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和平的文化使者

在新中國的建設中,作為首任文化部長,對外的文化交流,作世界和平的使者,自然成了茅盾這位文化部長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據不完全統計,從1951年10月23日出席第二屆世界和平理事會開始,至1962年7月1日去莫斯科參加爭取普遍裁軍與和平世界大會為止,共出國16次。其內容是爭取世界和平和文化交流兩大類,因此,茅盾在文化部長任上,在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和人類進步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是他一生中較為輝煌的一個方面。也因此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和平的文化使者。

新中國成立後,恢複經濟,整頓社會秩序,制訂新的秩序方針政策,使一代開國元勛們夜以繼日地工作。自然,茅盾也不例外。待新中國萬業待興的工作稍有頭緒後,中共就立即參與世界和平事業。頻頻出訪,在國際事務中盡一個大國的責任和使命。1950年3月8日,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開會,茅盾當選為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副主席,1951年1月,茅盾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1年3月,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又決定茅盾任理事,這一年的10月,茅盾受任為第二屆世界和平理事會中國代表團理事,於23日早晨6時從北京乘飛機轉道莫斯科去維也納。在莫斯科,舊地重遊,茅盾感慨萬端,戈寶權等在機場迎接代表團成員,但公務在身的茅盾,在莫斯科稍事休息後,於27日飛抵奧地利的維也納。

在大會上,茅盾代表中國代表團,作了《鞏固和發展各國人民間的文化交流》的發言。在開展國際文化交流中,茅盾感到新中國應該有刊物,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陣地。1952年12月11日,茅盾再度赴維也納參加世界人民保衛和平大會,會後,坐火車取道莫斯科回國。在火車上,同行的代表陳冰夷和茅盾談起辦一個刊物,專門介紹外國文學。茅盾一聽,十分興奮,與自己平時所想不謀而合。於是茅盾專門向陳冰夷介紹了魯迅當年在國民黨反動派殘酷壓迫下創辦《譯文》的艱難情景,說「今天情況大不相同了,如果辦新的《譯文》,一定能辦得更好。」在茅盾關懷下,新中國的《譯文》終於在1953年7月1日正式創刊,茅盾擔任主編,陳冰夷、董秋斯為副主編。

50年代初,茅盾的出訪任務,大部分是參加國際性會議,有時剛回來,又要整理行裝,出發去國外。1953年4月,北京春意盎然的時候,茅盾剛剛接待波蘭瑪佐夫舍歌舞團來華演出,第二天,即4月30日就離開北京,赴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委員會會議,5月14日返回北京。

6月9日,茅盾又和郭沫若一起,乘機離開北京,取道莫斯科去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參加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在匈牙利,茅盾除了出席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之外,還參加郭沫若主持的「向匈牙利全國和平理事會獻禮」儀式,出席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和部長會議舉行的招待會,6月19日,茅盾又出席匈牙利布達佩斯市民為慶祝世界和平理事會召開的群眾大會。在匈牙利參觀訪問近一個月時間。回國後,茅盾又及時寫了《人民匈牙利的電影》一文,發表在8月20日《人民日報》,宣傳匈牙利的文化事業。沒有幾個月,茅盾在11月17日,又率團去奧地利維也納參加世界和平理事會。會上,茅盾作了《為進一步爭取國際局勢的緩和而努力》的發言,贏得代表的熱烈掌聲。12月中旬返回北京,出色地完成任務,19日,周恩來親自接見參加世界和平理事會中國代表團成員,並招待代表團成員,給予充分肯定。

1960年8月25日,茅盾應波蘭政府的邀請,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去波蘭訪問,在波蘭訪問期間,茅盾受到波蘭人民的熱烈歡迎,所到之處,給茅盾留下深刻印象,蕭邦故里,波蘭音樂學院的少女、高材生,為中國貴賓演奏了蕭邦名曲;在凱納爾工藝美術中學裡,茅盾觀看了工藝美術中學生的傑作,欣然賦詩:

源泉藝術在民間,吸取精英先著鞭。

古拙非緣嘩世俗,詭奇最怕墜魔關。

創新畢竟開潛力,驀效由來毀異材。

卓見奠基凱納爾,獨標一幟更無前。

茅盾對於波蘭人民的智慧,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1957年11月,毛澤東主席去蘇聯訪問,組成龐大的中國代表團,參加蘇聯十月革命40周年的一系列紀念活動。11月2日,茅盾和宋慶齡、郭沫若等隨毛澤東主席赴蘇。在蘇聯期間,隨毛澤東主席等拜會蘇聯黨政領導人,謁列寧墓並獻花圈,出席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會,參加閱兵式,宴會,以及聲勢浩大、壯觀的群眾大會。同時,又和毛主席等領導一起,觀看著名的芭蕾舞《天鵝湖》。茅盾第一次看《天鵝湖》時,是1947年第一次訪問蘇聯時,距此時已經有10年,茅盾一邊看,一邊想,不勝感慨系之。

在出訪過程中,茅盾平易近人的作風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1962年2月,茅盾率中國作家代表團,去埃及開羅參加亞非作家會議,夏衍為副團長,成員有杜宣等16個作家,飛機轉道香港,乘英國海外航空公司的班機去開羅,抵開羅後,茅盾和夏衍下榻在一個叫「牧羊人」的飯店。代表團其他成員杜宣等住一個叫「阿塔拉斯」飯店。當時,杜宣對「阿塔拉斯」是什麼意思,不大了解,就問茅盾。茅盾笑笑,看了看這個店名,說:「這個么,是這樣的,『阿塔拉斯』在希臘神話中是一個大力士。所以是大力士的意思。」杜宣他們一聽,都笑起來,有人忙提議,「那麼,我們不要叫它阿塔拉斯,乾脆叫大力士飯店吧。」大家一陣歡笑。2月16日,代表團圓滿完成任務返國。

大家登上飛機後,忽然發現茅盾的座位空著,杜宣等人忙問:「沈部長呢」,結果大家都說不知道。夏衍讓幾個青年人去找找看。結果在飛機的行李艙里找到茅盾,原來他在同機上的服務員一起查看代表團的行李是否同機啟運,一個66歲的老人,在一件一件地查看行李,幾個年青人見了,十分感動。

1962年,茅盾受命組團,率王力、金仲華、朱子奇等組成的代表團,去蘇聯莫斯科參加爭取普遍裁軍與和平世界大會。對這種政治性很強,業務又不熟悉的差使;加上當時中蘇友好關係已經破裂,雙方論戰已酣之際。茅盾知道自己肩上的分量,知道這項工作的難度。臨行,細心負責的周恩來總理專門召開會議,確定代表團成員,擬定發言提綱,並指定王力執筆發言稿。

在7月9日下午的大會上,茅盾宣讀了王力為他寫好的發言稿,申述了普遍裁軍的重要意義,要求那些擁有大量軍備的國家率先裁減軍備,以利於世界和平。這個發言後來刊登在國內《人民日報》上,題為《中國代表團團長茅盾在爭取普遍裁軍與和平世界大會上的發言》,這個發言在國內刊登以後,中央一位負責人認為代表團的發言太軟弱,對赫魯曉夫的態度太軟弱,認為這是一次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失誤,否定了代表團的作用。因此,這次去蘇聯,成為茅盾一生中最後一次出國,在他出訪史上,划上一個句號。但他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貢獻,卻是有目共睹的。

回顧茅盾新中國成立後屢次出國,或訪問,或出席會議,在共和國的文藝史上、外交史上,都有這位文化部長的汗水和功勞。這裡,不妨羅列一下茅盾作和平文化使者的足跡:

1951年10月23日,以第二屆世界和平理事會中國代表團理事的身份,乘機去莫斯科轉道維也納,出席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

1952年3月21日,轉道莫斯科,去奧斯陸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理事會執行局會議。同年12月,茅盾又去維也納出席世界人民保衛和平大會,會後又到波蘭訪問。

1953年4月30日,茅盾赴瑞典斯德哥爾摩參加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同年6月5日,又與郭沫若等同機取道莫斯科去布達佩斯參加和平理事會。

同年11月17日,茅盾率世界和平理事會中國代表團,離京去維也納,出席世界和平理事會。

1954年5月15日,茅盾赴柏林參加世界和平大會特別會議。6月,又轉道莫斯科,去斯德哥爾摩出席緩和局勢國際會議。

1955年6月15日,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等團體決定組成中國出席世界和平大會代表團,茅盾為團長,並以15日啟程去芬蘭的赫爾辛基,參加世界和平大會。

1956年12月,茅盾與周揚、老舍率團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亞洲作家會議。

1957年11月,茅盾和宋慶齡、郭沫若等隨毛澤東出訪蘇聯,參加蘇聯40周年國慶。

1958年10月,茅盾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赴蘇聯塔什干參加亞非作家會議,在會上,茅盾作了《為民族獨立和人類進步事業而鬥爭的中國文學》的報告,指出:「保衛和平,維護民族獨立,反對殖民主義,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中不可抗拒的偉大力量。亞洲各國人民和作家在這個莊嚴的偉大的鬥爭中,更進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