中不服,但公開場合,誰也沒有來翻文革中定的調子。因此,馬烽提出這個問題後,主持會議的同志向茅盾提出來。當茅盾聽清楚是什麼問題時,淡淡一笑,毫不猶豫他說:

「17年的文藝創作成績是巨大的,當然是紅線占統治地位了。」茅盾這個答覆,給與會者極大鼓舞,他用實事求是的勇氣,說出了大家想講又沒有講的話,會上響起了一陣熱烈掌聲。

這一年的12月,茅盾故鄉桐鄉縣有兩位同志來京布置農業展覽,桐鄉是個農業先進縣,應邀來北京農展館參展。這兩位同志專程拜訪茅盾,並給茅盾送上一套家鄉桐鄉及烏鎮的新貌照片,茅盾一邊看、一邊問,十分高興。

後來這兩位同志在離京前,專門向茅盾要求墨寶,留作紀念,茅盾欣然答應,雪後天晴,陽光燦爛時,兩首《西江月》懷鄉詩在茅盾筆底流出:

西江月。故鄉新貌

大寨紅花開遍,故鄉喜沾余妍。

新裝改換舊壟阡,縣委領導關鍵。

雙季稻香洋溢,五繭蠶忙喧闐。

工農子弟竟攻堅,那怕科技艱險。

唐代銀杏宛在,昭明書室依稀。

往昔風流嗟式微,歷史經驗記取。

解放花開燦爛,四凶霜凍百卉。

抓綱治國布春暉,又見千紅萬紫。

茅盾題寫給故鄉人的詩,並不多見。也許是唯一的一次。故鄉的情愫,夢魂牽縈,故鄉的一樹一木,對晚年茅盾來講,是極為珍惜的。自從抗戰開始後,茅盾遠走廣州香港,度天山,去蘇聯,回上海,解放後在北京,都未能回老家烏鎮去看看,因此,故鄉情,故鄉貌,哪怕從照片上,從來人介紹中,也可聊慰老人的恩鄉情。

所以,故鄉有什麼事情,向茅盾求字,求題籤等,都盡量滿足故鄉人的要求。粉碎「四人幫」後,茅盾在視力不佳的情況下,先後為桐鄉的《中學生習作選》、《桐鄉地理》、《桐鄉團訊》、「石門中學」、「烏鎮中學」、「烏鎮電影院」等題字。

一段時間以來,可以說,茅盾以孱弱的身體,為肅清四人幫在文藝界的流毒和謬論,不遺餘力。在1977年12月底,《人民文學》編輯部召開的在京作家座談會,茅盾應邀主持和講話,駁斥了「四人幫」在文藝創作上的謬論,肅清四人幫的流毒。他說:「四人幫」不承認「作協」,「我們也不承認他們的反革命決定,」

他及時建議中央,儘快恢複全國文聯和各個協會。

並建議《文藝報》及時恢複工作。

許多國務活動,外事活動,也和50年代一樣,忙碌起來。1978年2月,茅盾出席全國政協會議,28日又出席「紀念台灣省人民二。二八起義三十一周年政協全國委員會座談會。3月9日,茅盾又隨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接見五屆人大代表和五屆政協委員。

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隨後掀起全黨和全國人民的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這場事關思想解放,端正全黨的政治思想路線的大討論,茅盾積极參与,聯繫文藝創作實際,推進文藝界撥亂反正。他在《作家如何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中說:「作家的世界觀的形成以及在這種世界觀的指導下去從事創作,都一刻也離不開社會實踐。實踐是檢驗一部文藝作品是否成功,是否偉大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作家世界觀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面前,不存在什麼『禁區』,不存在什麼『金科玉律』。這就為文藝事業開闢了廣大法門,為作家們創造新體裁新風格乃至新的文學語言,提供了無限有利的條件。」茅盾的這篇文章,在《文藝報》上發表以後,引起文藝界的熱烈反響,《人民日報》在同年12月5日作了轉載。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清理了左的影響,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在黨的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全面恢複和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